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較法測聲速有何相同和不同

2025-06-17 18:25:12 字數 4301 閱讀 3812

1樓:堅壁疏曉燕

相同之處:信老。

都用連續波測量,均依靠示波器。

測量。共振法:平行傳播的聲波與反射波產生干涉,形成駐波。

改變半個波長的傳播路程,駐波散圓的波幅變化乙個週期,從而可測得滑掘公升波長,乘以頻率,得到聲速。

相位法:比較接收波相對與發射波的相位差,改變乙個波長的傳播路徑,相位變化360度,從而通過測看相點陣圖。

就可測得波長,乘以頻率,得到聲速。

2樓:魯誠所環

共振干涉法又叫駐波法,根據根據相鄰波腹/基彎滑波節(極大/極小值)間距離為半波長/2測定波長;相位比較法又叫行波法,根據發射與接收的波的相搏臘位差來測波長,即相位改變2時傳播距離變化乙個波長。

還有,兩種測法的示波器接法也不同。相位比較法中x和y軸的掃鬧拿描電壓分別來自於發射和接受訊號波的換能器。

3樓:遇淑蘭谷環

哈哈~~剛做的實驗,共振干涉法又叫駐波法,根據中絕沒根據相鄰波腹/波節(極大/極小值巨集敗)間距離為半波長/2測定波長賣納;相位比較法又叫行波法,根據發射與接收的波的相位差來測波長,即相位改變2時傳播距離變化乙個波長。

聲速測量中,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法有何異同?

4樓:小熊生活百科

一、含義不同:共振干涉是調節頻率,找出共振頻率,然後計算聲速。相位法根據始波和發射波的相位差,計算聲速。

二、表示不同:從波源上說,干涉法、相位法用的是連續波。從測量儀器上說,干涉法、相位法要用示波器、刻尺和頻率計。

三、原理不同:干涉法、相位法原理相同,均是發射波和返回波形成駐波(在力學裡對應的稱共振),測量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或駐波相位差為2pi(兩個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距離來計算波速(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為聲波長的1/2,用波長乘以頻率既得聲速)。

聲速測量的方法優缺點:

1、從波源上說,干涉法、相位法用的是連續波,時差法用的是脈衝波。從測量儀器上說,干涉法、相位法要用示波器、刻尺和頻率計,時差法用的是計時儀器和刻尺。

2、從原理上說,干涉法、相位法原理相同,均是發射波和返回波形成駐波(在力學裡對應的稱共振),測量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或駐波相位差為2pi(兩個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距離來計算波速(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為聲波長的1/2,用波長乘以頻率既得聲速)。

聲速測量中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法有何異同?

5樓:網友

共振干涉和相位法本質一樣,都是利用週期性訊號相位關係來測量。共振干涉是調節頻率,找出共振頻率,然後計算聲速。相位法根據始波和發射波的相位差,計算聲速。

時差法所用為脈衝波,可人為改變接收器到發射器的距離,測量脈衝發射到接收的時間差,用距離改變數除以時間改變數即可,優點是人為因素少,測量精度高,缺點(對於實驗教學來說)涉及的內容少,操作太簡單。

6樓:網友

這是大幾的課程啊,我才不告訴你,自己不好好學習。

7樓:薄荷

應該是乙個辦法的細節之處不同吧,不過呢,因為高中畢業之後在沒有用過了,所以我也不太懂!

共振干涉法測量聲速原理是什麼?

8樓:桂林先生聊生活

利用週期性訊號相位關係來測量。

共振干涉是調節頻率,找出共振頻率,然後計算聲速。相位法根據始波和發射波的相位差,計算聲速。

時差法所用為脈衝波,可人為改變接收器到發射器的距離,測量脈衝發射到接收的時間差,用距離改變數除以時間改變數即可,優點是人為因素少,測量精度高,缺點(對於實驗教學來說)涉及的內容少,操作太簡單。

調整儀器使系統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1)旋鬆發射換能器s 固定環上的固緊螺絲,使s 的端面與卡尺遊標滑動方向垂直後再旋緊,將s 移近s ,旋鬆s 的固緊螺絲,調s ,使其端面平行s 的端面在旋緊,兩端面嚴格平行。

2)調整低頻訊號發生器輸出諧振頻率 連好儀器後,調整低頻訊號發生器輸出的正弦幅度,同時調整接收端的示波器,使示波器螢幕上有適當的訊號幅度。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共振干涉法。

聲速測量的駐波法和相位法有什麼異同

9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1、相同點:

1)波源,駐波法、相位法用的是連續波。

2)測量儀器,駐波法、相位法要用示波器、刻尺和頻率計。

3)原理上,駐波法、相位法原理相同,均是發射波和返回波形成駐波(在力學裡對應的稱共振),測量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或駐波相位差為2pi(兩個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距離來計算波速(波腹到波腹之間的距離為聲波長的1/2,用波長乘以頻率既得聲速)。

2、區別:實驗與理論分析證明:相位法測量波長比駐波法準確度要高。在與簡諧運動有關的測量中,測量最大變化率點常常比測量最大值點的準確度要高。

將採用相位法測量聲速的測量結果與公式v計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為什麼會有差異?

10樓:

將採用相位法測量聲速的測量結果與公式v計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為什麼會有差異?

相位法測量聲速一般用於實驗室測量。通過對比接收波相對於發射波的相位變化,測出週期,再乘以頻率就可以得到聲速。相對於駐波法測聲速,準確度還是比較高的,一般可達1~2%.

但是很多實際的聲波不是正弦波,這樣就無法用相位法測量了。而且,聲波在實際介質中傳播時,相位會隨介質密度的變化、混響等而變化,帶來誤差。另外對於固體介質,也較難進行測量。

所以實際上工程中較少應用,而是使用時差法,就是發射乙個聲波脈衝,接收端測量時間差,知道傳播路程後就可測得聲速。這種方法幾乎適合大部分介質。但其測得的是群速,與相位法測得的相速有區別。

相位法測聲速實驗中觀察到什麼現象

11樓:帳號已登出

相位法測聲速實驗中觀察到介質傳播的現象。

相位法測量聲速一般用於實驗室測量。通過對比接收波相對於發射波的相位變化,測出周前源期,再乘以頻率就可以得到聲速。相對於駐波法測聲速,準確度。

還是比較高的,一般可達1~2%。

但是很多實際的聲波不是正弦波。

這樣就無法用相位法測量了。而且,聲波在實際介質中傳播時,相位會隨介質密度碼源的變化、混響等而變化,帶來誤差。另外對於固體介質,也較難進行測量。

實驗原理。由波動理論得知,聲波的傳播速度v與聲波頻率 和波長 之間的關係為 。所以只要測出聲波的頻率和波長,就可以求出聲速。

其中聲波頻率可由產生聲波的電訊號發生器的振盪頻率讀出,波長則可遲悔態用共振法和相位比較法進行測量。時差法可通過測量某一定間隔距離聲音傳播的時間來測量聲波的傳播速度。

共振干涉法測聲速的主要步驟?

12樓:科創

1、調整儀器使系統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1)旋鬆發射換能器s 固定環上的固緊螺絲,使s 的端面與卡尺遊標滑動方向垂直後再旋緊,將s 移近s ,旋鬆s 的固緊螺絲,調s ,使其端面平行s 的端面在旋緊,兩端面嚴格平行。

2)調整低頻訊號發生器輸出諧振頻率。

連好儀器後,調整低頻訊號發生器輸出的正弦幅度,同時調整接收端的示波器,使示波器螢幕上有適當的訊號幅度,然後移動遊標卡尺尋找訊號幅度最強的位置,找到後,調節訊號風生水起的輸出頻率,使示波器上地 訊號幅度最大,再用微調旋鈕微調輸出頻率,是示波器上有更大的訊號幅度,此時訊號發生器輸出的頻率值即為本系統地 諧振頻率 .為了精確,可以重複幾次。

2、駐波法(共振干涉法)測波長和波速。

1)根據原理圖連線好儀器,示波器上接通道1,測量前移動遊標,將s 從一端緩慢移向另一端,並來回幾次,觀察示波器上的訊號幅度的變化,瞭解波的干涉現象。

2)測量,s 與s 之間的距離從近到遠,選擇乙個示波器上的訊號幅度最大處(駐波的波腹)為起點(遊標的讀數為5cm左右即可),記下s 的位置,緩慢移動s ,依次記下每次訊號幅度最多時s 的位置(駐波的波腹)x ,x ,…x ,共12個值,見原始資料。

3)實驗中要記下實驗室的溫度t(取實驗開始時的室溫與實驗結束時的室溫的平均值),見原始資料,我記了結束時的溫度,由於溫度基本沒有變化,所以對結果的影響不會很大,可以忽略。

3、相位比較法測波長。

1)前基譽在上面實鋒衝驗儀器的基礎上,再在訊號發生器輸出接線柱上慧段再增加一根導線,接到示波器的x輸入,將示波器x掃瞄旋鈕旋至「外接」,將通道1關閉,通道2開啟。

3)同樣記錄之間的距離,選擇乙個示波器上的李薩如圖為直線處為起點,記下s 的位置,緩慢移動s ,依次記下每次出現與剛開始同樣李薩如圖時s 的位置x ,x ,…x ,共10個值,見原始資料,5,

配對比較法,配對比較法的配對比較法的應用

配對比較法也稱相互比較法 兩兩比較法 成對比較法或相對比較法。一 概念 配對比較法就是將所有要進行評價的職務列在一起,兩兩配對比較,其價值較高者可得分,最後將各職務所得分數大山簡相加,其中分數最高者即等級最高者,按分數高低順序將職務進行排列,即可劃定職務等級,由於兩種職務的困難性對比不是十分容易,所...

什麼是因素比較法?綜合因素法和系列因素法的異同

確定評價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況下,評價因素包括智力因素 體力因素 技能因素 責任因素和工作環境因素。.選擇標杆崗位 確定標杆崗位作為比較的基礎 標杆崗位一般選擇那些組織中普遍存在 工作內容相對穩定 工資標準公開 合理的崗位 標杆崗位一般應選擇個以上,本例為方便說明,選擇個崗位。.編山缺制因素比較尺度表...

如何用vc60實現用逐點比較法實現直線和圓的繪製

首先,必須建立工程,並將檔案加入同一工程下 其次,必須有自定義標頭檔案回 h 將多個原始檔 c cpp 關聯起來,並答 將函式定義放在標頭檔案中。你的例子,首先兩個file增加一行 在其它包含include之後 include myhead.h 並增加乙個myhead.h.什麼是逐點比較法 採用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