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南宋後,為什麼不繼續西征? 20

2025-06-05 20:55:15 字數 1159 閱讀 8905

元朝滅南宋後,為什麼不繼續西征?

1樓:小韻九

作為乙個遊牧帝國,蒙古軍隊固然強大,可是如何維持長期的戰爭消耗,這才是當時蒙古汗國的硬傷。彼時的中原經歷了長年的戰亂,已經破敗不堪,並不能為蒙古人帶來多少經濟支援。同時窩闊臺時代的蒙古汗國也不具備後來大元那樣的物資動員能力,所以打有快速收益的戰爭,才是蒙古人渴望的。

畢竟當時的蒙古人並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就麼有那種一匡宇內、天下統一的政治訴求,有的只是對財富無窮無盡的渴望。在對西夏、西遼的戰爭中,蒙古人控制了絲綢之路的東段,並嚐到了甜頭。剿滅花剌子模之後,一條通往新世界的道路擺在了蒙古人的面前。

很明顯,一馬平川的中亞、東歐和西亞更適合蒙古鐵騎的賓士。而那裡也有著取之不盡的財富友輪。

野心是一點點膨脹起來的,等到蒙哥汗即位的時候,蒙古人才想好肢信著回過頭來飢舉滅宋。只是滅宋對於蒙哥來說時作為大汗統治有方的榮譽,也是為了強化自己在汗廷統治的政治資本(當時蒙古汗國已經分封子汗國,汗廷的權勢開始衰落)。

而直到真正滅了宋的忽必烈時,蒙古的統治者才想著要去做中國的皇帝,完成那個一統天下的抱負。

2樓:愁冰輝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時猶豫面積太大,以當時生產力已經不能維持。雖然南宋物產豐富,但是元朝的政策應該都知道的,擴張速度太快,不能穩定內部。

內憂外患,種種原因加在一塊兒,沒有穩定的內部環境,面積太大,內部瓦解了。按照當時的年紀人口來說,外部頃畝仿力量很難擊垮,所以讓人感覺元朝很強大。但是內部矛盾,太嚴重,沒有能及時穩定,就是耐攜沒有能力雀纖繼續西征,北部,多是遊牧民族,兵馬糧草也不能及時補充,這是不能繼續西征的原因。

元滅南宋是在什麼時候?

3樓:勝寒

元滅南宋時間1276年。

元朝統一程序:1218年蒙古滅西。

遼,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國,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征服大理,1276年攻破臨安滅南宋,1279年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元朝最終統一中國。

4樓:天下的大路

標準不一樣,結論也不同。

若按「基本滅亡就算滅亡」,1276年元朝攻陷臨安,南宋王朝主體上就被消滅了。

若按「最終滅亡才算滅亡」,1279年元朝消滅了南宋的最後一支抵抗力量,統一了全國。南宋最終滅亡。

越國滅了吳國之後為什麼沒有壯大去爭霸天下

因為吳國是為了爭霸天下才給越國有機可乘,前車之鑑 越國滅了吳國後發生了什麼 越國滅了吳國以後,主要人物 文仲 范蠡 西施 勾踐的結局1 西施 吳國滅後,西施被勾踐送入越國的後宮,兩種說法,一種是范蠡說服了皇后,放了西施,從此西施與范蠡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另一種是皇后忌憚西施的美貌,將西施沉入江中,殺了...

于謙被滅滿門了嗎?于謙為什麼不阻止奪門之變?

公元年,由於此時的皇帝朱兆茄祁鈺。一病不起,於悔穗是石亨 曹吉祥依舊徐有貞密謀朱祁鎮。發動了 奪門之變 再次榮登皇位的朱祁鎮聽信了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讒言,以為于謙是要迎立襄王之子繼位,因此就將於謙誅了三族 滅了滿門。于謙臨死前留下了一首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為什麼宋不抑制土地兼併唐宋後為什麼不再抑制土地兼併

也不是說宋不抑制土地兼併。王安石變法就實行方田均稅法。土地多的繳稅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地主對土地的兼併。真正土地兼併到極端的是南宋時期。那時候北方都被金占領了,皇帝跑到南方,皇室的人和朝廷命官都在南方圈地建建築,置家業。朝廷腐敗啊,沒人去抑制土地兼併,這可是在皇帝頭上動土。樓主提到的北魏抑制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