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說的「八苦」指哪些?

2025-05-29 17:30:10 字數 1294 閱讀 7181

1樓:網友

生埋昌握,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以迅顫及彎慶五蘊熾盛。

2樓:鉸子殺將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愛別離、五陰盛。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

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帆賀。

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汝等當知。

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

諦實是苦。集諦者。無明及愛。

能為八苦而作因本。當知此集。諦是苦因。

滅諦者。無明愛滅絕於苦因。當知此滅。

諦實是滅。道諦者。八正道。

一正見。二正念。三正思惟。

四正業。五正精進。六正語。

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

諦是聖道。若人精勤。觀此四法。

速離生死。到解脫處。汝等比丘。

若於此法。已究竟者。亦當精勤為他解說。

生苦:人生世上,入輪迴糾擾,諸苦紛至沓來,因此生即是苦。

老苦:氣力衰減,精神日下,色身朽壞,盛年之日不復再,此為老苦。

病苦:身病煎熬五官,心病煎熬心識,此是病苦。

死苦:人之限將近,若殘燭將滅,或壽盡而終,或遭天災人禍而亡,此乃死苦。

怨憎會苦:仇怨憎惡,揮之不去,反而集聚,此謂怨憎會苦。

以上五苦,均屬苦苦,就是壞事所生之苦孝橋。

愛別離苦:生死無常,巧轎猛聚散無定,親愛之人不得共處,此即愛別離苦。

求不得苦:世間萬物,心有愛樂而不能求得,此名求不得苦。

上述二苦,屬於壞苦,即好事破滅離散之苦。

五陰盛苦:色想受行識謂之五陰,集眾苦於一身,入色身苦擾不得脫,此是五陰盛苦。

此苦屬行苦,諸行無常,輪迴流散之苦耳。

佛教中八苦指哪些呢?

3樓:解惑助理暫停解答

你好,八苦指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和五陰熾盛。其實原來只有四苦:生老病死。

這個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後來佛教覺得這四苦不夠歸納世上所有的痛苦,就又給加了四個: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盛。

於是成為八苦。

佛教中七難有多種說法,泛指各種災難。具體來說,有說是:日月失度難、星宿失度難、災火難、雨水難、惡風難、亢陽難、惡賊難;也有說是:

火難、水難、羅剎難、刀仗難、鬼難、枷鎖難、怨賊難;還有說:人眾疫疾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第四種說法是:王難、賊難、火難、水難、羅剎難、荼枳儞鬼難、毒藥難。

4樓:自省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五蘊盛。

漢傳佛教八宗指什麼

指漢傳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分別為唯識宗 三論宗 天台宗 華嚴宗 禪宗 淨土宗 律宗和密宗。1 唯識宗 名稱最多的宗派 唯識宗 又稱為 慈恩宗 瑜伽宗 應理圓實宗 普為乘教宗 唯識中道宗 有相宗 相宗 五性宗 創始人為唐代玄奘法師與窺基大師,祖庭為陝西西安大慈恩寺。2 三論宗 支援大一統的宗派 所謂 ...

佛教的正法是指什麼

一 釋義 正法 所謂 正法 乃以發出離心 發菩提心而來學佛的二 簡介 正法時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門,乃以 四念處 為根本。而四念處就是體觀我們的身心,是無常 非樂 不淨 無我,虛偽幻化 因而產生厭離心。若能由此而心無所倚 無所求,即能自在。這也是說,如果我們能以發出離心 菩提心為學佛之初衷,更以棄除我見...

人們常說的水資源是指什麼,人們常說的水資源是指哪些

水之所以成為資源是由其自身的物理特性 化學特性及自然特性所決定的。水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通常我們所說的水資源是指狹義水資源。廣義水資源 廣義水資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固態 液態和氣態形式廣泛存在於地球表面和地球的岩石圈 大氣圈 生物圈中的水,是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的總體。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乙個水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