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種文化存在的模式
1樓:愛教育
儒釋道三種文化存在的模式:
儒釋道三種文化互補與中華文化的多元通和模式。
儒釋道為古代中國最早的世界文化視野範圍觀孫旅攔,以釋為代表的印度文化圈,是大中華文化圈範圍外眾多外來文化中離中華最近,接觸最早的文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地球也如同乙個小村落,更多優秀的文化呈現在世人前,取長以補短,萬物以沖和,方為中華之真精神,世人之福氣。道根儒莖則胡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
簡介。儒釋道,「儒鎮伍「指的是儒家,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等地區。
釋」是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悉達多又被稱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道」指的道教,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傳統宗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學說、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讖緯、符籙、禁咒等綜合起來的產物。
何為儒家之道
2樓:瀛洲煙雨
王道政治是儒家的治國之道。
儒家的治國之道非常豐富,可以說《五經》、《四書》講的都是治國之道。法國保守主義者邁斯特說真正最有權威的憲法是寫在人心之中的,所以《五經》、《四書》就是寫在二千年來中國人人心之中的最有權威的憲法。王道政治的義理價值來自《五經》、《四書》,《五經》、《四書》講的都是王道,所以說王道政治講的都是儒家的治國之道。
王道政治作為儒家的治國之道內容非常豐富,但最核心的價值則是解決政治秩序合法性的問題。中國近百年來政治動盪,出現了很多問題,但最根本的問題則是政治秩序合法性的問題。此一問題不解決,中國的政治權力就不會獲得合法的統治權威,中國的政治秩序就不可能長治久安,而隨時都處在動亂的邊緣。
盧梭有句話講得很好:只有將統治變為權利,將服從變為義務,人們才會自覺服從政治權威,政治權力才能得到國民的認同,從而政治秩序才能合法。這就是孟子所說的以德服人,而不能以力服人,如此才能使人真正心悅誠服地服從政治權威,達到社會的長期治理而穩定和諧。
根據儒家的治國思想,儒家提出了王道政治的理念。在王道政治的理念中確立了政治秩序三重合法性的主張。在儒家看來,任何政治秩序,只有同時具有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礎才能合法,缺一則不能合法。
不合法,就意味著人們對政治權力不是心悅誠服;人們對政治權力不是心悅誠服,動亂的種子就埋在人們的心中了。一旦因客觀形勢變化,政治控制力衰退,動亂就隨之發生了。因此,儒家的治國之道,就是確立政治秩序合法性而防止動亂之道,具體說來就是「重建王道政治,確立政治秩序三重合法性」之道。
3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之道也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組成的。
仁」是儒家思想最高原則和道德標準境界也是儒學核心。包括了: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這些內容。其中「孝,弟(悌)為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之柱之一。
4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之道——人仁之道。
儒家之道,雖然偶爾也涉及天道,但中心內容則是談人道,也即是人之道。
儒家以「仁」為邏輯原點。
論語》及後世儒家,都是圍繞「仁」這個核心在「仁」的基礎上,確立「忠」「恕」「禮」「義」「廉」「恥」「信」「智」「勇」「中庸」「中和」「君子」「小人」「孝悌慈」「格物致知」「溫良恭儉讓」「恭寬信敏惠」等等理念,成為我們民族幾千年來顛簸不破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
儒家文化的現實意義,如何辯證看待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5樓:玖玖大柒柒
《論語》裡時常是以道德似人,不過這也正是中華文化的乙個傳統,無論是誰,那都是要按照這種道德去要求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成為一位優秀的人。孔子的這種思想,對於我們道德上的教育,應當說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知道如何去引導乙個人,使得他能夠走上正途,而不會去偏離正途。這也正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論語》裡的主張。老子是道家集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開放,非常包容的思想,他主張天人合一,人要與身邊的自然,要與這個世間的一切融為一體。
他的這種開放,對於乙個人來說,那會沒有束縛,這裡指的是沒有思想上的束縛,他讓你知道,乙個人你要有開闊的眼界,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這天地之間。老子同樣留下了一部經典的著作《道德經》,在這部作品裡,應當說老子的所有思想,那都彙集在了一起,他讓我們明白,乙個人當你不能夠融入到這天地萬物之間,那麼你的身心,便將是會受到來自來界的束縛。乙個人只有真正地融入到了這天地萬物之間,那麼你的思想,你的眼界,才能夠更加的開闊。所以說孔子的儒家思想,他是在教會人如何去做乙個有道德的人,老子的道家思想,則是讓你完全融入到這世間,要讓自己的身心沒有任何的束縛
只有這樣,才能夠成就一番大業。
6樓:泡8喝9玩18尚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老子和孔子,他們可以說是中國最偉大的聖人,特別是孔子,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古代學者和最受尊敬的思想家。因為從他的思想,人們知道乙個人應該尊重他的老師和他的禮儀。所以幾千年來,孔子一直是中國文化的正統。
後人收集整理孔子的文字,所以現在有了《論語》,用一句話描述了孔子的核心價值。用乙個更流行的方式,它是教你如何成為乙個人和乙個優秀的人。在這本書中,我們隨處可見。
作為聖人,他清楚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你不能以任何方式反對現有的秩序。你應該循序漸進地遵循這些指示。
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不是乙個好人,你是乙個沒有道德的人。
孔子的這一思想對我們的道德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知道如何引導乙個人走正確的路而不偏離正確的路。這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論語》中的命題。
老子是一位偉大的道教思想家。他的思想是非常開放和包容的。他主張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
他的開放,對乙個人來說,是不受約束的。這意味著沒有意識形態的束縛。他讓你知道,乙個人應該有廣闊的視野,要充分融入這個世界。
老子還留下了一本經典著作《道德經》。在這部作品中,應該說老子所有的思想都彙集在一起。他讓我們知道,當你無法融入宇宙時,你的身心將被未來的世界所束縛。
只有當乙個人真正融入宇宙,你的思想和視野才能更加開闊。所以孔子的儒學就是教人如何做乙個有道德的人。老子的道是讓你完全融入世界,讓你的身心不受任何束縛。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7樓:森嶼小鬼
儒家文化構建在推己及人的基礎上,由此思考人與自身、與家庭親人、上下級乃至華夏民族、天地萬物的關係。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強調律己的文化,希望人人好學求仁、各安其份,每個人都該正心然後誠意,然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8樓:孫麗
。即使儒家和道家分別表現出了積極入世與消極出世兩種不同的態度與行動。
9樓:北極幸運星
道法自然,儒家中庸,還是能給當代人一些心靈上的指引,和思想上的昇華。
10樓:哈哈哈
儒家文化代表的是一種中庸,是一種思想上面的昇華。
11樓:網友
儒家思想的道德禮制於現在確實意義重大,道家的無思想也勸解人不要過分功利,擇其善者而從之吧。
12樓:飄逸哥
兩種文化不同,有的是儒家治國,有的是道家治國。
13樓:風蜂蜜柚子茶
儒家文化裡面有精華,也有糟粕,他的仁義禮智信還是可取的。
14樓:精神伴侶海鷗
理性的對待不同的文化,來進行合適的正確的認識。
15樓:劉小惗
無論是什麼樣的文化,能推動人類思想的進步,就是好文化。
16樓:鏃呬漢餜崅
儒家講究仁愛禮儀,講究修身治國以平天下,屬於中庸之道。
17樓:我叫顧蘭
儒家文化倡導以德服人,講究人與人的關係,道家倡導無為而至。
18樓:網友
儒家文化對人們道德上的指引有很大用處,儒家,道家;個有用處。
19樓:平安
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兩種不一樣的文化,兩種文化用於不同的國家。
20樓:愛居居的土豆
每家文化都有它適用的時代以及意義,不能全否定也不能全認同。
21樓:小何豬
這句話是對的,在我看來這才是儒家文化的最大的用處。
22樓:真巨集邈夫美
一、要採取辯證否定的態度,對儒家思想進行揚棄,既肯定其積極因素,又否定其消極因素;既批判其腐朽的東西,又繼承其優秀的東西;吸取其精華,去除其糟粕。
二、對儒家思想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何為儒家之道
23樓:網友
道,是道路,是真理:人所共由的道路,世所同存的真理。
而言,道是中華聖哲一脈傳承並由孔子集大成的關於天地、萬物、人世、人生的信仰體系、基本規律、根本原理、普遍共性和變化奧秘的最高真理和最佳智慧。
從信仰層面看,儒家可稱為儒教;從學術層面看,儒家也稱為儒學。但無論儒教或儒學,「道乃最高」、「道為核心」,則是一樣的。
儒家在孔聖之後,存在多種多樣的派別,但無論何種派別,道為最高最全的真理則是認同的。因此,儒家也被稱為為道之教、為道之學。學習中國文化,必學儒家;學習儒家,必須學道。
國學精粹中儒釋道有沒有統一性
24樓:仙源渺渺
國學精粹中儒釋道統一於中國社會主義!
儒釋道來自於古代文化思想,而中國社會主義又是當下全體中國人奮鬥之目標__即走向共同富裕以及民主與法制的和諧社會。
儒釋道與社會主義的內在聯糸。
儒家「己所不欲,無施於人」釋家「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道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
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都是群體意識。
所以錢穆先生《國史新論》言:《大學》八條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儻以較大言之,則可謂天下即指社會。
但其地位極廣大猶在國之上。較小言之,則家亦即是社會,其地位乃在國之下。此所謂家,非僅指五口八口之家言。
史記》載諸侯列國事,皆稱世家。宋初有《百家姓》,鄭樵《通志》二十略首為《氏族略》,仁心外見則為禮。孔子言: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與人相交之禮,乃一本之於仁。中國文化自古即主以仁道平天下,亦即所謂天下治。
近代梁任公則稱之曰「禮治」。西方則尚法治。就文字學言,治之本義,乃指水流之平。
禮有賓主,亦相互平等。西方人言法,則判法者與受法者決不相平等。此亦中西文化之相異。
我覺得儒家學說,或者說所謂的國學,更像是一種宗教,大家認為呢?
25樓:慎墨莊彥
其實所謂宗如燃教就是創造一種信仰規範人們的行為,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法律,所以宗教的就以其獨特的思想來影響人們限制人們,束縛人們。儒家學說是我國最早的所謂正統學說,早於宗教出現在中國。
雖然說儒家並沒有推崇出所謂的神來讓人供奉,但是他的道德條規卻像宗教教灶橡尺義一樣規範了中國人五千年,甚至到現在都還有影響。對然他們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但我總覺得,他達到的目的和意義是一樣的。
同樣「規範」了人們的行為。從身體到內心的認識上。
純屬個人觀隱高點。
數學文化數學名言大全,數學文化的名言警句
數學文化的名言警句 關於數學文化的名言警句。 數學是科學的皇后,而數論是數學的皇后 高斯 gauss 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絃,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克萊因。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康扥爾 cantor 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
20世紀初儒學地位變化的背景?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既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直接承擔著國家民族興衰的二千多年來的主要歷史責任 其功過是非,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一次又一次重點審視的主要物件。這就是貫穿在整個世紀中國,尊孔 反孔 批孔 評孔多次交替出現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原因。儒學在中國歷史和中國社會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
國學文化跟傳統文化的區別從範疇上說,國學文化跟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
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的區別如下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 traditional culture 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 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 生活習俗 古典詩文 忠孝觀念之類 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傳統文化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