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女神姐夫
全真和正一是道教的兩大流派,主要有以下不同:
1、起源不同。
1)全真派。全真道是在元朝的時候,由王重陽祖師在陝西終南山創立的新的道派,因為丘處機道長與成吉思汗的良好關係,元朝時得以迅速發展。
2)正一派。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天師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張道陵在川陝地區建立了五斗公尺道,其子張魯在曹操遠征巴蜀時受官職封賞,隨其到了內地。
五斗公尺道始在內地傳播。之後又更名為天師道、正一教。
2、戒律不同。
1)全真派。全真道具有傳戒和叢林的制度,要求全真道士出家,住在道觀裡面修行,不娶妻,不吃葷,不飲酒,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髓,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所以叫做全真。
2)正一派。道士們可以居家修行,不要求必須出家,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吃葷(除了戒律中的四不吃,即為牛、狗、大雁和烏魚不吃),飲酒。
3、修煉方法不同。
1)全真派。全真派的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行練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以傳道度人為外修,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2)正一派。正一道士主要以符咒齋醮,祈福禳災,驅邪押鬼,超度亡靈為主要的宗教活動。
4、帽子不同。在服裝上,全真和正一是沒有分別的,都是統一的深藍色或者黑色的道袍,唯一能夠區別的就是帽子。
1)全真的帽子是圓形的,中間有開孔,用來讓髮髻伸出,謂之:混元巾。又或者蓄髮盤髻,以飄帶綁住,謂之逍遙巾。
也有在額頭上綁上一條帶子的,位置一字巾。簡單的說,蓄髮的大部分都是全真。
2)正一的帽子使用莊子巾或者是九梁巾作為標誌。
5、靈山不同。
1)全真派四大仙山:武當山、終南山、昆嵛山、景福山。
2)正一派祖庭:江西龍虎山正一觀。
全真和正一有什麼區別
2樓:小魚娛樂生活
全真和正一的區別有:
1、戒律不同。全真道戒律嚴格,出家居住在道觀,不允許娶妻生子,不能吃肉不能飲酒,每天有固定的早晚課。正一派的戒律較松,道士可以娶妻生子,吃肉飲酒,不必居住在道觀。
2、徒眾分佈不同。全真道在北方的徒眾較多,正一道的徒眾在賀擾南方較多。
3、任務不同。全真道又被稱為丹鼎派,以修煉內丹為主。正一派稱為禪雀旦符籙派,以修煉外丹和符籙為主。
道教相關知識
我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起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國道教獲得了新生,逐漸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歲攔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新時期宗教政策的指導下,中國道教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後期黃老道形成實體,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後經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改造發展,道教的經典教義、修持方術、科戒儀範漸趨完備,新興道派滋生繁衍,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3樓:裴甲慕容璐
全真和正一是道教內部不同的流派。
全真派是道教流派之一,全真派是金代王重陽創立,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即「道士學儒家之禮,讀佛經,行善事,講道義,以仁義禮智信為教」。
正一派是道教流派之一,正一派是張道陵創立,主張「道教徒應受正一派的戒律,不可婚配,不可殺攔褲生,不可吃葷腥,不可飲酒,不可吃五辛友答,不可佩戴金銀珠寶,不可吃大蒜韭菜」,正好衡慧一派要求道教徒「以忠孝仁義為教」。
因此,全真和正一的區別在於,全真派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注重修行和遵守戒律,而正一派則主張道教徒應受正一派的戒律,不可婚配,不可殺生,不可吃葷腥,不可飲酒,不可吃五辛,不可佩戴金銀珠寶,不可吃大蒜韭菜。
全真和正一有什麼區別呢?
4樓:詩酒清夢
道教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區別在於修行方式不同。
1、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飲酒,不持葷戒,也可以結婚生子和全真派不同。
2、正一派很多都是有後代傳承道法,平時主要以齋醮和符籙為主,多進行祈福禳災和全真派不同。
3、除上殿誦經、作法事必須獨居素食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鬍鬚,髮式隨俗和全真派不同。
全真派和正一派的歷史:
道教自南北朝寇謙之、陸修靜改革、整頓後到北宋末年,呈現新的變化,符籙派結合內丹,形成「內煉成丹,外用為法」的雷法系統。王重陽以內丹修煉為基礎,提倡三教合一,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出家修行;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
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天師道,由天師道以"治"為單位,天師為最高領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統領通道教眾,組織相當嚴密。祖天師張道陵為天師道的建立人。據道書記載,太上老君以漢元帝永壽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蜀中鶴鳴山,傳授道陵經籙科法,令其為天師傳播教法。
後道陵之孫張魯在曹操遠征巴蜀時受其官職封賞,隨其到了內地,天師道道徒幾萬戶被曹操安置於長安、洛陽、鄴城等地。
全真教和正一教有什麼區別?
5樓:士珈藍惠
您好。道教主要分兩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業、茹葷、寬逗飲酒;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降邪驅鬼、超度追好握薦為主要宗教活動。「正一」寓意「正以治邪,一以統萬」、「真一不二」。
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觀修行,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全真」;其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慎襪賣之「全真」。
皈依道教一般指皈依全真派或正一派,皈依後稱道教居士、信士,可住觀也可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業、茹葷、飲酒。
道教的正一和全真有什麼區別?
6樓:老王女兒
正一教跟全真教是有區別的,不過正一教跟全真教同屬道教,信仰上是沒有區別的,都是以「道」為最高信仰。
1、正一教的道士不必出家,全真教的道士需要出家。全真教在道孝友纖教史上告畢首創道士出家,從此以後,全真教道士必須出家。
2、正一教以巫術為主,全真教以內丹為主。正一教受中國傳統巫術影響很深,宗教儀式中存在大量符籙,唸咒,降神驅鬼等內容。而全真教則以內丹為主,基本排除了巫術的影響。
關於道教簡介: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公尺道。
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巧仿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
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正一教。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全真教。
正一教和全真教的根本區別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有什麼區別
全真教不尚符籙,主張性命雙修 先性後命的內丹修煉 主張功行並重 清淨恬淡 無私寡欲 重視儒家的倫理道德實踐,強調忠君孝親。提倡苦行忍辱,苦己利人。道士必須出家住觀,不能擁有妻室,蓄髮,戒律嚴格。正一教傳教形式以行符籙為主要特徵,即畫符唸咒 驅鬼降妖 祈神福禳災,並崇信鬼神。在戒律方面,正一道士可以有...
道教正一派的傳度和全真派的皈依有啥區別
傳度 謂教門bai師尊向du 傳授度世之zhi道法。道教重視師承dao關係,接受師承時,必須版 立誓守戒,權不二法門,亦禮拜三師 度師 保舉師,監度師 然後才得傳度世之法。道藏 有 太上傳度儀 一捲。據 太上傳度儀 凡正一 受 籙傳度時,須拜三師,即傳度師 臨度師 保舉師,然後才能成為正一道士。仙道...
正一教和全真教是乙個宗教嗎?
正一教跟全真教是有區別的,不過正一教跟全真教同屬道教,信仰上是沒有區別的,都是以 道 為最高信仰。 正一教的道士不必出家,全真教的道士需要出家。全真教在道孝友纖教史上告畢首創道士出家,從此以後,全真教道士必須出家。 正一教以巫術為主,全真教以內丹為主。正一教受中國傳統巫術影響很深,宗教儀式中存在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