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為何意

2025-05-13 17:20:19 字數 1641 閱讀 9991

1樓:藍天的

表現天地自然,首先就不可避免地要體現則敏中它的「大」孫山。老子說:「大象無形」!

這論斷深刻極了。最大者莫過於宇宙,宇宙是什麼模樣?恐怕人類永遠也弄不清。

人類永遠在宇宙之中,而不能到宇宙之外來觀察宇宙的模樣,又怎能看到「宇宙」這—完整的形象?別說是大到上億光拿則年的宇宙,即使—座廬山,人不能立足於廬山的上空,就無法看出廬山的整體形象。近看廬山,不知其形,飛機上遙看廬山,其整體形象可見,卻又看不清細節,只見模模糊糊沉重的一塊山影。

大象與模糊,總是相聯的,小的東西才可以近看,才能清晰。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寫,掌握作品的核心內容。

出自唐朝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

二十四詩品·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

譯文:華美的文辭湧現在外,真切的內容充實其中。返回虛靜,才能達到渾然之境,蓄積正氣,筆力方可顯出豪雄。

雄渾的詩包羅萬物的氣勢,高高橫貫浩渺的太空。像蒼茫滾動的飛雲,如浩蕩翻騰的長風。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寫,掌握作品的核心內容。

追求雄渾,不可勉強拼湊,自然得來,就會意味無窮。

3樓:網友

唐《詩品》曾言: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意思是能夠超越事物的表象,認識到其本質。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是什麼意思?

4樓:網友

「超以象外,得其。

寰中」的意思是: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寫回。

掌握作品的核答心內容。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這句話出自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司空圖(837~908),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懿宗朝時曾被召為殿中侍御史。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這句話全文如下: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

「超以象外,得其園中」出自何本書?

5樓:洪範周

「超以象外,得其園中」出自何本書?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見唐代批評家司空圖:《詩品 雄渾〉。

「超以相外,得其圜中」 的出處是**?

6樓:網友

出自抄唐司空圖《詩品·雄襲渾》

原文: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解釋:指超脫於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形容詩文、繪畫等的意境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賞析:所謂「雄渾」即雄壯渾厚、涵蓋乾坤,而「雄渾」境界,又必須超乎言象之外,才能得其環中之妙。

二十四詩品說的是什麼?

7樓:網友

晚唐詩人司空圖的抄《二十四詩品。

襲》是**詩歌創作,特別是詩歌美學。

成語離其本意解釋

這個不是成語。字面的意思是行為或語言不是本人的本意。離其本意 意思指後來的行為變化脫離了當初的意圖。60個成語和它的出處和意思 1 哀而不傷 解釋 哀 悲哀 傷 傷害。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 另形容詩歌 優美雅緻,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出自 論語 八佾 子曰 關雎 樂而不淫,哀而...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請解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什麼意思

哀是悲哀bai,惋惜,同情的du 哀其bai不幸,怒其不爭 魯迅 解釋du zhi 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dao 哀其不幸版 是說對權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怒是憤怒,遺憾的意思,怒其不爭 是說對某人的不抗爭,不爭氣而感到憤怒和遺憾。背景 魯迅名言,出處就是魯迅,他自己編的,創造了這麼乙個出名...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學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是什麼意思

這是人的見識的高度問題,翻譯為 得到那些格局闊大的東西可以兼有那些格局小的東西,沒有這種情況 學得了那些格局小的,卻能夠獲得那些格局闊大的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學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這句話有有什麼感悟 出自 唐宋八大家文集 歐陽修 人要有遠大的志向,才能獲得穩定的利益。意思是眼光要放長遠,如果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