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文以立仁
原文是: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櫻鉛灶之,微服而過宋。」
翻譯:孔子在魯國和衛國不順利,(又)碰上了宋國的司馬桓魋預備攔截並殺死他,(只得)化裝悄悄激咐地路過宋國。
解釋:不悅:不高興、不愉快,心情不好。這裡指孔子在魯國、衛國做事不順心。
將要:是將+要組合的短語,不同於現代漢語,不是雙音節詞,必須分開理解。將:脊扮將要、打算、準備;要:讀 yāo,同「邀」,中途攔截、阻擊。
微服:改變服飾以避人耳目。
翻譯下面文言語段劃線句子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
2樓:手機使用者
孔子的學生中沒有談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後世沒有流傳。我也不曾聽說過。(如果)一定要說,那麼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麼樣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統一天下呢?」 孟子)說:
安撫百姓,而稱王天下,任何人也阻擋不住。」(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老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齊宣王)說:
根據什麼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說:「我聽胡齕說:
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去?
放了它!我不忍看它恐懼發抖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問)道:
那麼就廢棄祭鐘的儀式嗎?」王說:「哪能廢呢?
用羊來代替它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齊宣王)說:
有這事。」(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統一天下了。
老百姓都以為大王是吝嗇。我確實知道您是出於一種不忍之心。」 齊宣王)說:
是的,的確是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何至於吝惜一條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抖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換它。
孟子)說:「你不要對百姓說您吝嗇而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麼知道其中的意思呢?
您如果不忍看它無罪而走向死地,那麼,牛和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吝惜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麼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當的了。」 孟子)說:「不要緊,您這樣做正體現了仁愛之道,(原因在於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
君子對於飛禽走獸:看見它們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們(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要離開廚房遠遠的。」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子張問仁於bai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 du者於天下,為仁矣 zhi.請問之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 恭,寬,信,敏,惠 a 翻譯 子張向復 孔子制問仁。孔子說 能夠處處bai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du了。子張說zhi 請問哪五種。dao 孔子說 莊重 寬厚 誠實 勤...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說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接下來是什麼?加翻譯
後面一句是 請問之。曰 恭 寬 信 敏 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回敏則有功,惠則答足以使人。一 譯文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 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張說 請問哪五種。孔子說 莊重 寬厚 誠實 勤敏 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
孔子在魯學琴的故事,關於孔子的成語故事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 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626231 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 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