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六義指哪些?詩經六義指的是什麼

2025-05-13 12:20:06 字數 3525 閱讀 2470

1樓:武悼天王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知握跡學名詞。一般認為風、雅、頌是詩。

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其中風、雅、頌是按不同的**分的。 詩經》分為風,雅,頌 三部分。

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所以「風」是各諸侯國的樂調;「雅」是京城地區的正樂;「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至於「大雅」和「小雅」當從**分。

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貴族。 《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的區別。

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稱呼。還有觀點認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雅》共105篇,分為《大雅》 31篇。

和《小雅》74篇。《雅》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讚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

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 《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讚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

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 「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皮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搭併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2樓:中小學語文導師小張

親~您好,這道題由我來。

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其中風、雅、頌三個指《詩經》的體式,賦、比、興三個指《詩經》的表現手法。

風、雅、頌是按**的不同而劃分的。

風,就是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曲調,它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檜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豳風、陳風、曹風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雅分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樂,共一百零五篇,其中衡棗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三個部分,分別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為郊廟祭祀之樂。

賦、比、興作為《詩經》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表達所要陳哪孫述的思想感情;

比是打比方李攔鏈,拿一件事物來比擬另一件事物;

興是詩歌在**上的起調或用來引起主題的景物或象徵物,它們的表現手法是不同的。

親~以上是我的,請問您還有其他什麼問題嗎?樂意幫您解答哦~~

詩經六義指的是什麼

3樓:小葉教育問答

《詩經》中的「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1.風。<>

2.雅。<>

3.頌。<>

4.賦。賦是直接鋪氏旦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朱熹《詩集傳》:「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御飢也。」

5.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6.興。朱熹:「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

《詩經》的歷史價值:

詩經》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歷史,全方位、多側面、多角度地記錄了從西周到春秋的歷史發展與現實狀況,其涉及面之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的全部方面:政治、經濟、軍事、民俗、文化、文學、藝術等。

後世史學家的史書敘述這一歷史階段狀況時,相當部分依據了《詩經》的記載。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詩,本是歌頌祖先的頌歌,屬祭祖詩,記錄了周自母系氏族社會後期到周滅商建國的歷鎮核返史,歌頌了后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輝煌功績。

這些詩篇的歷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們記錄了周氏族的產生、發展及滅商建周統一天下的歷史過程,記載了這一歷史發展過程中大遷徙、大戰爭等重要歷史條件,反映了周氏族的政治、經濟、民俗、軍事等多方面情況,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詩經六義指的是什麼

4樓:雀無了悅

《詩經》的六義指的是賦、比、興,舉乎即用敘述故事或描寫事物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思想。

風、雅、頌出自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根據地域和**的不同分類。與《詩經》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賦比興」合稱為「六義」。

國風》是收集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十五個諸侯國的民間歌絕慶曲。「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區宮廷宴饗或朝會時的樂歌,即所謂正聲雅樂。按**的不同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正巨集悉》31篇,多為朝會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為個人抒情之作。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許多都是舞曲,**可能比較舒緩。周頌31篇,產生於西周初期,每篇只有一章。魯頌4篇,產生於春秋中葉,都是頌美魯僖公之作。

詩經的簡介:態伏。

詩經》,又叫《詩》或《詩三百》餘型,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

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帆毀攜、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社會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會(包括士大夫與朝廷統治者)利用它來宣揚和實行修身養性、治國經邦——這是《詩經》編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詩經》產生其時及其後一些士大夫們所極力主張和宣揚的內容。

詩經六義指的是什麼

5樓:嘉琪

詩經六義是指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所謂《詩經》中的「六義」,即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風。比較常見的篇目,如《關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碩鼠》、《伐柯》、《東山》、《鴻雁》、《靈臺》、《氓》、《七月》等。

雅。常見的篇目如《采薇》、《鹿鳴》、《江漢》、《思齊》(前兩篇屬小雅,後兩篇屬大雅)等。

頌。常見的篇目如《我將》、《有客》、《玄鳥》等。

賦。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朱熹《詩集傳》:「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與子成說(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處「說」並不通「悅」字。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衡虛閉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如《魏風·碩鼠》、《邶風·新臺》都是通篇用比的。

興。朱熹:「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咐裂說的內容。

如「關關雎鳩,在譽棗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魏風·伐檀》也是用興這種表現手法的突出例子。

《詩經》“六義”中的“比”是指哪一種表現手法

夢永恆之戀 詩經 的三個組成部分 風 雅 頌 三種表現手法 賦 比 興 詩經 存三百零五篇,分 風 雅 頌 三部分。風 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 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 思徵人及反壓迫 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 分 大雅 小雅 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 ...

詩經六藝包括什麼,《詩經》六藝指的是什麼

四書五經 bai之 詩 經du 先秦稱zhi 詩 或 詩三百 是dao中國第一本詩歌 回總集。匯答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 原三百十一篇 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古者 詩 三千餘篇,及於孔子,去其重 史記 孔子世家 據傳為孔子編定。詩 分 風 雅 頌 三部分,風 為土風...

詩六藝指什麼《詩經》中六藝指什麼?

六藝指六種技能 禮 樂 射 御 書 數。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西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 禮 樂 射 御 書 數。1 禮 禮節,有五禮 吉禮 凶禮 軍禮 賓禮 嘉禮。2 樂 樂舞,有六樂 雲門大捲 咸池 大韶 大夏 大濩 大武 六套樂舞。3 射 軍事射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