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陸游原文及賞析
1樓:網友
原文: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詩篇,詩中運用誇張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國統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難和他熱愛祖國、盼望南宋王朝的軍隊早日收復國土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對淪陷的壯麗河山、苦難百姓的深切懷念和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的愛國熱情;字裡行間也流露出對南宋統治者長期未能收復失地的失望和悲憤的心情。
南宋時期,金兵佔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儘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這兩句詩集中而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懷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復失地心情。但不是從主體角度直抒感情,而是從客體一方下筆,寫遺民「南望王師」.
敘事富於變化,構思頗費匠心。胡塵,即胡馬揚塵,形象地表現出侵略者統治的橫暴。「淚盡」的「盡」,表明遺民受蹂躪極深,以致欲哭無淚。
南望」的「望」,表現出沉淪半個多世紀的遺民翹首盼望的心態。兩句用詞確有「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的效果。謝謝。
讀陸游的書憤有感寫一篇作文
2樓:網友
這是一篇流傳千古的名篇,陸游的《書憤》。它曾激勵了無數華夏兒女胸懷滿腔愛國之心,熱血沸騰地投入到拯救祖國,建設祖國中去。
陸游一生顛沛流離,被貶官幾次,後又開始他的軍旅生涯。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字裡行間表達了他渴望收復中華的理想壯志,也表達了對當權派投降誤國、打擊愛國人士罪惡行徑的強烈不滿。
儘管詩人的理想一一落空,屢受打擊,但他的愛國之心永遠不變,救國之志依然如故。全詩的最後一句,通過讚揚諸葛亮平定中原的決心,抒發了自己仍要堅持早年的理想。
全詩以「憤」為線索,表現出作者對投降派行徑的強烈不滿。他熱愛自己的國家,不允許別人來蹂躪、侵佔它。由此我想到了中國歷史上無數次保衛國家的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那些血與淚交織成的戰鬥史就是無數華夏兒女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我們不服輸,不拋棄、不放棄,在列強面前,昂起不屈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樑,最終贏得了祖國的統一與團結。當***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那一刻起,愛國志士的熱血沸騰,一股強烈的民族凝聚力使他們眾志成城,立志為祖國建設多做貢獻。
陸游書憤
3樓:網友
不是 早歲哪知世事艱麼?
陸游的書憤寫於哪年?
4樓:載酒買花長安道
陸游的《書憤》一詩寫於1186年寫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乙個空銜在故鄉蟄居。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作下這首千古絕唱《書憤》。
書憤【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的書憤,陸游《書憤》的意思
書憤 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
陸游,書憤的主旨是什麼,書憤 陸游這首詩的主旨
書憤 是南宋詩來人陸游創源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bai詩緊扣住du一 憤 字,可分zhi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dao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 氣如山 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 時光虛擲 功...
陸游書憤的賞析
1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乙個空街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 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2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 匈指隆興元年 1163 他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