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書憤的主旨是什麼,書憤 陸游這首詩的主旨

2022-11-17 18:41:07 字數 5004 閱讀 9816

1樓:匿名使用者

《書憤》是南宋詩來人陸游創源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bai詩緊扣住du一「憤」字,可分zhi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dao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說一下陸游「書憤」的主旨

2樓:單純的陰謀家

作品同時由兩個側面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另一方面則是他壯志難酬、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這兩者相互激揚:

愈是悲憤,他對理想愈是執著;對理想愈是執著,他的悲憤也愈是強烈。

3樓:素朗劍琳怡

報國無門,懷才不遇。

書憤 陸游的中心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書憤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以及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陸游《書憤》的內容是什麼?

5樓:學妹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6樓:帥哥是我王鵬濤

我不知道,你自己做。傻x

陸游的【書憤】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

本詩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

8樓:匿名使用者

「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他有滿腔的愛國熱忱,卻不懂得世道的艱難,遙望著北方被金人占領的中原地帶,胸中的憤恨鬱積如山。

陸游書憤的賞析

9樓:匿名使用者

1、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乙個空街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

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2、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匈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

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於建康、鎮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

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願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

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計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

獨騎兆河馬,涉渭夜街枚」(《歲暮風雨的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嗟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公尺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

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歲月不盡,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僅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展長材。

「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典出《南史》,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怒叱:

「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惆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幹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志願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沱胄起兵抗金,他還躍躍欲試。

3、《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樓船夜雪瓜洲度,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麼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10樓:謙更謙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11樓:匿名使用者

書 憤陸 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事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中間!

這首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家居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時所作。這時候,他已經是乙個六十二歲的老人了。

陸游從小就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志。他一生懷著一顆愛國赤心,日夜盼望著驅琢金統治者,收復失地。可是南宋王朝始終以苟且偏安為基本國策,以皇帝為首的整個統治集團久已安心於屈辱的生活,不想再圖振作。

陸游處在這樣乙個環境底下,就使得他終生無法施展其懷抱,實現其理想。到了六十二歲閒居家鄉時,回顧過去的壯志,看看當前的現實,不能不感觸萬千而見之於此詩。正因為這樣,所以詩中一面追述他早歲的豪邁氣概和人民抗金的英雄事蹟;一面感嘆自己報國的壯志為酬,朝中無人能象諸葛亮那樣堅持北伐,為國出力,從而使詩中充滿著蒼涼沉鬱的情調。

詩的開頭: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在年青時**知道社會上事情的複雜與困難,所以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雄心豪氣,有如山湧。這勾勒出作者年青時的英雄氣概。上句,雖說自己早歲不知道世事的艱難,但這並非泛指,而是暗指他料想不到投降派會諸多阻饒與破壞抗金。

其中飽含著他無限的辛酸,也隱諷著妥協投降的宋王朝。

正因為他不知道「世事艱」---投降派阻饒抗金,所以那時侯他「中原北望氣如山」。這一句就是這樣承接上句的意思而來的。這兩句連起來都有隱諷之意。

這一句既表現了他年青時的雄心壯志,也表現了他對恢復中原的殷切,而這一切都是建基在他的愛國思想上的。句中以「中原北望」來代表他渴望驅琢金統治者,收復失地,措辭含蓄,耐人思索。「氣如山」,以具體的山勢雄偉來型容抽象的豪氣,很具體化,給人印象鮮明。

「中原北望氣如山」句,已寫出了作者的英雄氣概,而下面兩句又給它渲染了氛圍: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這是作者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事蹟。它通過樓船夜雪 鐵馬秋風所構成的形象,給人有氣勢磅礴 軍容旺盛的感覺,它有力的烘托出作者「氣如山」的氣魄。因為它正是作者「中原北望氣如山」的現實基礎,有了它,作者的雄心壯志既有現實性,又有可能性,因而它給上句加濃了情意和色彩。

這兩句意思是說,南宋軍隊曾經兩次打敗金兵:一次是冬天在瓜洲渡口用兵船作戰的;一次是秋天在大散關用馬隊交鋒的。據史載,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曾一度占領了瓜洲,準備由此渡江,後經虞允文部隊和廣大人民的抗擊而潰敗,完顏亮為部下所殺。

上句就是指此。下句是指紹興三十一年(1161)秋天,金兵侵入大散關,後為吳嶙部隊所擊退這件事。「樓船」,指高大的兵船。

「瓜洲」,即瓜洲鎮,在今江蘇省揚洲市南長江濱,在鎮江斜相對峙,是江防要地。「鐵馬」,是披著鐵甲的戰馬。「大散關」,在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是南宋與金交界地方的邊防重鎮。

就表現手法來看,這兩句有些奇特。兩句中間不用一動詞,不著一虛字,就把地點、景象和人物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蕩蕩的軍容畫面,生動,形象。這種表現手法,在他之前是極其少見,在他之後就較為常見了,如元人馬致遠的《天淨沙》: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也同樣以幾個名詞組成,不著虛字的。這既能精簡文字,使文章更覺精煉,而這種句法結構又使內容顯得特別豐富,語言減少了,內容反而增多了。

然而,不管陸游有多麼高尚的抱負,有多大的英雄本領,在南宋王朝投降派的統治下,他的一切都會落空,無從實現的,只有使他虛度光陰,消磨歲月而已。這樣,到了晚年就不能不使他有遲暮之感了。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就是表達了他這種心情。意思是說,年青時以捍衛祖國、揚威邊疆的名將期待自已,而現在鬢髮已經花白了,志願還是沒有實現。「塞上長城」,是暗用南朝劉宋大將檀道濟,曾以「萬里長城」自稱的典故。

意謂自已象一座萬里長城一樣。這兩句,語調忽轉悲涼,嘆歲月之蹉跎,嗟壯志之未遂,大有一落千丈之勢。早歲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如今頭髮都白了,祖國山河依然破碎,廣大人民依然受難,怎不使他感慨呢?

上句著一「空」字很好,表示一切成空,沉痛之極。下句隱約可見他年雖老而壯志猶存之意。自照鏡子,衰鬢已斑,又奈之何!

不正是表明了這一點嗎?這種愛國熱情永不衰減,就使他最後又不能不發出憤概之音: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意思是說,諸葛亮寫出那篇著名的《出師表》,表明自已的決心,堅持北伐,這種意志與氣概,一千多年來誰能夠比得上他呢!「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兵伐魏時寫給劉備的兒子,表明自已的決心的。「名世」,即有名於世。

「伯仲間」,伯仲原是古代伺輩兄弟的序次,長為伯,次為仲;後引伸為衡量人物的等差之詞,意思是差不多,或不相上下。這裡,作者讚美諸葛亮的出師北伐,言外之意,就是隱諷當時南宋王朝屈辱投降,按兵不動。他借助於歷史事實來說明問題,表達自已的憤慨,明白,自然,含蓄,委婉,富有藝術吸引力。

總的說來,詩中所流露出來的愛國熱情,還是相當強烈的。詩的後半篇,雖然情調有些哀傷,但它給人的感覺是沉鬱頓挫,並非彷徨失望。不過,在它裡面畢竟嫌其缺少鼓舞力量。

陸游的書憤,陸游《書憤》的意思

書憤 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

陸游書憤的賞析

1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乙個空街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 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2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 匈指隆興元年 1163 他三十...

陸游字的期望,陸游字什麼號什麼

陸游 1125年 1210年 字務觀,號放翁 山陰陸氏族譜 載 遊字務觀,小字延憎,號放翁,晚號龜堂老人 關於陸游的名字,宋人葉紹翁曾說,陸游母親唐氏於臨產前夢見了秦觀 字少遊 於是取名為 遊 字 務觀 並注說或許是因為陸游傾慕秦少游,提出陸游名字來歷的兩種說法。陸游 1125年 1210年 字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