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15課《誡子書》註釋是什麼?
1樓:小等愛旅遊
《誡子書》註釋如下:1、誡:告誡,勸勉,勸人警惕。
2、夫:段首或句首發語迅叢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
3、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4、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虧碧。
5、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賞析。這是諸葛亮。
寫給他兒子諸葛瞻。
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銷昌舉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中的幾個重點詞句,應該怎樣理解?
2樓:二馬侃教育
誡子書》是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雖然不足百字,卻把修身養德。
治學成才的大道理談得非常深刻,非常透徹。課文雖然很短,但是對初一的學生而言,正確理解並體會詞句的內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不光要藉助註釋去理解,還要聯絡語境及生活經驗去理解,有的時候教師也要把自己的理解告訴學生,引導學生體悟。
本人就課文中一些重點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這個句子,一般的解釋是「君子的操行(品德修養)」,這樣理解的話,和緊跟其後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語意交叉重複。
要正確理解這個句子,關鍵在「行」字怎麼解釋,其實我認為「行」字在這裡並不是乙個名詞,而是乙個動詞。「行」字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是十字路口,《說文解字》
認為是"人們在路上走或小跑"。
結合課文的語境,這個句子可以理解為:古代的君子立身行事,成才成功。
這個句子中的「之」,一般人解釋為結構助詞「的」,我認為「之」在這裡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我這樣理解這個句子,才能和後面兩句語意貫通,文意相連。
這個句子裡面有兩個關鍵詞語,第乙個是「靜」,有人理解為「不貪圖物質享受」;第二個是「儉」,有人理解為「節儉」。這樣的理解都有道理,但是內涵不足。
這兩個句子是互文見義。
靜」的意思是心無雜念、安寧專注。「儉」的本義是「自我約束,不放縱」。如「君子以儉德避難」「嚴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中的「儉」,都是這個意思。
因此,這裡的「儉」側重指嚴於律己、克己自責、勤勉謹慎。
這裡的「靜」指向內心,「儉」指向外在行為。一內一外,相得益彰。
所以,「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我的理解是:古代的君子立身行事、成才成功,首先需要依靠心無雜念、寧靜專注、嚴於律己、勤勉謹慎來修養身心,培養品德。
如果僅僅把「靜」理解為無慾無求、不貪圖物質享受的話,後面的「悲守窮廬」不就自相矛盾了嗎?
這兩句是諸葛亮。
從反面給兒子講道理講危害的。的是君子為什麼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個人認為,這兩個句子同樣是互文見義。兩句要糅合在一起理解。我的翻譯是:如果內心無法恬淡寧靜專注的話,就無法明確並且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總而言之,這篇課文雖短,但是詞句的內涵確實不大好理解,只要我們在藉助註釋的基礎上,解詞釋句前後關聯,前有跟後有據,聯絡文章語境及生活經驗,就可以掌握重點詞句,瞭解文意。
3樓:西紅學姐
應該瞭解這句話的具體含義,同時也應該結合一些案例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
4樓:創作者
根據語文課本的內容,還有包含的意義進行理解,瞭解文章中的詞彙,還有其中的含義和概念。
5樓:番茄味雞腿堡
修身養德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如何可以成才,如何可以更好的讓自己提高,通過這些角度進行闡述。
七年級下冊語文複習七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資料
字詞及現代文閱讀知識常見就不發了,這回發點兒新的。一 字詞部分 攢cu n 拗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13663o 確鑿qu z o 菜畦c i q 桑葚s ng sh n 輕捷q ng ji 蟋蟀x shu i 臃腫y ng zh n...
2019七年級下冊語文書電子書,2017七年級下冊語文書電子書
要求背誦的課抄文 8.木蘭詩16.短文兩篇陋室bai銘劉du禹錫愛蓮說周敦 頤19.外國詩二首假如zhi生活欺騙了你dao普希金未選擇的路弗羅斯特兩首選一首背誦20.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陳子昂望嶽杜甫登飛來峰王安石遊山西村陸游己亥雜詩 其五 龔自珍24.河中石獸紀昀我的回答您滿意嗎?滿意就採納我,...
七年級下冊語文答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人教版
1.撒 秕 啄 罩 2.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3.不必說浙江名人輩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也不必說浙江有豐富的名優特產,有享譽世界的西湖龍井 紹興黃酒 金華火腿,單是浙江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有江南水鄉的秀美神韻 這一點就足夠令人嚮往了。4.拔何首烏 按斑蝥 摘覆盆子 5.不能,坐著用泥人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