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爾的各種用法,「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都有哪些。

2025-05-05 05:10:12 字數 1902 閱讀 9336

「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都有哪些。

1樓:長崎偏愛

通常有三個意思:

1、帶有輕蔑語氣的你的意思,指對對方的身份的一種蔑呼。

2、虛詞,無實際含義,通常在句末來承接前面詞語的延續。

3、連詞,如卓爾不凡,表示的是連線兩個相近詞的作用,承上啟下。

擴充套件資料:爾曹】爾輩;你們。杜甫《戲為六絕句》:「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爾爾】1.答應之聲,相當於「是是」。《孔雀東南飛》:「媒人下床去,諾諾復~。」

2.如此。朱熹《舫齋》:「築室水中聊~,何須極浦望朱宮。」

爾來】自那時以來;近來。《蜀道難》:「四萬八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爾汝】1.古代尊長對卑幼者的稱呼,引申輕賤之稱。《魏書?陳奇傳》:「嘗眾辱奇,或~之,或指為小人。」

2.表示親暱。《柳敬亭傳》:「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者。

2樓:祿陽數學

〈代詞〉1你;你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侍坐》:「點,爾何如?。」餚之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2.你們;你們的。

3、形容詞、副詞或動詞詞綴。《魚我所欲也》:「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小石譚記》:「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4、兼詞。同「耳」,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志油翁》:「無他,但手熟爾。」

5、〈助詞〉同「耳」。可譯作「了」加強肯定語氣。柳宗元《捕蛇者說》:「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徒爾。

您好,有這幾種意思在裡面。

爾文言文

3樓:金色盛典歷史

爾ěr形容詞義:1、形聲字。

本義:窗格花紋。2、後引作薾。

華盛的樣子。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詩·小雅》。毛傳:「爾,華盛貌。」

3、近。通「邇」。

慼慼兄弟,莫遠具爾。——詩·大雅》爾上敦黍於筵上右之。

儀禮·少牢饋食禮》公降立於阼階之東南,南鄉爾卿。——儀禮·燕禮》名相近者相遠也,實相近者相爾也。

周禮·地官·肆長》士不信愨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爾也。——荀子·哀公》4、淺近。

代詞義:1、第二人稱代詞,你。爾為爾,我為我。

孟子》爾安敢輕吾射。——宋·歐陽修《歸田錄》2、您;你們。

通常放在關係詞「所」之前。如爾曹。

3、那。爾夜風恬月朗。

世說新語》4、這個;此。問君何能爾。

晉·陶淵明《飲酒》5、如此;這樣。爾毋從從爾。

禮記·檀弓》助詞義:1、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然」。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論語》2、相當於「了」。非死則徒爾。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3、應諾聲。相當於「是」。

如爾爾:應答之詞。等於唯唯、是是。

4、通「耳」,表示限止語氣,用在句末,可譯為「而己」「罷了」。唯手熟爾。

宋·歐陽修《歸田錄》。

一、爾字的詞性為代詞、助詞或語氣詞,相當於「地」、「然」,組詞為卓爾、率爾。解釋為你,你的,可以組詞為爾父、爾輩、爾汝等。解釋為如此,組詞為偶爾、不過爾爾。

二、爾 ěr

1、代詞,你;你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侍坐》:「爾何如?。」餚之戰》:「爾何知。」意思是你知道什麼。

2、代詞,這(樣);那(樣)。《孔雀東南飛》:「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意思是同樣是被逼迫的,丈夫這樣,妻妾也是這樣。

3、形容詞、副詞或動詞詞綴。《魚我所欲也》:「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意思是叫別人來吃,行走在道路上的人也不會吃。

4、兼詞。同「耳」,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志油翁》:「無他,但手熟爾。」意思是沒有其他原因,就是熟練罷了。

5、助詞,同「耳」。可譯作「了」加強肯定語氣。柳宗元《捕蛇者說》:「非死則徒爾。」意思是不是死就是走了。

文言文而的詞性,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而 1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a 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 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 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d 表示假設,如果。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 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f 表示因果,因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以1.作介詞 則以鐵範置鐵板上 何以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憑 因為2.作連詞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可譯為 來 3.作動詞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認為 在文言文裡,以 起初是個實詞,多屬動詞 後來演 化成虛詞,多屬介詞。由此可見,文言文 以 既可充當實詞,也可充當虛詞,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 當 以...

文言文中而以於之的各種用法

而 一 用作連詞。1 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勸學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蜀道難 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 2 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 並且 或 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 屈原列傳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