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2021-03-22 04:32:24 字數 6617 閱讀 3705

1樓:秘景明罕綢

以1.作介詞

則以鐵範置鐵板上

何以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憑

因為2.作連詞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可譯為「來」

3.作動詞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認為

2樓:策士吧問道鬼谷

在文言文裡,「以

」起初是個實詞,多屬動詞;後來演

化成虛詞,多屬介詞。由此可見,文言文「以」既可充當實詞,也可充當虛詞,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當「以」是實詞時

1、可以充當動詞

1)本義:用。例如:《說文》:以,用也。又如:《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再如:《論語》: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2)使,令。例如:《戰國策》:向欲以齊事王攻宋也。又如: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3)憑藉;仗恃。例如:《韓非子》:富國以農,距敵恃卒。

4)認為,以為。例如:《列子·湯問》:我以日始出。又如:《戰國策》: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再如:《戰國策》:皆以美於徐公。

2、可以充當名詞

1) 原因,緣故。例如:《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又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古人秉燭遊,良有以也

2) 無固定職業的人。例如:《拾雅》:以閒民。又如:《詩·周頌》:候疆候以。

二、當「以」是虛詞時

1、可以充當介詞

1)把,拿。主要用來表示對事物的處置。例如:

《世說新語·自新》:俱以情告。又如: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再如:

《聊齋志異·狼三則》:以刀劈狼。

2)依,按,憑。主要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依據。猶言憑、根據。

例如:《論語》:何以謂之文。

又如:《列子·湯問》:以殘年餘力。

再如:《史記·屈原列傳》: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3)在,於。主要用來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範圍。例如:柳宗元《斷刑論》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從,自,由。主要用來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例如:

《潛夫論》: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又如:

《史記》: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

5)因為,由於。主要用來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例如:

《史記·屈原列傳》: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又如: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以貪勤民。再如:

《史記·陳涉世家》:以數諫故。

2、可以充當連詞

1)為。例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又如: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

2)常用在複句的前分句,表示因果關係,或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例如:《史記·信陵君列傳》: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又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再如: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3)和,而。主要用來表示並列關係。例如: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夷以近。又如:《聊齋志異·促織》:一雞瞥來,徑進以啄。

4)則,那麼。主要用來表示表示條件關係。例如:《戰國策》: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

5)才。主要用來表示緊承關係。例如:

宋·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又如:

《後漢書·列女傳》: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

)6)用、用來、以使。主要用來表示目的或結果等。例如:

《列子·湯問》:智叟無以應。又如: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再如:

宋 蘇洵《六國論》: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3、可以充當助詞

1)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的界限。例如:清·姚鼐《登泰山記》:日觀以西峰。

2)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例如:《詩·邶風》: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3)加在句尾,表示不肯定語氣。例如:《戰國策》: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

4)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例如:可以;得以;能以。

3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助詞的用法是什麼

4樓:紫炳廖婭芳

動詞1.(象形甲骨文本形象金文本形,象人本義:用)

2.同本義有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用也--《說文》

,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左傳·定公十年》

純形式--蔡元培《圖畫》

或知爾,則何哉?--《論語》

3.又: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疏間親(關係疏遠人離間關係親密人);耳目(把聽當作親眼目睹);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深淺比喻達目)

4.使,令

向欲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

5.又:彰其慢(公開過失);介眉壽(祝壽之詞);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憑藉;仗恃富國農,距敵恃卒--《韓非子》

7.認,

我日始出--《列子·湯問》

8.又:眾暴寡(人多勢眾幫去欺凌、**人少勢弱方)

9.做,從事

教育事業有意義,情願終身之--葉紹鈞《倪煥之》

名詞:1.原因,緣故何其久也?必有也--《詩·邶風》

2.無固定職業人

閒民--《拾雅》

候疆候--《詩·周頌》

3.色列簡稱:阿戰爭

介詞1.把,拿--表示對事物處置

俱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2.又:力服人(用強制手段使人服從)

3.依,按,憑--表示動作行憑藉或前提猶言憑、根據

何謂之文--《論語》

殘年餘力--《列子·湯問》

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大丞撫吳者--

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其智力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4.又:膺大統(繼承帝位);天自諉(聽天由命);時(按時;依時)

5.,於--表示行動時間、處所或範圍

賞春夏而刑秋冬--柳宗元《斷刑論》

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餘乾隆--

清·姚鼐《登泰山記》

6.從,自,由--表示行動或變化起點

自古於今,上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仁者--《潛夫論》

今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

7.又:下(下等;下層);下之人(下等人;奴婢);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要、要、、簡四等山東繁缺,安徽簡缺,從山東安徽,繁調簡);郄視文(從縫隙裡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連詞1.:身殉職(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圓(作打算)

2.因,由於--表示行產生原因

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吾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其求思之深而無也--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有足樂者,知口體之奉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成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汝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清·

袁枚《祭妹文》

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

物喜,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3.又: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情況,引出了下文結);人廢言(由於人好,對其言論也加否定);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理去官(舊指**因正常原因卸任);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敢再進食比喻因偶受挫折停止應做事情);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原意)

4.和,而--表示並列關係

夷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載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雞瞥來,徑進啄--《聊齋志異·促織》

5.則,--表示條件關係

戰而勝,亡隨其--《戰國策》

6.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至於寸(才達寸)--《漢書·列女傳》

7.表目或結等

智叟無應--《列子·湯問》

助詞1.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界限

日觀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

2.加句,表示語氣舒緩或調整節奏

微我無酒,敖遊--《詩·邶風》

3.加句尾,表示肯定語氣

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戰國策》

4.加能願動詞,類似詞綴:;得;能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5樓:匿名使用者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以」字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藉""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例如: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二)「以」字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以」字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五)「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擴充套件資料

以,音已(yǐ),當代用法如下:

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歲以下。

表示用、拿,把,憑藉,如以少勝多、以毒攻毒,「……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表示因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結果,譯為「導致」,如「……以塞忠諫之路也……」

表示目的,如以待時機。

表示於、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以2023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表示認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也作連詞,同「而」,如城高以厚。

6樓:咕嚕咕嚕

「以」字在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其含義和用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

例句:1、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3、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介詞,相當於「用」。

例句:1、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4、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三、介詞,相當於「把、拿」。

例句:1、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3、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童趣》

4、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四、介詞,可譯成「因、因為」。

例句: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3、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五、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六、介詞,可譯為「憑藉」。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3、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七、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八、介詞,譯為「按照」。

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九、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

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十、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

例如: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一、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二、通「已」,已經。

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總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頗為靈活。

在學習中,要仔細閱讀認真體會,並注意結合上下文來辨析它的不同含義和用法

文言文,「得」字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1 需要。但bai 該句子出自 呂du氏春秋 zhi察傳 要看上下文dao語境 以訛傳訛的語內 境中是容 得到 挖到 的意思 作者認為的意思 真意 本意 是 需要 您不妨查一下這篇文章,驗證驗證。也就是說這個題有點問題。2 找到。語出 桃花源記 找道路 語境中。3 能夠。詞語含義依賴文字語境與社會生...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幾種

而 1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a 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 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 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d 表示假設,如果。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 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f 表示因果,因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2 助詞,表示語...

文言文中有哪些字是表示紅色的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 紅2 殷3 丹 象形字。甲骨文本形,外面框框象礦井形,裡邊的一橫是加上的符號,表示那裡有丹砂。說文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採丹井。本義是 辰砂,硃砂 後表示 紅色,赤色 周禮 考工記 染羽以朱湛丹秫。4 緋 形聲字。從糸 表示與線絲有關 非聲。本義是 帛 紅色 說文新附 緋,帛赤色也。後常表示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