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的本義引申義,履的本意是什麼?

2025-05-05 00:55:09 字數 5056 閱讀 6152

1樓:網友

履」字拼音是:lǚ釋義:動〉

會意。小篆字,從屍,即人;從彳(chì),表示與行走有關。履在戰國以前一般只作動詞用。一般用「屨」稱鞋子。用「鞋」是唐以後的事了。本義:踐踏)

同本義。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詩·魏風·葛屨》

履蒯席。——禮記·玉藻》

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莊子·養生主》

又如:履危(蹈踐高危之處);履畝(勘查田畝);履虎尾(踩踏虎尾);履跡(踏著前人的足跡);履霜(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跡象而警戒未來);涉水如履平地;履冰(行於冰上);履冰狐(踏冰而過的狐狸);履坦(行於坦途);履逗基虛(行於虛空之中);履薄行走(於薄冰上)

穿鞋。自履藤鞋收石蜜。——唐·李賀《南園》

登位。履其位而不履其事。——禮記·表記》

履至尊。——漢·賈誼《過秦論》

又如:履任(到任,就任);履位(就位)

經歷某種景況。

如:履炭(比喻經歷艱難);履運(遭逢時運)

實行。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禮記》

又如:履善(行善);履蹈(實行);履中(實行中庸之道);履謙(行謙讓之德);履經(行邪道)

躬行。如:履正御仁(躬行仁道);履方(躬行正道);履正(躬行正道);履忠(躬行忠誠之道);履約(躬行簡約)

開始擔任職務。

將履新任。——清·張廷玉《明史》

又如:履任(上任,就職);履端(開頭)名〉鞋。

履,足所依也。——說文》。按,古曰舄,曰屨,漢以後山清謹曰履。今曰鞵。此字本訓踐。轉註為所以踐之具也。

絲作之者謂之履。——方言四》

脫履戶外。——列子·黃帝》

衣敝履空。——漢書·鮑宣傳》

不辨衣履。——清·周容《芋老人傳》

躡絲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衣履天下。——史記·貨殖列傳》

孺子,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

鄭人有欲買履者。——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脫絲履。——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革履(皮鞋);履屐(鞋);履帶(鞋和衣帶);履組(鞋帶);履靸(指鞋)

足。頓履隨疏節,低鬟逐上聲。——庾信《和詠舞》

領土,疆土。

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左傳·僖公四年》

2樓:雨文墨

履字的本義是踐踏、走過,做動詞講。

到秦漢文獻中才用為名詞鞋。

履的本意是什麼?

3樓:小熊玩科技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中的履是踩,走過的意思,該字其他含義如下:

拼音:lǚ釋義:

1、鞋:衣~、革~、削足適~。

2、踩;走:~險如夷、如~薄冰。

3、腳步:步~。

4、履行:~約。

筆畫:<>

履的含義是什麼

4樓:江辭

履的常見含義如下:

1、鞋子或鞋公升型底:履可以指代鞋子或鞋底,用來保護腳部、穿戴在腳上的物品。

2、踏、步行:履也可以用作動詞,表示踏、行走、步行之意。例如,履行諾言、履行責任等。

3、借指事物的實現或實施:履也可以用來指代事物的實現或實施。例如,孝笑兄履約、履行計巧襲劃等。

4、承受、經受:履還可以指承受或經受某種壓力、責任、考驗等。例如,履歷、履險如夷等。

一、履字的**

由於它的形狀與腳步相關,因此該字被用來表示腳著的鞋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字逐漸擴充套件了其含義,涵蓋了腳下的行走、踏實、實施和承受等意義。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鞋底、行走和承擔責任等義項都逐漸發展出來,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多個意義。

二、履字組詞

1、履歷:指個人的履行經歷或工作經歷。

2、履行:指按照規定或承諾執行或實施某項義務或責任。

3、履約:指按約定履行合同或協議中的條款或條件。

4、履職:指擔任職務時盡職盡責、履行職責。

5、履帶:指履行或支援重型車輛的橡膠或金屬鏈材製成的帶狀物。

6、履歷表:指記錄個人工作經歷、學歷、資質等資訊的**或文件。

7、履行合同:指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中的義務和責任。

8、履責:指承擔責任,履行應盡的義務或責任。

10、履約能力: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

三、履字造句

1、他嚴格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2、為了贏得信任,公司必須履行合同中的各項條款。

3、他在履歷中展示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

4、在新的職位上,我將竭盡全力履職並取得好的成績。

5、這位球員以出色的技術履險如夷地應對了對手的進攻。

履的解釋是什麼

5樓:lqing梅

履的解釋是:走過、踩踏。

履,漢語漢字,拼音是lǚ,釋義可作名詞,是鞋的意思;亦可作動詞,登位,實行,開始擔任職務等意思;《詩·魏風·葛屨》等均有記載。

會意字。《說文》:「履,足所依也。

從屍,從彳,從夂,舟象履形。一曰屍聲。凡履之屬皆從履。

古文履從頁,從足。」朱駿聲通訓定聲:「古曰舄,曰屨,漢以後曰履,今曰鞵(即鞋)。

此字(指履字)本訓踐,轉註為所以踐之具也。《詩·生民》:『履帝武敏。

方言》:『絲作之者謂之履。』《莊子·讓王》:

縰履杖藜而應門。

段玉裁注:「履、依疊韻。古曰屨,今曰履;古曰履,今曰鞋。

名之隨時不同者也。引申之訓踐,如『君子所履』者是也。」履字已見於甲骨文,從人從止從舟省(應是鞋之象形),眉聲。

西周金文中共三見,一從頁從舟,眉聲;二從頁從舟,不從眉聲;三從彳從止從人,眉聲。

鞋:西裝革履。踐踩,走過:

履歷(a.個人的經歷;b.記載履歷的檔案)。

步伐:步履維艱。執行,實行:

履行。履帶:在拖拉機、坦克車等的車輪上圍繞的鋼質鏈帶。

指領土:「賜我先君履」。

履的解釋是什麼

6樓:松田健一郎

屝履的解釋。

指草鞋。 《初學記》 卷二六引 《世本》 :於則 作屝履。」

詞語分解 屝的解釋 屝兆做 è 古人稱用草、麻、皮革做的鞋。 部首 :屍; 履的解釋 履 ǚ 鞋:

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

履歷 (.個人的 經歷 ;.記載 履歷的檔案)。

履任。履險如夷(走在 險峻 的地方,像走在 平坦 的路上,喻身族知衡處險境而不 畏懼 ,又喻 安全 地 度過 險境)。 如履薄猛仔冰 ( 身臨其境 )。

履的意思

7樓:rar稀有物

履的意思。履。

lǚ ㄌ鞋:西裝革~。削足適~。

踐踩,走過:~歷(a.個人的經歷;b.

記載履歷的檔案)。~任。~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

如~薄冰(身臨其境)。

步伐:步~維艱。

執行,實行:~行。~約。

帶〕在拖拉機、坦克車等的車輪上圍繞的鋼質鏈帶。

指領土:「賜我先君~」。

1) (會意。小銷旅篆字,從屍,即人;從彳( chì),表示與行走有關。履在戰國以前一般只作動詞用。一般用「屨」稱鞋子。用「鞋」是唐以嫌山後的事了。本義:踐踏)

2) 同本義 [tread on]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詩·魏風·葛屨》

履蒯席。——禮記·玉藻》芹鬥中。

地履其黃。——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莊子·養生主》

履字含義

8樓:一曦

以下是履字含義,如下:

履(拼音:lǚ)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本義一般認為是踩踏,大約到戰國末期引申為名詞鞋子。

大約到了唐代,「履」在表「鞋子」義的常用詞地位被「鞋」取代。履由踩踏又引申為經歷、做、實踐,又引申表示居處。

履字已見於甲骨文,甲骨文字形主體為人形,下部突出人足,足下添一短橫,像鞋或象徵鞋;一說上部為表音的「眉」字。西周金文足下作「舟」,戰國楚簡中的履字或增加「止」為形,強呼叫腳踩踏、經歷。《說文》履字古文形體繼承楚簡履字形體寫法,只是「止」變「足」。

說文》小篆履字形體從屍從彳從舟從止,從屍也許是從「人」形之訛變,也許是從眉形之省訛。睡虎地秦墓竹簡從屍從彳從止從自,「自」形當是舟字之訛變。從西漢初年開始,履字所從舟旁與止旁連在一起訛變為與「復」字相近,為東漢碑文和居延漢簡中的履字形體所繼承,楷書形體直接由此演變而來。

但至東漢晚期熹平石經中的履字作,仍然可以看出從舟。履字隸變前之結構不是從復,從復是從舟、從止之訛變。

履」的基本義是穿鞋行走、踐踏的意思。裘錫圭先生在《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履」》一文中指出,西周金文中在轉讓土地的佔兆帶知有權或使用權時,通常要踏勘一次四界,實地把土地的範圍正式確定下來,這種踏勘地界的行為叫做「履」。從踏勘地界的行為的角度出發,「履」就有走過、踩踏的意思。

詩·小雅·小旻》中記載:「戰戰兢行派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是說「履」是腳上穿的東西,即鞋子,這實際是本義的引申了。據考證,「履」在戰國之前只用作動詞義,而名詞性的「鞋子」一般用「屨(jù)」戰國以後,「履」族消表「鞋子義的用法才漸漸多了起來。

履的意思是指什麼

9樓:瀊塱

履絇的解釋。

指有絇飾的鞋。絇,古代鞋頭上的 裝飾 ,有孔。 宋 楊 萬里 《春暖郡圃散策》 詩:「 萱草 行間過履絇,杏花影裡散文書。」

詞語分解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 履歷 (.個人的 經歷 ;.

記載 履歷的檔案)。履任。履險如夷(走在 險峻 的地方,像走在 平坦 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 畏懼 ,又喻 安全 地 度過 險境)。

如履薄冰 ( 身臨其境 )。絇的解釋 絇 ú 古時鞋上的裝飾物。 用布麻絲縷搓成繩索。

網罟的別稱。 古代量詞,絲五兩為一絇。 姓。

部首 :糹。

怎樣區別本義,引申義,比喻義,詞義的引申義和比喻義到底怎麼區分

多個義項不平等,最常用最基本的是基本義 基本義推演發展產生的叫引申義 用基本義來比喻事物的叫比喻義,比如帽子 戴綠帽子本義一句話就是事物本來的意思 引申義,由詞的本義演變發展而產生的意義,因此引申義與本六義在意義上或多或少有一種 子與母 流與源 的關係.如 淺 的本義是表示以表面到底部距離短的意思 ...

語文 發酵的引申義是什麼,語文,引申義什麼意思

發酵比喻事情在持續的演變發展並擴大。事物受外力影響發生某種發展變化。引申為對一些原始材料加以組織 加工,使之產生新的東西。臧克家 五四 以來中國新詩發展的乙個輪廓 這些顏色和香氣發自生活的本身 但是經過了詩人內心的點染和釀造。發酵一詞的含復義,首先是 制英文 發酵 bai fermentation ...

於是入朝見威王中的朝的本義和引申義是什麼

1 朝的本義是太陽公升起的時候,在一天中為 早晨。後引申為朝廷,朝拜,這裡的引申義是朝廷。2 出自 鄒忌諷齊威王納諫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