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柱箜篌與轉調箜篌有什麼不同?如何區分這兩種箜篌呢?

2025-05-04 01:50:10 字數 2705 閱讀 7255

1樓:老唐說農村事

說到箜篌,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因為它在明朝就已經失傳了。我國古代的豎琴與近代西方的豎琴有些相似,所以看過konghou圖的人會有一種dejama的感覺。《樂唐書》中寫道:

馮守空侯,如臻。」因此,最具特洞洞色的孔侯飾有鳳凰頭,色調柔和,色調多變。你瞭解konghou嗎?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的絃樂器,又稱彈撥樂器。它最初被稱為「坎侯」或「孔侯」,除了古代皇家使用的豎輪或琴,也廣泛流傳於民間。古代有空侯(橫空侯)、豎空侯(豎空侯)和奉侯(豎空侯)三種。

從14世紀後期開納桐枯始,孔侯逐漸消失,只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過。

豎箜篌狀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鳴槽,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製成,張著20多條弦,豎抱於懷,從兩面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時彈奏,因此唐代人稱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記載:「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二絃,豎抱於懷中,而兩手齊奏,俗謂『擘箜篌』」。

根據古代壁畫和文獻記載,豎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數種。

我們現在看到的空侯是「現代空侯」,全稱是雙弦雁柱轉空侯,是張、韓其華在上世紀70年代根據豎琴、琵琶、古箏創造的一種新樂器,簡稱「空侯」,與古代空侯關係不大,與西方的豎琴很像。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的孔侯:這是中國古代的孔侯:

這就是古代的豎孔後,其形狀與兵器「九」的形狀略有相似。

<>先看馮空侯,曹丕在《空侯賦》中形容為「龍鳳形,連轉仙,迎以金色,共謀與綠藻」。據瞭解,它是以鳳頭作為裝飾而命名的。我們今天看到的是這樣的現代konghou:

享受豎琴:你找到什麼了嗎?現代的箜篌和豎琴幾乎完全相同的框架,但今天的豎琴和豎琴的區別是單絃或雙弦。

為什麼?對於現代的箜篌來說,一種基於豎琴、琵琶或古箏的新樂器,與古代的箜篌或豎琴相比,是一種低沉而富有戲劇性的樂器。

2樓:網友

不同之處就在於兩種設計不一樣,而且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轉調箜篌是在雁柱箜篌 的基礎上加入了轉調機械結構,讓裡面的結構更加的完善,造型優美,表現能力強,薯行想要進行區分的話,直接就是從外觀設計以及絕手芹整體的結構和並畢木質材料進行區分。

3樓:生活達人小薛薛

這兩種箜篌最大的不同就是聲音強度不同,對**的表現力度不同;可以從箜篌的構造上來進行區分,一般轉局御調箜桐困巖篌結構更加複雜尺兄。

4樓:伍六七學姐

這兩種箜篌在造型上以及**表面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含悶可以從結構上來判斷,轉調箜篌野兄在雁柱箜篌的基礎上設計了機頌老襲械結構。

箜篌是一種什麼樣的樂器?

5樓:狗比人忠

箜篌(拼音:kōnghóu),是一種撥絃樂器。

豎頭箜篌,又名胡箜篌,約在漢靈帝時由西域傳入。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弦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豎頭箜篌經過隋唐至明時期數代的的發展和改進,配合本土的**文化習慣,創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在龜茲石窟的壁畫中,曲項琵琶與豎箜篌常配組出現在佛說法圖、涅般圖、因緣故事和伎樂天人的供養圖中。

唐代以後的箜篌專指豎箜篌。琴絃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箜篌與琵琶、五絃、箏合稱隋唐俗樂中的絲絃。明代燕樂制度中箜篌直長4尺8寸,並柄上雕龍頭,20弦。

日本奈良正倉院儲存有唐代漆豎箜篌殘件,有槽、頸、腳柱、響板、梁等部分,據殘件與相關影象,音箱當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下方橫木供系弦之用。

自唐以後,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明清之後,逐漸失傳。1930年代有箜篌複製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製明代的箜篌。

箜篌有幾種

6樓:居家能手小晴

箜篌有豎箜篌、鳳首箜篌、臥箜篌、小箜篌等。豎箜篌狀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鳴槽,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製成,有20多條弦,豎抱於懷,從兩面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時彈奏,因此唐代人稱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

鳳首箜篌:鳳首箜篌形制與豎箜篌相近,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曲頸項端雕有鳳頭。

鳳首箜篌東晉初由印度經中亞傳入我國,晉曹毗《箜篌賦》描繪為「龍身鳳形,連翻窈窕,纓以金彩,絡以翠藻」。可知其是以鳳首為飾而得名。

臥箜篌:臥箜篌與琴瑟相似,但有品,是中國的傳統樂器,盛行於漢至隋唐,宋代後失傳。臥箜篌曾用於隋唐的高麗樂中,以後在我國日漸銷跡,至宋代後失傳。

但臥箜篌在朝鮮卻得以傳承,經過歷代的流傳和改進成為今日的玄琴。

小箜篌:小箜篌,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彈撥絃鳴樂器,又稱角形箜篌。歷史久遠,結構簡單,造型美觀,使用方便。

長期流傳於宮廷和民間,清代失傳。在20世紀30年代得以復興,80年代推陳出新,造型各異的小箜篌登上我國和世界**舞臺,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與箜篌有著同宗同源的關係是

7樓:讓複雜的

箜篌與豎琴二者是同源同宗的樂器,均是由中亞起源。豎琴起源於古波斯,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稱呼、形制、彈奏方式。東漢時期,豎琴由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為避免與漢族的箜篌混同,稱豎箜篌,或「胡箜篌」。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絃樂器。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明代以後逐漸失傳,後消失,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獲得重生。

現代箜篌為共計72弦的左右鄭雀同音雙排弦,琵琶形共鳴箱,箜篌琴柱為方柱,偶而明羨會在頂端裝飾鳳凰首;現代豎琴為單排弦,長匣形共鳴喊槐早箱,圓柱琴柱。

箜篌和豎琴有什麼區別嗎,古代的箜篌和豎琴有什麼區別?詳細?

區別如下 1 外形不同 箜篌分為豎箜篌和橫箜篌,而從外形上面,豎箜篌與豎琴大致相似,不同的是,箜篌有類似古箏的琴碼,而豎琴沒有,箜篌的共鳴箱是梨形的 可以想想琵琶的形狀 而豎琴結構組成 琴身 包括琴柱 掛弦板 共鳴箱和底座 琴弦系統 包括琴弦 弦軸 變音傳動機件裝置和踏板 2 材料不同 豎箜篌狀如半...

請問「ODS柱」與「C18柱」有什麼不同?

認為,c是連線了烷基碳鏈的反相固定相的總稱。ods 是以矽膠為基質鍵合的c填料,而c還包括其他基禪絕質的填料,比如高聚物小球為基質,氧化鋁為基質,氧化鋯為基質等鍵合c鍊形成的反相固定相,這些可以稱為 c 但是賀春姿不是ods. rp 也是c中的一種,不同的公司對c填料有不同的商業名稱,本質應該都是一...

新年與春節有什麼不同,新年與春節有什麼不同?求解。

就是困了吐了 在中國,由於實行兩種不同的歷法,新年有不同的定義。按照公曆,每年的1月1日為元旦。按照農曆,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 新年 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 指新的一年,元旦 指新年的第一天。元旦 一詞古代就有,指農曆年的第一天,現在專指公曆年的第一天。過年 字面上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