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測試篇
1樓:青檸姑娘
剛好最近公司的產品要上線了,上線車間工頭指定了測試的任務要我來負責,這下硬著頭皮整理一下最近可能後面一段時間長期要進行的這一項任務——可用性測試。
結合之前劉津老師《破繭成蝶》裡面對可用性測試的說明解釋一下可用性測試,作為上線前的測試工作,一般有 可用性測試和結合灰度上線的a/b測試 ,但我們公司的產品屬於b端產品,所以選取了可用性測試為主要的測試方法。
其中的「 使用者 」即為請來的測試人員,這一類人往往是這一產品的代表使用者,是極具價值的目標人群,從他們操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往往更具代表和真實性,能獲得更準確的結果。對於這類使用者的要求是:
其中的「 使用產品 」則是通過我們對產品業務邏輯的理解,把具體的業務目標轉述成使用目標,使用目標不能提出具體操作,給出工作目標即可,以我們車間生產的產品為例,如「客戶來電欲預訂下週二中午的酒席,請操作」,不需要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功能,完整表達產品的邏輯即可。對使用目標的標準是:
發現並處理問題 」在使用者使用過程中,觀察使用者的操作行為,在進行具體操作時,使用者停頓了,有疑慮了,出現了操作的中斷、失誤行腔,都有可能是產品的易用性缺失導致的,需要對當時的頁面進行完整思考,之後再做出閉滲可行性的優化,同時,可能統計出來的問題比較複雜和混亂,就需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和整理,做出設計和開發上面優先順序的排序,以方便後續的優化,歸納依據如下:
開發次序。以上是我們檔態衫現在操作可行性測試的大概方法,結合實踐了很多前輩的經驗,由於車間資源不是很充足,所以都是請其他部門的開發同志操作,因為b端產品的特殊性(針對特定群體,需要一定學習成本,產品具有差異化)最終測試也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結合pdca式的優化方案,繼續進行測試並改進產品,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打磨自己的產品,完。
可用性測試的評估方法
2樓:張三**
方法總結自書籍《蝶變:移動使用者體驗設計之道》
在可用性測試中,如何對任務進行評估呢?本文介紹了乙個任務評估模型,罩搏並給出了模型的具體使用方法。
可用性測試主要從 可用性 和 功能價值 兩大方面進行評估。可用性的維度包括: 有效性、效率、滿意度。
功能價值包括:商業價值、 使用者價值 。因為商業價值是既有的,不需要在可用性測試中收集資料。
所以可用性測試就從 有效性、效率、滿意度、使用者價值 4個維度來評估。
1)有效性說明。
順利完成 :使用者輕鬆地完成任務卡上所有的要求,得1分;
部分完成 :使用者只完成了一部分的任務,得分;
失敗 :超過先點時間仍然無法完成任務;使用者認為自己完成不了而放棄了任務,得0分。
功能有效性: 有效性=(完全完成任務使用者數x1+部分完成任務使用者數使用者迅敗總數。
2)效率說明。
熟練用時 :對功能熟悉的人(pm、測試、設計師)按照任務提示進行操作,記錄完成操作所需的時間,多個人操作取平均值,四捨五入按秒計時。
限定時間 :根據熟練用時而定,熟練用時的3~10倍,保證乙個任務不超10分鐘。計時單位:四捨五入精確到分。
不要等使用者讀完任務卡計時,因為有人喜歡讀一條記一條,有人喜歡讀完所有任務再操作。結束時間:不要在觀察到任務完成了就結束,而要使用者宣佈自己已完成再結束,因為有人在操作完喜歡檢查自己是否操作成功。
計時單位:四舍五畝悶顫入精確到分。
四捨五入精確到秒,數值越大效率越低: 效率=平均用時/熟練用時。
3)滿意度說明。
1~7分。1代表非常不滿意,7代表非常滿意。
4)使用者價值說明。
該功能對完成工作有多大幫助:1~7分。1代表完全沒有幫助,7代表有很大幫助。
5)總分計算。
對有效性,效率,滿意度做量化處理,按照5:3:2的權重計算得分:
可用性水平=有效性效率滿意度。
將任務的有效性、效率、滿意度、使用者價值4個維度進行衡量評估後,可以將所有任務的資料橫向對比,用折線圖來展示:
在同一標準下對比不同任務的可用性水平,結合功能價值評估,可以得出下圖的 四象限圖 。在四象限圖中,功能價值高可用性低的任務具有最高優先順序。
注意:優化可用性問題時,應以功能(即任務)為單位,而不是以問題為單位,這樣能站在更整體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至於修改了很多細節還是不好用。先確定每個功能的優先順序,再確定每個功能裡的具體可用性問題的優先順序。
聯想s880跟步步高s6相比可用性哪個比較好
步步高s6好些,畫素高 音質好,但貴些。聯想s880螢幕大 薄些,但比較重。都有優缺點,都差不多。您好。通過對比,它們的可用性都是不錯的,更多關於聯想s880的資訊供您參閱對比 聯想s880採用mt6575 1ghz處理器,搭配512m ram,4g rom及安卓4.0作業系統,效能主流。螢幕方面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