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書用典的看法,古詩文中用典有何作用?

2025-04-27 03:30:05 字數 1830 閱讀 1454

1樓:網友

與樓主有同感,在讀古書的猜祥時候典故太多,讀起來比較難,要不斷的停下來,去了解這個典故是什麼意思。對閱讀大大的不便。

在我理解來看,應該是兩個方面的:乙個是古代的書比較少,讀的書比較專一,大家都讀那麼幾本書,所以,引用大家都讀過的書裡的面句子,論點。別人應該都應該看得懂。不會贊成閱讀難蘆陸度。

再乙個就是,古代人作文比較簡潔,能用乙個詞,乙個句子,能夠說明的問題,絕對不會長篇大論的。這就使得典故有了用處。

到了現代用典這種方法,被現在的人認為是一種有學識的表現,所以大家在作文的時候都想穗譁搏辦法用點名句,典故之類的以表現自己的文采。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用的「典」應該是大家都比較懂的,能夠一看就明白的,才好。

要不然,還是不用的為妙!

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越是讀起來簡單越好。

小弟亂說的,願起到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2樓:夢裡陰晴知多少

關於用典,在古代是很常見的,也是作文章人的一種習慣。在當時幾乎沒有乙個人不用典的,比如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其用典可謂多矣。在古代是一種常事。

就像上面那麼同識所說的「典」都是大家都能懂的,古代的也確實像我們那位同識所說的那樣,是很多人都懂的,都知道那個典故是怎麼一回事。

可是到了五四文化時期,胡適之等一些老先生,破舊出新,完全擯棄了古文,並帶頭寫了新詩《兩隻蝴蝶》。這可是文學界詩歌的一種開創。鼓勵寫通俗易懂的文學,立除用典,就這樣時間長了,就斷了「典」這根脈了。

我們今人再拿起古文時高滑蘆就覺得有一讓凱種很生僻的感覺,所以每讀到典故,就思緒斷續,不能和前面銜起,並更不知其所云。

寫文章用典,是為了更好更充分的來表達作者的意思,文學中一直出現的「詞不達意」的現象,沒有人能夠解決的了。於是就出現了「比」「興」和「典」來拓展和寄託作者之意。

這種用典在今人看來反而感到不習慣,但是在古人那個戚帶時候確實和我們今人目前寫的文章沒有什麼兩樣的。

淺人陋見,盡供過目。

古詩文中用典有何作用?

3樓:生活導師上官姐姐

用典,是古詩詞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就是引用古代著名的故事、人物或詞句,以抒發今人的思想和情感。用典不是為了顯擺自己的才識,而是可以起到減語辭之繁累、增文辭之妍麗的作用。縱觀唐詩宋詞中的名篇佳作,用典的案例可謂不勝列舉,諸如李白、李商隱等奇幻派代表最甚喜之。

當然,用典也要講究技巧,而且技巧性很強。有人說讀唐詩吟宋詞時並沒有發現很多的用典痕跡,這是因為作者將典故合理地融入進了字裡行間,化骨入肌,方才不使人察覺。只有對此典故十分熟悉的讀者,才能洞若觀火,將其揪出。

今天小解要為大家帶來的詩,是李清照非常著名的一首五言絕句,名為《夏日絕句》。這首詩之所以經久不衰、如此膾炙人口,很大原因得益於李清照神奇的用典手法,短短二十個字中,她從容插入三個著名典故,可謂字字珠璣,更關鍵的是聲色不露,一般讀者恐怕也只能看出其中乙個!

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詩無一高階詞彙,也沒什麼壯麗的意象,卻能成為千古經典,其中蘊含的內涵可見一斑。起頭兩句如同破空裂雲而來,從天而降,勢如千鈞,乙個孱弱女子卻能以豪邁的情懷將人生姿態闡釋得如此精彩,其看透生死的氣魄無與倫比!

後兩句主寫項羽,乙個"思"字既點出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也表達了李清照對項羽英雄氣概的敬佩之情。這兩句所包含的典故就是項羽自刎烏江,這也是大多數人能夠看出來的乙個典故。

但是聽完小解的初步解讀後,你發現另外的兩個典故了嗎?

其實另外兩典故就包含在"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之中,它們分別是"人傑"和"鬼雄"。人傑,意為人中豪傑,是漢高祖劉邦對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敬稱;鬼雄,語出屈原之《國殤》,曰:"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古詩文中對月亮的稱呼請叫一下在古詩文中怎樣稱呼月

一 於月亮本身特 徵的別稱 1 直稱 月亮夜行於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時圓時缺,缺而復圓,盈虧更替,周而復始,於是有了以下一些別稱 夜光 孤光 夜明 玄度 玄暉 玄燭 素暉 暉素 素影 霄暉 皓彩 圓光 圓景 圓影 圓缺 清暉等等。如 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曹直 贈徐幹 圓光過滿缺,太陽移中昃。...

寫出古詩文中運用借代的詩句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仙人指路 古詩文中的 借代 借代 就是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借代 也叫 換名 這樣的換名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 特點鮮明 具體生動的效果。古詩文中 借代 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 以特徵來代本體 朱門酒肉臭,路...

古詩文中描寫自然景物的精彩的語句

筆有千秋業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2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3 春宿左省 唐 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