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頭伏,二伏和三伏是怎麼定的?

2025-04-25 13:00:33 字數 4948 閱讀 4308

1樓:網友

三伏天的計算是從夏至節氣開始的,並且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最潮溼悶熱的時期。雖然每年入伏的時間都不是固定的,一般可以用夏至三庚來計算入伏的時間,其中即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為第一伏的開始,稱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第二伏的開始,稱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第三伏的開始,稱為末伏。

三伏天」的說法,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獨有的講究。因為三伏天的計算衡歲方式,是與我們傳統曆法息息相關的。頭伏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而無論是夏至,還是庚日,都是我們獨有的傳統曆法。

一般三伏天會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導致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天氣一天比一天熱。

三伏天是一年中溫度最高、既潮溼又悶熱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有以下注意事項和養生方法:

1、注意避暑:三伏天屬於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時候,應儘量避免太陽直曬,以防出現中暑現象。

2、注意飲食:建議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具有清熱祛暑,緩解疲勞的作用。

3、補充水分:三伏天應多喝白開水,定時喝水,應態敗儘量少喝果汁、汽水這類飲料,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容易影響消化,公升高血糖。

4、不可過量喝酒:由於三伏天溫度較高,常會引起溼熱現象,此時如果大量喝白酒,會出現溼熱過盛的情況。

5、適量運動:建議在三伏天可以選擇一些低強度的運動,如太極拳,不僅可以達到鍛鍊效果,也不會由於高溫出現帆攔顫不適,注意運動後少量多次喝水;

2樓:路路好

伏「字本意是類似趴伏的姿勢,引申為屈服、降伏。根據漢代的說法是,夏至以後陰氣不得出頭只能伏藏地下,這段時間天氣大熱,故而稱為伏天。

數伏的規則比這個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是頭伏第一天,然後是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十天;立秋之後第乙個庚日則是末伏第一天,至第十天止。中伏夾在二者中間,可能十天可能二十天,要看虧薯和有沒有「閏伏」。

我們所說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分別對應「一伏、二伏、三伏」,一般情銷盯況下一伏(初伏)的天數和三伏(末伏)的天數都是10天,而中伏(二伏)的天數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雖然每年的入伏時間並不固定,但一般都會在7月11-7月20日之間的某一天,並且多數情況下7月7日之前入伏比較多,7月18日之後手睜入伏比較少。

3樓:一葉小船

三伏天,多半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租神,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溼、悶熱的時段,伏字有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有一伏、二伏、三伏之分。

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

三伏天的長短主要在中虧悉伏的差別上,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初伏出現的時間可能所有不同,所以導致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甚至更久。

三伏天注意什麼,不可衝冷水澡。

炎熱的夏天,全身熱的冒火,而且汗流浹背,沖澡可以快速降低體溫,同時神清氣爽,但是不可沖涼水澡,人體溫度高時,突然遇到冷水,促使血壓公升高,對一些本身銷型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就是一道催命符,很容易發生意外。

不要貪涼,伏天氣溫悶熱,即便躲在樹蔭下,也是汗水直流,那種熱從腳到頭,簡直是摁在蒸籠裡,空調及冷飲成了夏天救命的法寶,但是不能一身大汗直接衝進空調房或者量飲食冷飲,人體突遭寒冷,會傷及脾胃,尤其那些想**的人,更不可夏天大量飲食冷飲,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4樓:菜籃子

所謂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通常是出現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下旬之間,長為30或者40天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有「熱在三伏」的說法。

那麼三伏是如何規定的?根據《陰陽書·曆法》所記載的規定,「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也就是說,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租轎,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這個說法成為後來推算三伏所的依據。

夏至和立秋作為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內容,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庚日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要從我們古代曆法中涉及到的干支紀法說起。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法」(有時稱干支歷,但應注意其並非「曆法」,只是一種「紀法「),是一種是採用10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12個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一定規則相配合,用來記年、月、日、時的方式。具體使用時,採用天干、地支各乙個字(要注意的是,這裡必須是天干地支各乙個字,不能兩個都是天干或者都是地支),並且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兩兩一組。

比如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提到的「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其中丙辰就是干支紀年的方式,丙是天干,辰是地支,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兩兩一組;再比如我們看一些古裝劇中有時會提到生辰八字,也是用這種干支的方式來記某人出生時的年、月含行、日、時,每組兩個弊老肆字,共八個字,因此叫生辰八字。

5樓:愛

1、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棚凳灶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即三伏的第一天。

2、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初伏為:夏至後的第三個粗念庚日。

3、頭伏的日期是根據「夏至三庚便數伏」的說法來確定的的。鏈扮就是在夏至節氣後第三個庚日開始數伏。初伏為: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

6樓:使用者名稱用

我國農曆的立法以夏至這天為標記,從夏至之後數天干是改緩敏庚打頭的日子,每十天就會遇到乙個庚日,當核枝數到了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這就是哪鬥初伏,數到第四個庚日,這就是中伏,然後找立秋這天,立秋以後頭乙個庚日就是三伏的開頭,所以,整個三伏天不一定是三十天,也有可能是四十天。

頭伏几天二伏几天三伏几天

7樓:暴走愛教育

頭伏是10天,二伏是10天或20天,三伏是10天。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三伏天出現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

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以上內容參考 百科-三伏天。

頭伏二伏三伏怎麼算?

8樓:使用者名稱用

頭伏、二伏、三伏一共長達40天。

每年頭伏的時間不固定,二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頭伏為10天,二伏為10天或20天,三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9樓:網友

夏至開始的第三個庚日,每十天乙個庚日,今年是從7月11日開始頭伏,20日結束。中伏7月21~8月9日,末伏8月10~8月19日。

中伏的時間不固定,是按夏至到立秋之間的庚日多少決定的,有4個庚日是10天,5個庚日是20天,今年是5個庚日,中伏是20天。

頭伏二伏三伏各幾天

10樓:惠企百科

頭伏是10天,二伏是20天,三正缺伏是10天,總共40天。

一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二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三伏:2022年8月15日賀兄-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2022年夏天中伏天7月26號到8月14號這20天是最熱的。三伏天是由頭伏、中伏和末伏三個伏天組成,並且頭伏有10天,禪清襲末伏有10天,而中伏是有10天或20天之分,所以這樣,三伏天是有30天或40天之分。當年三伏天要結合頭伏和末伏兩個伏天來核算。

11樓:閭錕房博簡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初伏、世界人口日 中國航海日,非法定節假日。農曆是癸卯年 己未月 庚午慎缺日 (五月廿四)。寬譽辯生肖是兔。

宜虛枯:安葬。入殮。移柩。餘事勿取。補垣。成服。除服。結網。遷墳。塞穴。忌:諸事不宜。

一伏二伏三伏各多少天

12樓:

摘要。一伏為10天,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一伏二伏三伏各多少天。

一伏為10天,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三伏,是初伏遲渣旁、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三伏天出現梁散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碼橡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年三伏天從7月11日開始,8月19日結束,歷時40天。<>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除此之外入伏後還有哪些講究?

導語 三伏,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伏 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每年三伏天出現在公曆月中旬到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 氣壓低 溼度大 風速小。所謂 熱在三伏 三伏有初伏 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我們古代先民是靠農業發家致富的,所...

三伏天是怎麼算的,三伏天怎麼計算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 夏至三庚 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 庚 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 干支紀日法 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

三伏天是如何劃分的?什麼叫三伏天 三伏天是哪三伏?

一伏天二伏天三伏天。你想知道啊?我偏偏話比你聽。等你心絲絲。什麼叫三伏天 三伏天是哪三伏?每乙個天氣方面的變化對於我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為什麼會有三伏天的存在呢?人們應該從哪一些方面對於這種天氣去進行了解呢?包括其中所蘊含的一些含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