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微靈優質**庫
格物」出自《禮記·大學》,意思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出自《禮記·中庸》,是說推求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即認識事物的本質,亦指獲得知識,或指達到某種目標或境界,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求真」或「求是」等涵義,二者合起來即指研究事物的原理法則,並從中獲得知識或真理的過程和方法。
朱熹在註解中把「格物」和「致知」兩個詞聯在一起,認為是「物猶事也,格猶窮也,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就是說,「物格」是「知至」的前提和條件,只老磨有「物格」,即對事物的規律和本質有了認識,才能達到「知至」;「知至」又是「意誠」和「心正」的前提和條件,而「意誠」和「心正」是「修身」的必然結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朱熹把「格物」和「致知」聯絡在一起,目的是為了說明「窮理」和「儘性」的一致性,認為只有通過「格物」,才能做到「致知」.他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物有體有用,有一定之理,有沿襲之成法,聖人因時制宜,使各得其啟培所侍旁鬥用,而不可易也。」這裡的「理」,指的是客觀事物的規律;「格物」,即探求客觀事物的規律;「致知」,即獲得關於客觀事物的具體規律的知識。
朱熹把「格物致知」解釋為「即物窮理」,這樣,「格物」和「致知」就統一起來了。宋明理學家們都十分重視「格物」的工夫,並用它作為「致知」的階梯,力圖通過對「格物」的研究,達到「窮理」的目的。
2樓:可追憶
格物液純亂致知」是王陽明最早提出的,格物致知是《大學》的內容,朱熹和王陽明都進行了解釋,儒學史上褲如的乙個重要話題之一,在王陽明的思想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格物致知的意思鬧檔是**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
3樓:邂逅浪漫
本質上的意思是考察事物,獲得知識。格搏老野物致知的意思是糾正業務領域,實現自我良知的本體,屬於中國儒家文化中的乙個古老思基喊想。含坦。
4樓:不扎褲腰帶
研究食物的原理而獲得知識。其實這句話還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大部分知識都是從研究原理中習得的。
5樓:夏理
衝悉格物致知」的意思很明確,就是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傾聽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內心的想笑隱法去碰判廳做。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麼意思?
個人所知,格物致知出自 大學搜旦 知行如一才是王守仁的理念。對於知行如一,我覺得可以從這一句開始參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枯腔之成。通過沒漏衫瞭解知識,開始以身鑑道 通過身體力行,達成知行如一。個人淺見,不喜勿噴,謝謝。電的生產過程極為複雜,需經過發電 輸電 配電以及用電等多個過程。其中發電指的是生產...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格物致知的正真意義是什麼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 事物原理,獲得智慧型與感悟。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乙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乙個理論,已失佚,源於 禮記 大學 八目 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所論述的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此段。但 大學 文...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的什么篇,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的什麼篇
出自 禮記 大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解釋 1.格 推究 致 求得。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型 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 2.使知道事物風格的能力,然後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態。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乙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物理的學科,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