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軼事典故,與李白有關的典故

2023-07-13 18:30:13 字數 1442 閱讀 9204

與李白有關的典故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李白5歲那年,跟著父親從西域回到四川青蓮地區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客人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轉身就要離去。李白見了,連忙拉住客人說:

伯伯,您遠道而來找我父親,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著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李白的才學,便咳了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了一下鬍鬚,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麼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後,十分佩服,連連拍著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二、「鐵杵磨成針」——李白刻苦學習故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2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擱筆。

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

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後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嵇康的軼事典故

嵇康 224年 263年 一作223 262年 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 今安徽省濉溪縣 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 家 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 越名教而任自然 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 竹林七賢 的精神領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

王珣的軼事典故

王導,王珣祖父,bai東晉開國功臣du,官zhi至丞相,封始興郡公dao 王洽,王珣版 之父,王導第三子權,官至吳郡內史。兒子 王弘,東晉官至尚書僕射。南朝宋官至太保 領中書監。王虞,南朝宋廷尉監。王柳,南朝宋光祿大夫。王孺,南朝宋侍中。王曇首,南朝宋侍中 太子詹事。孫子 王錫,王弘子,南朝宋官至江...

余光中尋李白典故,余光中的《尋李白》原文

愛吃貓的魚 尋李白 是余光中的一首著名詠史詩。該詩以李白的 失蹤 始,在敘寫李白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復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覆迴旋,圍繞一個 尋 字曲折成章。詩篇妙思巧構,想象超凡,有敘有議有感有情,在淋漓盡致的傾訴中,展現出李白不凡的風度 獨特的氣質 飄逸的個性 灑脫的情懷。詩人以李白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