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何為無餘涅槃

2022-12-27 02:05:50 字數 4264 閱讀 3904

1樓:匿名使用者

「無餘涅槃」用白話來說就是把所有的煩惱全部斷盡了,包括佛教說的三大煩惱,即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就是圓滿成佛了。

和其相對的是「有餘涅槃」,即僅僅斷掉了見思煩惱,出了三界,沒有了六道輪迴,但是沒有見性,離成佛還早著呢。

2樓:菩提老鼠

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已斷了生死之因,但還有生死之果。

在活著的時候稱為有餘依涅槃,死後生死無餘,稱為無餘依涅槃

3樓:南邕

智度論三十一曰:『涅盤是第一法無上法。是有二種:一有餘涅盤,二無餘涅盤。愛等諸煩惱斷,是名有餘涅盤。聖人今世所受五眾盡,更不復受,是名無餘涅盤。』

涅盤分為兩種:一有餘涅盤,二無餘涅盤。新譯曰有餘依,無餘依。

依者,有漏之依身。對於惑業而曰餘。有餘涅盤者,為生死之因之惑業已盡,猶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無餘涅盤者,更滅依身之苦果無所餘也。此二種之涅盤,同為一體。三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時,雖證得之,而無餘涅盤之現,則在於命終之時。

此二種就大小乘分別之,有三門:一、單就小乘分別。斷生死之因,猶餘生死之苦果,謂之有餘涅盤。

斷生死之因,同時使其當果畢竟不生,謂之無餘涅盤。現無餘涅盤之相,在命終之時。蓋無餘涅盤者,灰身滅智,一有情都滅也。

二、單就大乘分別。變易生死之因盡,為有餘,變易生死之果盡,為無餘。三、大小相對而分別。

小乘之涅盤為有餘,以猶有變易生死故也。大乘之涅盤為無餘,以更無餘之生死故也。此一義出於勝鬘經。

見勝鬘經寶窟下本。又身智永滅,大小乘各異其說。小乘之空義,謂三乘之聖人,入於無餘涅盤,則身智永亡而無一物。

法界中滅一有情也。大乘中有相性二宗。相宗之唯識宗謂定性二乘之無餘涅盤,為畢竟都滅。

不定性之二乘及佛之無餘涅盤,非為實滅。二乘之人,離分段生死,謂為無餘涅盤,佛息應身之化,歸於真身之本,謂為無餘涅盤。性宗三論華嚴天台之諸家,謂無有定性之二乘,畢竟成佛也。

故法界無有實滅之無餘涅盤者,但息妄歸真,緝化還本,而入於無餘涅盤耳。大乘義章十八曰:『入義有三義:

一就實論,入息妄歸真,從因趣果。二、真應相對,息化歸真,故名為入。三者唯就應,現捨有為過,趣入無為,故名入。

』涅槃 nièpán:[佛教]∶正覺的境界,在此境界,貪、嗔、痴與以經驗為根據的我亦已滅盡,達到寂靜、安穩和常在。

1.佛教語。梵語的音譯。

舊譯「泥亙」、「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迴後的境界。

晉 僧肇 《涅槃無名論》:「涅槃之道,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魏書·釋老志》:

「湼槃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浄,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請秀長老疏》:「雖開方便之多門,同趣涅槃之一路。

」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佛湼槃時,受我最後法供。」

2.作為死亡的美稱。 徐遲 《火中的鳳凰》七:「這是乙隻火中的鳳凰,乙隻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裡新生。」

經研究:(十二)什麼叫做『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4樓:匿名使用者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阿彌陀佛!

佛說: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那麼為什麼還要讓

5樓:自省

不要斷章取義!佛說此偈的前面是要眾生離一切相,才可入涅槃境。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為何用滅?不是非有色、非無色嗎?

6樓:繁星流動

無餘涅槃指的是名色法熄滅無餘,當然用「滅」。

非有色、非無色並不代表沒有名法,而有名法就不能稱為無餘涅槃。

7樓:星伝風語

根據我理解,只表達我個人學識的理解。。。。

那是翻譯過去的印度語言而出的語句,應該更重視意思,所以需要「當代法師」來解說弘法。沒有足夠智慧型和善根的眾生,靠自己看翻譯過來的經,那是常常掉進自己的觀念,性格,知識等限制的誤解中,並容易因無明,分別,產生執著,無法獲得正解。。。。

根據慧律法師講解大珠和尚明心見性的語錄,滅度是滅掉自己的貪嗔痴等眾生心,滅度自己的執著,分別心。。。。。。

什麼叫做『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8樓:aaa**王

涅盤分為兩種:一有餘涅盤,二無餘涅盤。新譯曰有餘依,無餘依。

依者,有漏之依身。對於惑業而曰餘。有餘涅盤者,為生死之因之惑業已盡,猶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無餘涅盤者,更滅依身之苦果無所餘也。此二種之涅盤,同為一體。三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時,雖證得之,而無餘涅盤之現,則在於命終之時。

9樓:大話京劇

無餘涅槃是指阿羅漢無常色身已壞滅,所作已做,不受後有,是真正的脫離輪迴!有餘涅槃可以理解為有無常色身存在,但自知不受後有,和無餘涅磐是一樣的去向!涅槃只能於阿羅漢,別的果位都無資格!

10樓:匿名使用者

《無量壽經》上說: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南無阿彌陀佛!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那麼為什麼還要讓眾生六道輪迴

11樓:8萬4千法門

1 佛不度眾生,因為是你自悟、自修、自證,自度的。佛在《金剛經》上很坦率地告訴我們,佛不度眾生,眾生怎麼度的?自己度自己。

2 佛對眾生的幫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把你過去今生種種業因果報說清楚,讓你自己覺悟。

3 佛看我們迷惑顛倒,他以種種方便來誘導我們、開啟我們,希望我們豁然覺悟,又恢復到本覺,這就是佛度眾生。

4 十方一切諸佛都是以度眾生為本懷,諸佛實實在在巴不得你立刻成佛,這是佛度眾生的本願。

5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佛教。「慈悲」是指無條件的愛,「方便」是指用最合適、最便利的方法去教化眾生。

6 佛度眾生,最終的目標是教你成佛,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當中,念佛法門是至高無上!實在講,念佛這個法門,在末法時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

7 眾生業障深重,不用念佛法門,沒有法子度眾生;不用這個法門,眾生不能在一生圓成佛道。佛度眾生,如果沒有方便法門,就度不了眾生,所謂「大開方便之門」。

8 念佛法門是方便中的方便——第一方便門,無論什麼人,如果依念佛法門,決定得度,決定覺悟,決定成佛。

要知道,佛菩薩為什麼要叫人修行呢?因為『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佛法講緣生、講因果,有緣才有生,有因才有果;不講自然,不說無因。

佛法能不能慈悲?因緣具足就能,因緣不具足就不能。佛法真理不亂說、不評是非,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

佛法是因果法,就是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聽佛陀的話、依佛法修持,那什麼苦都解脫;你不依那個方法,佛陀對你的苦也無可奈何。醫生幫人醫病,可是他的爸爸病了,他也沒辦法叫他爸爸不生病、也沒辦法叫他不要死,這是個人的因果。

明白了這些,你就知道雖然佛陀大慈大悲,還是在因果之內慈悲。佛陀當然慈悲,舍了常寂光之樂,到這個苦世界來度化我們,這就是佛陀的慈悲。世間的父母夠慈悲了吧!

媽媽幫你煮了飯,你總不能說:『媽媽!你幫我煮好飯,你還要我吃,真是囉嗦!

你幫我吃好了。』媽媽吃飯,媽媽肚子飽,你自己飽不了啊!這是必然的!

這件事必須要明白。

12樓:匿名使用者

輪迴是和生病一樣的,自作只能自受。佛是教導方法讓我們離苦得樂,出輪迴換個金剛不壞身。阿彌陀佛!

12,什麼叫做『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13樓:揚傲解佁

無餘涅槃是指阿羅漢無常色身已壞滅,所作已做,不受後有,是真正的脫離輪迴!有餘涅槃可以理解為有無常色身存在,但自知不受後有,和無餘涅磐是一樣的去向!涅槃只能於阿羅漢,別的果位都無資格!

金剛經說的無餘涅槃是小乘涅槃還是大乘涅槃,佛入涅槃時有沒有四大分離之苦

14樓:放下吧執著

小乘的涅槃是有餘涅槃,佛的涅槃才是無餘涅槃。

佛早已經四大皆空,無人我相,還會有什麼苦?

15樓:匿名使用者

地水火風空見識,均名七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我們凡夫俗子被無明心所迷,不明真心本性,虛妄有生虛妄名滅,所以才會有四大生滅離合之苦,見聞覺知之苦,思想意識之苦。釋迦摩尼佛已經洞徹實相,四大本無生滅,皆如來藏性,又怎麼會有痛苦呢?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金剛經》是大乘經,大乘經講大乘法。

二:大乘為無餘涅槃,小乘為有餘涅槃。

三:佛入涅槃,不生不滅,究竟圓滿。何有四大分離之苦?佛已便觀一切空,四大皆是空,是空為空,何有痛苦?再者,佛不入涅槃!

您這是在謗佛謗法啊!

我看了《金剛經》有些問題,讀誦《金剛經》後,晚上總做不好的夢。

恩。佛陀說過在他之前有6個佛陀存在。燃燈佛是後來發展的佛,在原始經典的記載中並沒有燃燈佛的存在,只有過去7世佛的存在。佛陀是受到迦葉佛的受記。根據阿含經記載,要成佛的必要條件是必須在佛陀時代而由佛陀親自受記。在中國佛教就出現了燃燈佛,此佛被稱為錠光佛。您的問題是預言,而不是受記。預知是一種未知思維,...

都說「風月無今古,情懷自淺深」出自金剛經,我粗略找了三遍,沒有找

阿彌陀佛!您就不需要再追究此詞句出自何處了。您若再追究,就 辜負 了南懷謹先生好不容易寫出了這句 千古名言 何以故?此一句 月無今古,情懷自淺深 本來 自己沒有今古的分別 本來 自己沒有出自何處的分別 但是愚痴眾生自迷,依自己情執之深淺不同而起種種遐想妄想。體悟這句話的義理,當能解脫一切煩惱眾苦,這...

金剛經中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和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為何須菩

個人覺得 那是因為前提的不一樣 第一次問這個的時候第5品 當時問的是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此時連線第3和4品的意思是說如來心中是無相的 沒有佛的形象和眾生的形象的分別 第二次出現在13品 當時問的是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此時的三十二相指名相 意思是此經本是不可以用名字來代替的 就象如來形象不能用三十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