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歷史,長城的歷史

2022-12-20 05:21:32 字數 5486 閱讀 6305

1樓:軍吧俱樂部

長城修築開始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就開始修繕長城,至此,凡是統治過中原地區的朝代,如漢、晉、魏、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幾乎都有不同程度地修築長城。所以,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

據記載,秦朝動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隋朝調動了近200萬勞力,但是從西周至今,修建長城總共用了多少勞動力,並沒有詳細的記載。

2樓:匿名使用者

the great wall]∶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西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3樓:平常心新號

長城chángchéng

[the great wall]∶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西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4樓:浩否

1.長城最早是春秋戰國時期秦、趙等國為抵禦匈奴等游牧民族侵襲在地勢險要的關口建立的城牆和要塞,秦統一六國之後,將各國長城連城一片,才有來最初意義上的長城。

2.後來的朝代也出於同樣的原因或修繕或重新修築長城,據《史記》記載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證明八達嶺一帶在戰國時期築有長城,而今仍見殘牆、墩台遺存,其走向,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漢習記載:曾設軍都、居庸兩座關城。

北魏《水經注》說:「居庸關在居庸界,故關名也,南則絕谷,壘石為關址,崇墉峻壁,非輕功可舉……其水歷山南,逕軍都界……」因此,有專家認為漢置居庸關,關址在八達嶺。

3.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達嶺一帶修築長城。據《魏書世祖本紀》記載,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國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築長城,名叫「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軍都山(即八達嶺一帶),西至黃河岸。

後來到北齊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築長城,西起大同,經軍都山東去,把長城延長到了海邊。

4.今天的長城是明長城,八達嶺長城,建於明朝弘治十八年(2023年),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人們為了修長城,抓了一些人民來抬磚,一塊就非常重

6樓:潘嘉峻

古代人們修理的長城。

7樓:雨落人間

句結婚吧原因果果翻譯鈣vvgg紛紛行動

長城的歷史資料

8樓:妮妮多公尺兒

以雄峙中copy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干地區。其範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係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一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當今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至今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發展的產物,但目前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係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係發展的內在聯絡,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係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有關於長城的歷史資料。

9樓:阿沾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公尺。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關

山海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公尺,是萬里長城的入海處。全長26千公尺,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

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

山海關是明代建立「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鎮北台

鎮北台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陝西省榆林市,距城區約3千公尺,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2023年),是萬里長城中最為巨集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

也是萬里長城上最雄偉的軍事要塞和觀察所,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天下第一臺」之稱。據險臨下,呈方形,共4層,高30餘公尺,占地面積5056平方公尺。

3、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2023年),是明長城沿線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萬餘平方公尺,城牆總長733公尺,高11.7公尺。

中國長城歷史背景?

10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的興修,始於戰國年間。當時,魏、趙、楚、齊、燕、秦等國都築回過長城。其中有的答修在內地,而主要是修在北方與一些少數民族接壤的地段。

如趙武靈王「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燕為防禦東胡,「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秦早在簡公七年(西元前408年)就曾「塹洛」,即沿洛河修城以防魏。

秦惠文王后元元年(西元前324年),又曾「築上郡塞」以禦趙。秦昭襄王時,還在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根據這些長城修築的實際效用,秦始皇深感要防禦匈奴貴族再次南下,繼續營造一條規模更大的長城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11樓:申綠柳隗鵑

是秦始皇在位

的時候徵調大量的民夫,結合春秋戰國時期北方諸國為了抵禦北內

方匈容奴入侵修建的的城牆,修建了歷史上著名的萬里長城,秦滅亡後,後續國家陸續補修,特別是在明朝時期,為了抵禦清軍入侵,補修和延伸了長城,終形成了今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的萬里長城。

12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東起鴨綠江,西達嘉峪

版關,途經遼權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9個省、市、自治區,隨著不同的地形、山勢和地貌而築,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全長7300千公尺(14600華里)以上,號稱萬里長城。其中從鴨綠江到山海關段,由於工程比較簡單,毀壞較為嚴重。山海關到嘉峪關段,工程較為堅固,儲存也較完整,兩端兩個關城東西遙遙對峙,長度為6700千公尺(13400華里)。

13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長度達50000多千公尺

長城 歷史

14樓:奶糖奶思

長城修築開始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就開始修繕長城,至此,凡是統治過中原地區的朝代,如漢、晉、魏、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幾乎都有不同程度地修築長城。所以,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

據記載,秦朝動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隋朝調動了近200萬勞力,但是從西周至今,修建長城總共用了多少勞動力,並沒有詳細的記載。

15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長城修築的歷史介紹: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 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西元前七八 世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相互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邊境上修築起長城,

最早建築的是西元前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公尺到l000~2000千公尺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 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了六國諸侯,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紛爭的局面, 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的大業。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 定,防禦北方強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

除了利用原來燕、趙、秦部分 北方長城的基礎之外,還增築擴修了很多部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蜿蜒一萬餘裡」,從 此便有了萬里長城的稱號。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 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 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都達到了5000 千公尺或10000千公尺。它們都不在乙個位置上。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 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

清朝康熙時期,雖然 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長度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儲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的是明長城的長度。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23年4月18日聯合公布,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公尺。經過壕塹359.

7千公尺,自然天險2232.5千公尺。

2023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布,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公尺,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

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不僅認定了2023年測定的明長城長度,還開展了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的資源調查。

長城的歷史價值左右長城的歷史價值300字左右

在長城出現的2000多年來,以長城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終沒有停止過。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修建趙長城,號召國人學習 胡服騎射 進行南北文化交流。秦漢時期,長城南北文化進行了空前的對話與交流,在長城沿線發現的秦權 詔版,內蒙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單于和親瓦當,還有聞名遐爾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

長城的歷史及名字的由來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長城 great wall 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 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 障 亭 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 北京 天津 山西 陝西 甘肅 內蒙古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山東 河南...

長城名稱的由來,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長城有車萬長城它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兩千多年來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這些不同名稱有的在同一歷史時期互相通用有的僅在某個歷史時期或某個地域用過。萬里長城用過最多,所以它叫萬里長城。長城 之稱,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乙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