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名稱的由來,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2021-04-01 09:25:31 字數 5853 閱讀 1622

1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有車萬長城它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兩千多年來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這些不同名稱有的在同一歷史時期互相通用有的僅在某個歷史時期或某個地域用過。萬里長城用過最多,所以它叫萬里長城。

2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之稱,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乙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乙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3樓:牛牛的天空下

長城之稱始於長城產生的春秋戰國時期。《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

4樓:淡淡的憂傷

萬里長城在各個時代的名稱都不相同,但在秦始皇上任時期,將其修築到了萬公尺以上,所以從那以後我們就叫他萬里長城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6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一、長城的名稱由來: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時期長城的修築基本上都有記載,但各朝各代在修築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這些不同的名稱,有的在同一歷史時期互相通用,有的僅在某個歷史時期或某個地域用過。

1、長城,長城之稱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

2、方城,稱長城建築為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

3、塹、長塹、城塹、牆塹,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4、塞、塞垣、塞圍,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用以表示關口要隘。這些被稱之為塞的關隘,有的就在長城之上,有的則在離長城很遠的地方。

另乙個意義是用以表示長城。

5、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這是把長城同塞並在一起合稱長城的一種表示形式。這種稱謂在史書中也很常見。

二、長城的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公尺。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的歷史意義:

1、邊帶發展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

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

2、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爭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3、軍事意義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乙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4、文化意義

在長城出現的2000多年來,以長城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終沒有停止過。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修建趙長城,號召國人學習「胡服騎射」,進行南北文化交流。

秦漢時期,長城南北文化進行了空前的對話與交流,在長城沿線發現的秦權、詔版,內蒙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單于和親瓦當,還有聞名遐爾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

長城的有關故事:

1、晾經石

在甘肅嘉峪關附近,有一塊潔白的晾經石,傳說是玄奘晾經的地方。 據說唐朝玄奘與悟空、八戒、沙僧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

從印度取經回來,闖過火焰山,涉過疏勒河,來到河西走廊。這天,天氣特別炎熱,烈日當頭,如焚 似火,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更是熱得無處藏身,石塊被烤得滾燙滾燙。

好像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騎馬在前,三個徒弟揹著經卷緊跟後面,沒走幾步就個個被烈日烤得汗流 浹背,唇乾舌燥,面紅耳赤。

豬八戒實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道:"這天要熱死人,還是找個樹蔭歇息一下再趕路不遲。"玄奘聽後立即呵斥道:"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連棵草都不長,**來的樹,還是趕快趕路要緊!"

八戒無奈,只得撅著大嘴,氣喘噓噓地向前趕路,一邊走一邊向天上看去,只見天上藍藍的,一絲雲彩也沒有,順便說了一句:"這會兒要是下一場雨該多痛快呀。"

不料。話音剛落,立即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傾盆而下,師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湯雞,經卷也全被淋濕透了。天晴後,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個好地方好把經卷攤開晾曬一下。

悟空乙個跟頭翻上雲端,發現不遠處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聽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趕緊帶師傅來到山上。

玄奘一看十分滿意,並指著一塊黑油油的大石頭說:"這塊石頭正是晾經的好地方,你們趕快開啟經卷攤開晾曬,並令八戒看守經卷,不得有誤。"

很快,經卷晾曬幹了,師徒四人急忙收拾經卷,準備趕路。不料有幾張緊緊粘在石頭之上,怎麼揭也揭不下來。沒辦法,只好抄錄在別的紙上。

不久,這塊晾曬過經卷的黑石突然變成白色。以後,人們便把這塊潔白如玉的石頭稱為"晾經石"從此,這個民間傳說就流傳開了。

2、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公尺,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裝置,全靠人工搬運。

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裡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一天,乙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裡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

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7樓:我哪敢說話呀

長城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華夏**,必然,北方游牧勢力就強盛,向南襲擾理所當然。於是齊、燕、魏、趙、秦等各國各修各的長城以禦北方來犯。這是長城的雛形。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接下來是,①出現了漢唐2個盛朝,北方游牧民族逐漸臣服於華夏②出現了南北朝,五代十國,遼金宋對峙,元朝大一統,華夏勢微,胡漢雜居,民族大融合。對於①,漢族政權沒必要重修長城。對於②,少數民族政權沒理由修長城。

這2條幾乎使長城荒廢了千年,幾乎成了土墩墩。

明取代元後,為了防禦蒙古韃靼、瓦刺的侵擾,又開始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

到了清的大一統,長城就幾乎沒有大的價值了,它正好位於清版圖的南北中間,很有意思。

長城如今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中國之象徵。但仔細品味長城,其實是一長段中國的榮辱史,民族的交融史。

8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乙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乙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9樓:浩否

1.長城最早是春秋戰國時期秦、趙等國為抵禦匈奴等游牧民族侵襲在地勢險要的關口建立的城牆和要塞,秦統一六國之後,將各國長城連城一片,才有來最初意義上的長城。

2.後來的朝代也出於同樣的原因或修繕或重新修築長城,據《史記》記載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證明八達嶺一帶在戰國時期築有長城,而今仍見殘牆、墩台遺存,其走向,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漢習記載:曾設軍都、居庸兩座關城。

北魏《水經注》說:「居庸關在居庸界,故關名也,南則絕谷,壘石為關址,崇墉峻壁,非輕功可舉……其水歷山南,逕軍都界……」因此,有專家認為漢置居庸關,關址在八達嶺。

3.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達嶺一帶修築長城。據《魏書世祖本紀》記載,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國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築長城,名叫「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軍都山(即八達嶺一帶),西至黃河岸。

後來到北齊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築長城,西起大同,經軍都山東去,把長城延長到了海邊。

4.今天的長城是明長城,八達嶺長城,建於明朝弘治十八年(2023年),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人們為了修長城,抓了一些人民來抬磚,一塊就非常重

11樓:潘嘉峻

古代人們修理的長城。

12樓:雨落人間

句結婚吧原因果果翻譯鈣vvgg紛紛行動

長城的來歷

13樓:阿沾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43733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西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

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

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公尺到1000—2000千公尺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制國家。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

漢初,匈奴乘華夏戰亂,越過秦大將蒙恬所築長城,和漢帝國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對峙。由於長城年久失修,北方守軍稀少,因此,強大的匈奴不斷進入長城以內擄掠。

為了對付來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襲擾和掠奪,隋文帝楊堅自建國伊始,就把修築長城、鞏固邊防,視為重要國防政策。隋煬帝楊廣即位以後,除了繼續防禦北方突厥的襲擾之外,還要著力對付來自西北方面吐谷渾的侵襲,為此曾先後兩次修築長城。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兩千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長城的歷史及名字的由來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長城 great wall 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 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 障 亭 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 北京 天津 山西 陝西 甘肅 內蒙古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山東 河南...

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長城的由來 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 列城 以作防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西元前7世紀的 楚方城 其後齊 韓 魏 趙 燕 秦 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 諸侯互防長城 用以自衛。到了...

「豐田」名稱的由來,豐田汽車的歷史由來

豐田toyota名字的由來 豐田汽車公司是於昭和12年由豐田喜一郎 toyoda kiichiro 始創,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toyota的羅馬字母拼音卻採用了toyota,而不是他原名的toyoda,這是因為ta 的發音聽起來感覺比濁音da好,而且用日本語的假名書寫toyota兩字時,比畫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