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 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完成統一大業

2022-09-17 00:22:16 字數 3727 閱讀 1948

1樓:只剩腦袋

在隆中,諸葛亮策劃了以荊州為家,佔益州建立基業的初步目標,都一步步順利實現了。但是,剛剛占領了益州和漢中,關羽關雲長卻兵敗身死丟了荊州,蜀漢頓時失去了起家的大本營,軍事優勢大減,國土局限於益州和漢中兩個盆地中,崇山峻嶺的阻隔極大的限制了大規模軍事行動。這是諸葛亮的蜀漢大軍不能北定中原的第乙個原因:

失掉了荊州這個有力的臂膀,這是客觀原因之一。

其二,魏國和蜀國的綜合實力相比,蜀國太遜了,魏國擁有東北、華北、中原、西北和南方北部地區,號稱十二州,郡縣百千計,戶數六十六萬多,人口四百四十萬,土地面積四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然而蜀國只有益州乙個州的版圖,雖號稱天府之國,但土地和人口都太少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都無法和魏國抗衡。諸葛亮七出祁山,多次因糧草**不上而功敗垂成,後期雖然屯田於五丈原,但已無力回天了。

其三是,孔明智慧型超群,但過於謹慎,缺乏大手筆的超常打法,以致失去了絕好的戰機。一出祁山時,大將魏延獻計請率精兵五千出子午谷,北距長安不足五十里,配合諸葛亮出陳倉的大軍,咸陽以西唾手可得,長安指日可得。但是諸葛亮否決了這條絕妙戰計,痛失快速一舉平定關中的大好機會,因為當時司馬懿父子還沒有執掌。

此正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算屬於乙個主觀原因。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沒有遇見我

曾仕強為什麼說諸葛亮下山人對時不對?

3樓:摩托羅辣

正值亂世,再有才華也得不到最大的施展,諸葛亮的才華在於治國安邦,不在於行軍打仗

4樓:閣睿玡

人對 :以諸葛亮之才必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時不對:漢家氣數已經,諸葛亮無力回天,終難成大業。

5樓:

治世之良材,亂世就只能累死了。

曾仕強的百家講壇

為什麼諸葛亮被請了三次才下山?

6樓:匿名使用者

在當時論才能,諸葛亮天下無人出其右,號稱與其並列的「鳳雛」龐統,才能尤其是氣度方面與其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所以怎麼能讓乙個落魄的劉 先主一請就走,「這也太傷自尊了!」

中國的知識分子很講究面子,不為五斗公尺折腰,不受嗟 來之食,到近年來朱 自清寧 死不食美 國人的面,都是顧及自己的面子,或者尊嚴。所以諸葛亮絕不能第一次就跟他走,而是要三次,而且要看其誠意,所以在第三次劉備顧他的時候,他還有乙個「大夢誰先 覺」的午睡。

諸葛亮之「三」顧茅廬,用意在:

1.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但司馬徽稱其可比扶周800年的姜子牙和開漢400年的張良。姜子牙輔佐周文王,那是一流的相對一流的君,諸葛亮輔佐劉備,那是一流的相對二流的君,劉備之才連曹操都不如。姜子牙垂釣渭水,周文王為其拉車800步,劉備豈止3顧,800顧諸葛亮都不甘心。

2.諸葛亮當時很清楚,要輔佐劉備,其才能能否得以發揮,很大程度上在於劉備對其信任和依賴,所以他要擺出高姿態,讓劉備深深地低下他高貴的頭。第一印象很重要,這是諸葛亮給劉備的第一印象。

3.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會珍惜。只有歷盡千辛萬苦得到的才會好好珍惜,諸葛亮就是讓劉備好好珍惜他這個人才。

4.為什麼是三顧,而不是4顧,5顧呢?因為諸葛亮預計劉備沒有這樣的耐心和智慧型一定要得到他。俗話說:「再

一、再二、不能再三」,三為人們普遍的心理底線,三次而求之不得,劉備恐怕真的放棄了,那時諸葛亮哭都來不及,只能一輩子嘆息懷才不遇了。

請問諸葛亮打仗有沒有敗過?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當然,縱觀中國歷史名將。出了乙個吳起之外,幾乎找不出第二個沒有打敗仗的人了,葛亮也是如此。他六出祀山都有失敗的影子,簡單舉一例吧!

應該看過《街亭失守》的故事吧!他第一次兵祀三之時。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

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在這裡就不用多舉了。在此我想對樓上的人哪位同道說的是,諸葛亮雖然曾打過敗仗,但我們不可否認他確實是乙個不可多得的將領。這都有很多史事可以證明,如:

他隱居隆中時便把握大下大勢,能預知天下三分。這難道是乙個沒有遠大目光的將領所能看得出來的嗎?同時他在街亭失守之後(也就是以上所說的第一次出祀山時)。

司馬十萬大軍壓境,他不恐不驚,以一人之力擊退司馬大軍。創造現在世人現在還為之樂道的空城計。這不是勝仗嗎?

他在赤壁《草船借箭》,雖然是小勝,但也是勝利呀!再如:在赤壁之戰時,雖然他不是主將。

卻能預知天氣,巧借東風。最後和周愈一把火把曹操燒得狼狽逃穿!這也是輝煌的中國戰史呀!

所以我們應該正觀歷史,不要使他人造成誤解。

8樓:竭榆

推薦看曾仕強先生品三國,他的思維角度比較清晰,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軍事才華不在於百戰百勝,因為沒有人能百戰百勝,孫子兵法也不推崇百戰百勝這個概念,「百戰不殆」是比較科學的哲學態度,就是進退有度,勝利則戰果在預料中,失敗則損失也在預料之中,能做到這一點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已經是最高境界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應該問諸葛亮打過什麼勝仗,呵呵。歷史上的諸葛亮並沒有打過什麼漂亮仗,這點樓主既可以看史料,也可以去網上查查,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三國演義》決不是史料,那只是部**,裡面關於諸葛亮有太多虛構。諸葛亮並不是個出色的軍事家,比如,空城計是沒有的、三氣周瑜沒有、草船借箭沒有,等等,都是**中的故事,六出祁山更是寸土未得。

但是並不是說諸葛亮不是傑出的人才,只是他更偏於政治家。

10樓:匿名使用者

6出岐山,都沒有成功。

11樓:匿名使用者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諸葛亮的種種神機妙算和深謀遠慮往往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象。他三氣周瑜,六斗司馬懿,簡直料事如神,無往而不勝。

可是,如果細讀《三國演義》,人們或許會驚奇地發現:諸葛亮原來是個常敗統帥。他不僅有「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的敗跡,而且大敗仗打得也不少,尤其是他晚年全力以赴組織的六次漢魏戰爭(即六出祁山),也無不以失敗而告終。

一出祁山,雖有初出師時之節節勝利,後因諸葛亮錯用馬謖而失街亭,戰局急轉直下,諸葛亮被迫倉皇後撤,以失敗告終。

二齣祁山,魏軍循司馬懿制定的戰略方針,堅守不戰;諸葛亮速戰不成,死傷累累,兵無糧草,不得不無所建樹而撤兵。

三出祁山,諸葛亮乘魏方陳倉守將病重,襲取陳倉,取建成,兵駐祁山。司馬懿率軍迎戰,諸葛亮因病力不能支,不戰而偷偷溜走。

四出祁山,司馬懿伐蜀,遇雨後撤。諸葛亮乘機攻祁山。司馬懿妙用反間計,使劉後主下令諸葛亮班師,魏不戰而勝。

五出祁山,因蜀漢經濟不堪連年戰爭的負擔,李嚴無法按期籌辦軍糧,便假報東吳攻蜀,諸葛亮以假為真,回師救蜀,伐魏成水中撈月。

六出祁山,孔明率軍伐魏,初戰便中司馬懿埋伏,大敗而損失上萬。後因諸葛亮心勞力絀,星落五丈原。蜀軍費盡力氣,好不容易才撤回本土。

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失策,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次用人不當;一次被司馬懿的堅守戰略挫敗;一次中反間計;三次因對自己、對國力未作出正確估計,不能量力而行。

儘管諸葛亮打了不少敗仗,但讀完《三國演義》,諸葛亮又確確實實以神機妙算、深謀遠慮的智者形象留在人們的記憶裡。道理其實很簡單。《三國演義》寫六出祁山,虛寫六次戰爭的結局,往往一筆帶過;實寫諸葛亮一次又一次具體戰鬥的勝利,詳寫其周密的部署、高明的預見,寫得有聲有色,甚至連他的失敗也寫得神乎其神:

或演空城計,出奇制勝;或乘魏兵新敗,迅速撤退;或神鬼莫測,偷偷溜走;或增灶設疑,迷惑司馬懿;等等。這一虛一實、一詳一略,就讓打了敗仗的諸葛亮成了屢打勝仗的英雄。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他為何沒能完成一統的大業呢?

關於這點陳壽在 諸葛亮集 裡給出了他的看法,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 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

諸葛亮如果不用馬謖結果,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馬謖?

這個是乙個不可能發生的事。劉備 諸葛亮,一直努力營造乙個能人 驕傲不遜的人比較少的比較好管理的團體,以留給劉禪。包括關羽在荊州出事,巴蜀這邊一直遲遲不發兵來援,張飛接受討伐東吳的任務,卻因為過於暴虐下屬而被殺,都是一連串的計策。劉備在荊州有三套班子,雜合成乙個集團扶佐他。巴蜀本地派 荊州派 早期從龍...

諸葛亮為什麼稱為臥龍先生諸葛亮為什麼被稱為臥龍先生?

1,諸葛亮 曾隱居於南陽臥龍崗上,所以人稱臥龍先生。2,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銳利,對問題的認識往往超出常人一籌,因此被人們尊稱為 臥龍先生 把他比做隱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龍。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