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好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好

2022-08-09 10:16:40 字數 4024 閱讀 6782

1樓:西瓜說教育

兩種單獨一種都不好,要兩種都要才好。

有古訓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但現如今,它顯然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了。

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市附近,有乙個住山洞的用手機的邋遢流浪漢——流浪漢不稀奇,中國多的是,但你見過時刻用手機了解時事的流浪漢嗎?有人會說:「怎麼可能,都成流浪漢了,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還關注什麼時事!

」這真的很不可思議!就是這樣一位流浪漢,偏能對美國****侃侃而談,且頗有見地。

他落泊至此,卻仍希望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與社會脫節。這對我們是否有所觸動呢?

學生回到家,家長總是諄諄教導:「只要把書念好了,其他什麼都不用你管。念好書,才能找份好工作。

」考出好成績,拿到高文憑,其餘真的都不重要嗎?果真如此,那何必還要為了應付中考和高考,惡補相關時事呢?

乙個洋流浪漢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做書蟲,除了讀好聖賢書,還應關注窗外事。那是乙個健全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

國家實施改革開放,開啟國門,不就為了開闊視野,更好地促進國計民生嗎?我們既要學會書本知識,又擴充時事見聞,成為乙個不落伍於社會的人。

2樓:523從頭再來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這種學習態度和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是落伍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學習既需要刻苦學習,又要適當地關心時事政治,兩者平衡讓自己的眼界變得真正開闊。

4樓:沉靜又低調灬榜眼

兩者之間並不衝突

簡而言之

你既要事事關心

又要讀聖賢書

你只有事事關心

才能不與社會脫軌

同時你只有讀聖賢書

才能更好關心天下事

5樓:乖乖其樂

如果你已經在工作崗位。肯定是前者好。

而如果你是學生,還是要好好的讀書。

6樓:拓哥面試

因人而異,因事而宜,因時而宜!

7樓:安之淺笑之

都好 只要看你處在哪個階段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意思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意思就是說,讀書人要少管是非,多鑽研學問。

和這句話相反的一聯更有名: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很多時候做學問,確實要有這種不聞窗外事的執著和甘於寂寞,但凡是不能絕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這話比較傾向於個人,有些「獨善其身」的味道

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唯讀聖賢書是褒義的嗎

9樓:angela韓雪倩

是褒義的。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出自明萬曆《古今賢文》,與」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成為對應名聯。是說,讀書人要一心讀聖賢書,別管其他任何事情。這主要是源於明朝廷的規定。

在那時有一定的褒義成分。

而現在來說,一般是形容,某些人只關心書上的東西,眼裡只有書本,不關心實際生活、不關心人情世故等。一般比喻為」書呆子「。如:

你這個人倒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啊,書呆子乙個,啥都不懂啊。

所以某句話的理解,要看在哪個環境下,哪種情況下產生,不能單一理解。

拓展資料:

古今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增廣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古今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方面是談人及人際關係,另一方面是談命運,還有是談如何處世,還有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古今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這些內容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它倡導行善做好事,則是值得肯定的。《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

《增廣賢文》雖以道家思想為主,但對儒家的說教並不排斥。文中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與全書所瀰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

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

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鬥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識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出自明萬曆《古今賢文》,與」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成為對應名聯。是說,讀書人要一心讀聖賢書,別管其他任何事情。這主要是源於明朝廷的規定。

在那時有一定的褒義成分。

而現在來說,一般是形容,某些人只關心書上的東西,眼裡只有書本,不關心實際生活、不關心人情世故等。一般比喻為」書呆子「。如:

你這個人倒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啊,書呆子乙個,啥都不懂啊。

所以某句話的理解,要看在哪個環境下,哪種情況下產生,不能單一理解。

11樓:愛十代人生不敗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最早的出處,出自《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又稱《增廣昔時賢文》,與」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成為對應名聯。是說,讀書人要一心讀聖賢書,別管其他任何事情。這主要是源於明朝廷的規定。

在那時有一定的褒義成分。

而在當代來說,一般是形容,有些人只關心書上的東西,眼裡只有書本,不關心實際生活、不關心人情世故。比喻為」書呆子「。如:

你這個人倒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啊,書呆子乙個,啥都不懂。 倡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這句話的理解,要看在哪個環境下,哪種情況下產生。古代偏褒義,現在偏貶義。但主要看在哪個環境下,哪種情況下產生。

12樓:匿名使用者

額……我和其他人回答的不大一樣:

我有兩種解釋,建議採用第二種。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當時的環境下,是褒義詞。

在當前現下,是貶義詞。形容乙個人什麼都不聞不問,只知道死讀書,只關心眼前的那些小事。不知道努力,因為世界更精彩。

14樓:王柯

出自明萬曆《古今賢文》

1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是一句兩義句。什麼叫兩義句?就是這個句既是褒義句也是貶義句。往褒義句這方面考慮意思是說形容這個人很愛看書,而往貶義句這方面考慮是說形容這個人是個書呆子,不關心天下大事。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讀聖賢書是褒義的嗎

2010美的 對,你可以這樣理解。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很多人的理解並不代表真理。古人說這句話自有其用意,我們現在討論的重點是現代人怎麼去理解它。關鍵是對 窗外事 和 聖賢書 的認識。資訊社會,瞬息萬變,窗外之事 應接不暇 各種資訊 知識 思想等,也如排山倒海,勢不可擋,所以,聰明的人一定會有所選擇,才...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意思相反的對聯

洗耳恭聽窗外事 鐵心不讀聖賢書。上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下聯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備註 橫批 關我屁事 1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國事,家事,事事關心 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唯讀聖賢書意思相反的對聯 與 兩耳不...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意思相反的對聯

與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 意思相反的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的意思是勸勉讀書人要以經國濟世為己任,至今仍有啟迪 教育意義,也就是要求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