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人的歷史地位是什麼,河姆渡遺址的現實價值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2022-05-28 19:42:02 字數 5486 閱讀 7716

1樓:僑中黃建成

河姆渡人的歷史地位是什麼?——答案:承上啟下,不可或缺!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干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羊、鹿、猴子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在河姆渡並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其陶器製作有一定的水準,最高燒成溫度已達1000攝氏度左右。

河姆渡人的生活情景

距今六七千年,河姆渡一帶系沼澤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時,先打下1公尺長木樁,木樁上架設縱橫交錯地龍骨(地梁),其後於地梁上鋪設10多厘公尺厚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櫞、蓋頂。地板起防濕、御蟲蛇作用。其下可用來豢養家畜。

地板上為起居住室。從柱子高度看,人還不能直立進出,但較巢居已大有進步。房屋規模大小及內部結構,視居住成員多寡而定,從住宅營建看,河姆渡人已較熟練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樁、柱、梁、板等建築構件技術,梁柱間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與晚期木構大致相同,木構件上刻有雙圓、直線、斜線、植物莖葉等裝飾圖案。

因工具限制,加工顯得較粗糙。遺址還出土6支木質船槳,1支外形基本完整,輪廓清楚,分槳柄、槳葉兩部分,一塊原木製成,形如長柄樹葉,柄上刻滿線條組合圖案,輕巧實用,與現代遊船划槳大體接近,是目前中國已發現船槳中最古老一支。船槳及乙隻陶舟均證明河姆渡人已開始用船、筏載人荷物、浮水採集。

第三、四文化層中還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不少器物為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少見或未見。用於生產的佔大多數,木錘系加工鎚擊工具,木予是狩獵扎戳**,木碗為生活用品,木質器柄則是石器工具發揮更大效用的附屬件,小木棍既是農業點穴播種工具,也是採集野生植物時挖根刨莖的採集工具,木器製作大多要經過切斷、剖開、削、茬、挖鑿、修磨、髹漆及火燒硬化等工序,其中碗、筒、蝶形器製作頗精細,表面經過磨光、髹漆,出土時油光可鑑,出土的20多隻木筒係用整段木材製成,形似毛竹筒,內外壁銼磨光潔、內壁還鑿有一淺槽,塞以圓木餅,有的外纏藤篾,可能作敲擊樂器用。第二文化層中發現木架方形井,證明河姆渡人已掌握鑿井技術。

眾多儲存完好的木器出土,為世界木器工具研究提供了實物材。在建築方面,遺址中發現大量干欄式建築的遺跡,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發現,被斷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殘存尚有葫蘆、橡子、菱角、棗子等。動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豬、狗、水牛等家養的牲畜。

河姆渡遺址(hemudu site)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余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2023年開始發掘。

干欄式房屋復原圖

2樓:十都是

在時間上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差不多,但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前,比半坡人早了1000多年。這兩者都屬於新石器時代,都屬於母系社會,而且是母系社會最繁榮的時期。

但因為一南一北,乙個在長江邊上乙個在黃河邊上,所以各有特色,最明顯的就是種植的農作物不一樣,河姆渡人種的是水稻。

半坡人時間上的晚和氣候上的相對惡劣,也就意味著在對工具的使用上更先進,所以半坡遺址就發掘出來紡織麻布的工具,除此以外,在實際的使用上也比河姆渡人更加的先進和普遍。

不過要論這兩者最顯著的區別,河姆渡人的代表當屬干欄式房屋,這是適應氣候產生的房屋樣式。而半坡人則聞名後世於他們的彩陶,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是中國現今發現最早的彩陶。

所以這兩個遺址最大的意義,就是它們是研究中國母系社會的範本。而在他們兩三千年之後的遺址這就是父系社會的代表。

3樓:書玉石

河姆渡人的歷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余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2023年開始發掘。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鎮,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自下而上疊壓著4個文化層,根據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測定,第四文化層距今約7000-2023年,第三文化層距今約6500-2023年,第二文化層距今約6000-2023年,第一文化層距今約5500-2023年。

什麼歷史時期

河姆渡屬於新石器時代,屬於原始農耕時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4樓:義明智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於2023年第一次在浙江餘姚河姆渡發現而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河姆渡遺址中曾發現大量干欄式建築的遺跡,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

河姆渡人利用大面積湖沼低窪,培育、栽種水稻,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稻作文化。而在此發現之前,人們一直認為中國栽培水稻是從印度傳來的。

此外,灰黑色的手製陶器、發達的骨製工具、干欄式木屋、精美的象牙雕刻藝術品等,也是河姆渡人的代表性創造,表明其文明發育已達到了相當的程度。

河姆渡遺址的現實價值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5樓:波風水門奇奈

河姆渡遺址全面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築、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是我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國展覽,深深**撼著整個世界。 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因在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2023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西元前2023年。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河姆渡遺址位於河姆渡鎮金吾廟村(原羅江鄉浪墅橋村)。它是2023年夏天當地農民建造排澇站時發現的,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自下而上疊壓著4個文化層,根據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測定,第四文化層距今約

河姆渡遺址內部景觀(14張)7000-2023年,第三文化層距今約6500-2023年,第二文化層距今約6000-2023年,第一文化層距今約5500-2023年。該遺址於2023年和2023年冬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合計面積2630平方公尺,出土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藝術品等文物6700餘件,還發現豐富的栽培稻穀和大面積的木建築遺跡、捕獵的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骨骸、採集的植物果實及少量的墓葬等遺存。所有這些,為研究我國遠古時代的農業、建築、製陶、紡織、藝術和東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氣候、古水文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6樓:明天你們好

對於後代人研究當時的歷史很有意義。表現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悠久,加深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7樓:匿名使用者

同上。上次去河姆渡那邊,什麼也沒看到! 就一塊大石頭「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在什麼歷史時期

8樓:匿名使用者

河姆渡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余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2023年開始發掘。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鎮,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自下而上疊壓著4個文化層,根據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測定,第四文化層距今約7000-2023年,第三文化層距今約6500-2023年,第二文化層距今約6000-2023年,第一文化層距今約5500-2023年。

什麼歷史時期

河姆渡屬於新石器時代,屬於原始農耕時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資料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余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2023年開始發掘。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鎮,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河姆渡遺址發現於2023年,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公尺,疊壓著四個文化層。經測定,最下層的年代為2023年前。通過2023年和2023年兩次科學發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類質料組成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工藝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築構件,動植物遺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

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築、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是我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國展覽,深深**撼著整個世界。

河姆渡遺址是世界聞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總面積約四萬平方公尺,堆積厚度四公尺左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其中,第四文化層的時代,距今約七千年,是我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地層之一。第

三、四文化層儲存了大量的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跡和構件,以及數以千計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2023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

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西元前2023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該文化目前唯一經過較大規模發掘的是河姆渡遺址,在1973~2023年和1977~2023年,由浙江省文管會、浙江省博物館主持,進行了兩期發掘。202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浙江鄞縣辰蛟,寧波八字橋,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發現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遺存。

河姆渡遺址位於河姆渡鎮金吾廟村(原羅江鄉浪墅橋村)。它是2023年夏天當地農民建造排澇站時發現的,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尺,自下而上疊壓著4個文化層,根據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測定,第四文化層距今約7000-2023年,第三文化層距今約6500-2023年,第二文化層距今約6000-2023年,第一文化層距今約5500-2023年。該遺址於2023年和2023年冬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合計面積2630平方公尺,出土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藝術品等文物6700餘件,還發現豐富的栽培稻穀和大面積的木建築遺跡、捕獵的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骨骸、採集的植物果實及少量的墓葬等遺存。

所有這些,為研究我國遠古時代的農業、建築、製陶、紡織、藝術和東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氣候、古水文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河姆渡遺址第

一、二文化層的出土文物與省內湖州邱城遺址下層及嘉興市郊馬家濱遺址的器物相似,第

三、四文化層的出土文物,在我省是新發現,而且它已擁有較為發達的耜耕農業、採用榫卯技術的干欄式建築,在國內同時代的遺址中它的生產、生活水平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是一支全新的考古學文化,暫時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後,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為盡快把它公諸於世,2023年4月,國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局在杭州召開「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工作座談會」(實際是一次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陝西、廣東、福建、安徽、浙江的專家學者和餘姚縣、羅江鄉的代表共60多人參加了這次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在2023年前長江流域同樣有著繁榮的原始文化,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一致同意了對河姆渡文化的命名。

1980-202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相關市縣文管會在寧紹平原作了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普查,近年來在基本建設中又陸續發現了一些,至今共發現河姆渡文化型別遺址47處,分布於錢塘江以南的沿海地區和舟山群島,其中以姚江平原最密集,計有25處,因此可以說,餘姚是河姆渡文化的故鄉。

柳永秦觀誰的歷史地位高,鄧肯和伯德誰歷史地位高

柳永落魄,多寫男女之情的詞,其詞並不顯得哀傷,但是把男女之情刻畫的很好,男女相思,男女離別,都有名句,很適合妙齡少男少女來讀。秦觀要顯得複雜,他一生也落魄,愛情上也並不成功。故其詞最顯得哀傷了。事業上的失敗之詞也有,愛情上的失意之詞也多,很適合那種在生活中頗為不順的人去品讀,自然會引起共鳴。他們各有...

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地位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 理財 整軍 為中心,涉及政治 經濟 軍事 社會 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方田均稅法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即重新丈量土地,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官僚和地主不得例外。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

諸葛亮的軍事歷史地位如何

三國中,一般的將領被稱為名將,而諸葛亮 曹操被稱為軍事家。可見諸葛亮用兵的水平。諸葛亮獨自指揮的大戰,包括平南蠻和出岐山。很多人因為諸葛亮出岐山未成功,所以認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如司馬懿。但實際上應該恰恰相反。在六出岐山之中,諸葛亮是兵力不如魏國的司馬懿,而此時蜀道天險反而成了後勤負擔,在加上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