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時在遠東威風八面的蘇軍,為何被德軍打得找不著北

2022-05-22 15:36:59 字數 6329 閱讀 3697

1樓:哎呀

在蘇德戰爭中,蘇聯把日本打到找不著北,日本也才真正認識到什麼是現代戰爭,這一次讓全體蘇軍大放光彩,但兩年後,蘇聯被德軍打到找不著北,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蘇聯人的對手不同。諾門坎戰役中蘇聯的對手是日本,而蘇德戰爭時蘇聯的對手是德國。雖然日本和德國都是世界強國,軍事力量也都很強,但日本陸軍和德國陸軍根本不是乙個檔次。

德國陸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根本沒人是德國陸軍的對手。

其次,諾門坎戰役時,蘇聯出動了遠東地區幾乎所有的機動力量,而日本當時只有一些留守部隊,而且被抽調嚴重,所以蘇軍在實力上占有壓倒性優勢。當時蘇聯在遠東的軍隊數量約23萬,直接參戰兵力5.7萬(後來增加到近10萬人)、坦克約500輛、380輛裝甲車以及各式作戰飛機500餘架。

而日本在東北的總兵力不過5萬,即使加上朝鮮的駐軍,兵力數量也不到蘇聯的一半,其直接參戰兵力還不到3萬,飛機和坦克更是少行可憐,飛機只有310架,坦克只有區區182輛,效能更是和蘇聯沒法比。雖然日本後期增派了大量的援助,但這些援軍還沒完全投入戰鬥戰爭就結束了。

最後,諾門坎戰役時,日本採用的方式是和蘇聯硬扛,一對一單挑的形式。戰爭是無情的,希望這樣的歷史不再出現。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蘇軍的對手不一樣了,出動的兵力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都知道在之前蘇軍跟日本打仗的時候,那真的是把日本打的懷疑人生,完全找不著北,而且就這次之後,日本再也不敢跟蘇聯叫板了,但是在之後蘇聯跟德國的戰爭中卻又被德國打的找不著北,不得不說真的是因果迴圈吶。

首先是因為蘇聯上次打的是日本這次是德國,日本能跟德國的軍事力量比嗎?德國不管從哪方面來講軍事力量都是要比日本厲害的,特別我們都知道德國閃電戰是出了名的強,幾乎沒有什麼國家能扛得住,蘇聯打不過也是在情理之中了。還有就是在當時蘇聯打日本的時候,出動的兵力也跟打德國時候的兵力不一樣。

蘇聯去打日本的時候,可是恨不得把自己老家都要搬過去的,而打德國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人了,所以應該還是說當時蘇聯領導的決策出現了問題,不然也不可能這樣,而且關鍵是德國跟日本又不是乙個檔次的國家,不知道要比當時的日本厲害多少倍,你還不全力以赴,打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打贏了才是比較奇怪呢。總之,還是因為蘇聯的對手不一樣了,換了乙個更高檔次的,但是蘇聯還是用之前的老一套,會打輸也是很正常的,還是蘇聯領導人的決策有問題,不然也不會這樣子了,而且德國的軍事力量也是特別強大的,軍隊出了名的強就像我們中國的特種兵一樣。

3樓:帽子七

蘇德戰爭時在遠東威風八面的蘇軍,實力還是比不過德軍

4樓:朕的臉好疼

德軍當時已經有坦克等裝備了,蘇軍軍備比較弱。

5樓:

怎麼會,最後德軍沒有打贏蘇聯才輸掉了二戰的

6樓:

我覺得可能是由諸多的因素導致的,有可能是地形、糧草、**等

二戰蘇德戰爭 為什麼前期蘇聯被德國打得那麼慘 但到最關鍵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頂住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冬天,冰天雪地,很多德國士兵抵抗不了蘇聯的冬天,而蘇聯士兵則習慣了他們的冬天,於是戰場發生了逆轉。

8樓:歐美明星粉絲

前期蘇聯被德國打慘的原因是;首先,蘇軍的錯誤估計,使得蘇軍淬不及防。但同時,蘇聯在衛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頂住的原因是;蘇軍採用了城市游擊戰,先把德軍的裝甲步兵部隊,引入城市,然後就是猛烈的火力打擊。

9樓:匿名使用者

前期的史達林血洗中層以上軍事指揮官,最後把遠東集團軍調了過來 才頂住的,要是小日本這個時候把遠東拿下,二次世界大戰結果就不一樣了,因為小日本不知道遠東石油資源多

10樓:隨風歪倒

在二戰前 希特累訪問蘇聯 給出史達林 乙個假象 我不會打蘇聯 前面是被打的措手不及後來 德軍被雨季拖慢了腳步 再然後到了乙個冬季 第二個 是巷戰是最殘酷的 就是拿人命填 蘇聯已經退無可退了 加上德軍的後勤已經無以為繼

11樓:等等

根據鳳凰衛視紀實片,德老兵回顧,戰敗有三大原因,第一,莫斯科提前進入了冬天,出現嚴寒天氣!第二戰線太長,補給跟不上!德軍連棉衣都遲遲未到!

第三,希特拉,指揮失當,該停下來休整,他沒停,他目空一切,揚言要在冬天前占領莫斯科!

12樓:匿名使用者

史達林格勒前已經有莫斯科會戰

13樓:小渣j型

對第三帝國來說莫斯科離德國太遠,補給跟不上,而且部隊連續作戰後戰鬥力下降,占領區又要分兵駐守,還搞三路齊頭並進兵力進一步分散。

反觀蘇聯本土作戰有是保衛首都,士氣高昂兵力充沛,部隊在紅場閱兵後直接開赴戰場,後備兵員充足,把人海戰術發揮到了極致,死一撥後面立馬在開上來兩撥。

於是,第三帝國的百戰精銳被淹沒在了人民的海洋之中...

14樓:匿名使用者

德軍凍苦逼了 是乙個原因

二戰蘇德戰爭中,蘇軍損失遠遠超過德軍,為什麼最後還是德國戰敗!

15樓:匿名使用者

適齡兵源不足,這一項德國大約在2023年末先枯竭,而蘇聯直到戰爭結束都兵源充足。

德國石油供給還得指望羅馬尼亞的油田,可以說2023年針對高加索油田的夏季攻勢的失敗已經注定德國已經無法長久維持更大規模的石油使用了。

蘇聯從開戰就完成了高度動員,德國在2023年才開始高度動員,軍工生產才達到頂峰,動員太遲拉開了雙方軍工生產的差距。

蘇聯軍工的設計思路在戰略層面上優於德國,這導致了雙方在**價效比、數量和生產速度上的差距。

即使德國也做到開戰就動員,美國的參戰是決定性的,並不是單單被蘇聯打敗了。

總的來說,德國取得的大多數是戰術性勝利,而蘇聯取得的大多數是戰略性勝利,而戰略性勝利才能決定戰爭的結果,德國輸的不冤。

16樓:寢待月

因為蘇軍剛開始時兵員素質較低,而德軍無論是科技、火力配置、兵員素質都優於蘇軍,但是優於在戰爭過程中的消耗,使得擁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喪亡較大,新上戰場的兵員戰場應變能力的不足導致了兵員的加速消耗,而蘇軍雖說死傷較重但是由於基數大,兵員相對的存活比例還是有的,這樣蘇軍可以在幾次戰役中得到鍛鍊,加之德軍在北非戰場的失利導致他們必須二者兼顧,但是蘇軍由於得到佐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本關東軍不會北上,得以將防範日軍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兩個方面軍秘密調往細線,加之工業的潛力的全面爆發,得以產生了壓倒德軍的數量優勢……

17樓:starlink大尉

蘇軍在2023年、2023年損失比較大,到了43年、44年雙方損失其實差不多,甚至德國損失更大。而且蘇聯只要和德國及其僕從國作戰,德國還得應付英美。

18樓:匿名使用者

人多,當時德國人口6000萬而蘇聯有1.7億人。後勤補給,當時德軍需要31車皮的補給而實際上只有16車皮的補給。準備不充分,當時零下幾十度德軍沒有充足的防寒的衣物。

19樓:匿名使用者

蘇軍包含範圍廣,許多人其實算不上軍人,只是穿上了軍裝的農民,因此蘇軍有效損失並不大。第二,蘇聯人多,即使是兩倍損失也承受得起,就跟中國一樣。最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儘管有人並不信

20樓:想設定乙個暱稱好難啊總是提示已經被使用了

第一德國不是單幹乙個蘇聯,而蘇聯有美英支援,這就對蘇提供了很大的後備保障。第二希特拉地理沒學好。德軍當時的部隊在蘇聯應冬季提前到來而沒作好防寒準備因此在這個冬季德國就損失慘重。

第三還有指揮上的失誤,當時古德里安已經功入莫斯科離克林姆林宮就三十多公里,望遠鏡都可以看到克林姆林宮上的國旗了,可就在這時希特拉卻讓古德里安南下打基輔,這一去從此德國就在也拿不下蘇聯而是開始節節敗退了,可謂是滑鐵盧啊!

21樓:孫雋一

蘇聯人口多,軍隊多,有更加強大的軍事工業基礎

22樓:匿名使用者

同盟國對蘇聯的援助,另外蘇聯的人海戰術。況且德軍的裝備大部分重質量輕產量。對比一下戰爭期間德國豹式與蘇聯t-34的產量就看得出來。量變最終會導致質變。

23樓:東北花和尚

1,德軍是兩線作戰,如果只對史達林法西斯集團的話,應該沒問題。至少英美法會全力支援德國

24樓:射伊毅臉

蘇聯就是靠人海戰術,高代價換取勝利,況且蘇聯就和德國打,後面還有英美的支援,德國要和英美蘇法等等強國一起打,雙拳難敵四手啊,所以說在蘇德戰場上德軍多時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敗

25樓:

蘇聯國土大,人比德國多,當然會是德國輸了

26樓:尐霸道

因為蘇聯人民的浴血奮戰和英勇不屈的精神。表示了蘇聯人民死也不會屈服的意志。

有一位叫克羅柯夫的指導員,他帶領乙個戰鬥組堅守陣地,近4小時就擊毀德軍坦克18輛。擊斃德軍近百人。在最後打到只剩下克羅柯夫一人是。

他雙手各拿藝術手榴彈向敵人坦克撲過去。炸毀德軍一輛坦克。這種英勇無畏讓德軍心驚膽戰。

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何蘇軍還能**?

史達林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如此慘重,為什麼還能贏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27樓:虎踞江南

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1)天氣因素

莫斯科保衛戰打響時已經進入到冬季,德軍嚴重缺乏冬季作戰的各種物資,比如士兵的被服、發動機的防凍劑等等,致使士兵的非戰鬥減員十分嚴重,裝備的作戰效能也大打折扣,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

(2)戰略因素

在莫斯科戰役前,雖然蘇軍損失很大,但與此同時,由於蘇軍的抵抗,致使德軍也相應的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再加上德軍幾乎在發動莫斯科戰役的同時又大舉在南線推進,甚至為此還抽調了部分原本準備投入到莫斯科方向的部隊去了南線。

(3)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與增援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為了保衛國家的心臟,莫斯科幾乎全城動員,誓死與德軍血戰到底。再加上蘇聯從遠東地區緊急抽調了大量部隊增援,才使得前線的局勢有所緩和。而基於前兩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態對德軍越來越不利。

最終,不得不暫時放棄對莫斯科的進攻。

28樓:納蘭雲磬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在士兵人數、裝備數量、資源、生產能力上遠遠超過德國。就算用10個士兵換德國1個士兵也不怕,再加上天時地利,而德國的戰線拉的太長,物資裝備跟不上,自然慢慢就被拖垮了

29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

最主要是天氣,嚴寒是德軍沒有事先預計到的,準備嚴重不足。

其次蘇聯太大,德軍打得太遠,沒穩紮穩打,運輸線嚴重出問題。

再次攻城戰很不適合德軍,德軍最適合那種在開闊地帶的面對面的對戰,那蘇聯必敗

最後不能忘了史達林的殘暴統治,它下令嚴防死守並且不惜人命的戰鬥是德國吃不消的。畢竟德國只能征服文明國家,對這種不要命的野蠻民族就絲毫不佔優勢了。

順帶一提,整個二戰中,德國挑戰了全世界,死亡人數也不過將近800萬,而蘇聯主要就和德國幹,後來偷襲日本那個並沒死多少人,卻根據官方記錄就死了2650萬,而根據西方資料卻懷疑可能超過4000萬。德國總共死了人口的九分之一,蘇聯卻按官方記錄也有死了七分之一以上。所以二戰誰勝誰劣太明顯了。

30樓:歐美明星粉絲

卓越的管理藝術,再加上蘇聯人的團結一致,以及時刻準備著摧毀帝國之心的意志。

31樓:匿名使用者

軍事實力和民心的支援.

二戰時期德軍為什麼占領不了莫斯科,而蘇軍為什麼可以占領柏林 10

32樓:嗯啦

到二戰後期德軍的精銳部隊都打光了,德國資源枯竭,社會生產力專底下,蘇軍由屬於得到美國的物資援助,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

而德國雙線作戰,低估了俄軍的戰鬥力(人數),且在後勤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陷入了冬季苦戰,英國的支援和後面加入戰局,打垮了德國。

二戰德軍針對蘇聯制定了「巴巴羅莎」計畫,並付諸於實施後一舉打到莫斯科城下,但由於蘇軍的頑強防守和俄羅斯的嚴寒,莫斯科沒有拿下,這個計畫最終也沒有最終實現。

導致德軍「閃電戰」的破產,被迫進入持久戰。之後又兵敗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而蘇軍在「十次打擊」之後,最終攻克柏林。

德國戰前,控制了近25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2億人口,其中德國人有5000萬左右,蘇聯戰前,包括入侵芬蘭和波蘭後新併入了一些地區,共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億。去掉占領區人口,蘇聯人口是德國的4倍。

好在總算隨著一場一場的大敗慘敗,史達林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逐漸放權於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巴格拉公尺揚,瓦圖京等等有能力的將領,也是紅軍之後重掌主動權的原因。

八國聯軍在侵華戰爭中到底損失了多少人

八個國家的聯合軍總人數剛開始大約有三萬人,前前後後約為5到7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其中日本人數最多,有8000人 美軍2100 法軍800 俄軍4800人 英軍3000 奧匈帝國58 義大利53 德國7000 在海上,來不及上陸 真正作戰兵力也只有18811人。而清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論兵力人數...

諸葛亮在三國時候有沒有在八公山發起戰爭

其實諸葛亮的收買很有爭議的,我也不好判定你哪兒出錯了,下面介紹一下我的收買流程,你參考一下吧 我記得我當初收買諸葛亮的流程是這樣的 第一回合,派乙個外交官和乙個間諜,間諜先去偵查一下看諸葛亮的屬性板,外交官接著去收買一下,不成功,間諜再偵查一下,結束回合 第二回合,間諜再去偵查一下,諸葛亮的屬性板裡...

《臘八粥》在熬煮臘八粥時,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擬人的修辭手法。如 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 看到那一大鍋正在嘆氣的粥 鍋中的粥,有聲無力的嘆氣還在繼續。臘八粥一文中全文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誇張,反問,擬人,比喻 趕緊來哈足夠呵呵傲骨,哦驚喜,故咯 canon 看看咯公尺多了 一切眾生都是 在乎自己在乎的人 臘八粥 第一自然段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