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2022-03-08 19:08:44 字數 4329 閱讀 1287

1樓:psp大戰

把35s標記的噬菌體與細菌混合,吸附幾分鐘後,離心除去沒有吸附上的噬菌體,收集沉澱(噬菌體—細菌混合物),將沉澱懸浮後再一次離心,收集上清液和沉澱,分別測定放射性活性,發現80%的放射活性存在於上清液中,沉澱中只有20%的放射活性,這是由於在在這期間大部分吸附的噬菌體已經將其dna注入細菌而蛋白質外殼與細菌解離進入上清液,但仍然有少部分留在細菌細胞壁上,後來證明沉澱中的20%放射活性確實是由於尾絲與細菌表面結合太緊,以至於不容易把它除去。用32p標記的噬菌體和細菌混合,用上述方法同樣處理後實驗結果差別很大,70%的放射活性在沉澱裡,而30%的放射活性在上清液裡。在上清液的30%的放射活性可能是由於攪拌細菌時破裂產生的。

(幾年後發現有些缺損噬菌體粒子不能將其dna注入到細菌中去)。把這些沉澱懸浮在生長培養基中重新保溫,發現能夠產生子代噬菌體的細菌同時也具有從親代噬菌體轉移32p到細菌細胞中去的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叫游離態的dna?沒有這一說吧

是細菌體內的dna和噬菌體的dna

至於怎麼結合的,與實驗意義無關

樓上batfounder 回答的可以不用了解知道下面的就行了

實驗過程 首先離心靜止後,噬菌體在上層,大腸桿菌在下層(因為噬菌體密度比大腸桿菌小)。科學家首先用35s標記蛋白質外殼,離心後發現只在溶液上層,再用32p標記dna,發現大部分在溶液下層。(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邊,dna進入大腸桿菌內,離心分離是把蛋白質外殼和大腸桿菌分開,所以上層中含有蛋白質外殼和部分沒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

3樓:

噬菌體進入細菌細胞後的轉錄和翻譯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早期轉錄和翻譯:利用宿主細胞內的rna聚合酶轉錄早期mrna,翻譯成早期蛋白,主要包括進行次早期轉錄的mrna聚合酶(如t7噬菌體)或用於將宿主rna酶轉變成只轉錄病毒自己次早期基因的酶的更改蛋白(如t4等噬菌體)。

2.次早期:利用早期翻譯的mrna聚合酶轉錄次早期mrna,翻譯成次早期蛋白,包括dna酶(用於分解宿主dna)、dna聚合酶(用於複製病毒dna)、5-羥甲基胞嘧啶合成酶及供晚期轉錄用的晚期mrna聚合酶等。

3.dna複製

4.晚期:利用次早期翻譯的mrna聚合酶轉錄晚期mrna,翻譯成晚期蛋白,包括頭部蛋白、尾部蛋白、裝配蛋白和溶菌酶等。

細菌死亡,dna分解了

4樓:匿名使用者

dna和噬菌體的dna結合

總量 不變

因為它把dna整合到細菌的dna裡了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5樓:堅大俠

這種說法有點偏頗。

1、當噬菌體的dna用32磷標記後,它吸附到大腸桿菌表面,然後把dna注入到大腸桿菌裡面,利用其中的原料複製子代的dna。離心後,較輕的噬菌體懸浮在上清液中,大腸桿菌及一些較重的顆粒沉澱在底部,由於噬菌體中含有32磷的dna都注入到大腸桿菌裡面,所以上清液放射性很低,底部的沉澱物放射性很高,而且在新合成的子代噬菌體中檢測到32磷!

2、同理,當噬菌體的蛋白質用35硫標記後,只是停留在大腸桿菌表面,離心後直接脫落下來,懸浮在上清液中,所以檢測到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底部的沉澱物放射性很低,而且新合成的子代噬菌體中沒有檢測到35硫!

所以根據上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乙個結論:dna是遺產物質!

6樓:匿名使用者

是用32磷標記的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噬菌體只有dna進入了大腸桿菌,蛋白質外殼留在了外面,攪拌(離心)後就分開蛋白質外殼和被噬菌體感染的大腸桿菌兩層,先證明只有dna進入了大腸桿菌,然後等噬菌體dna在大腸桿菌內合成新的噬菌體後,撐破大腸桿菌,再離心,就是證明是dna複製出新的噬菌體,所以dna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dna是所有生物或者是大部分生物的遺傳物質,只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因為32磷標記的是dna,在大腸桿菌內檢測到說明dna進入到了大腸桿菌內,從而證實dna是遺傳物質。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步驟

8樓:匿名使用者

大致分為四步。bai

1、培養用p32和s35 標記du的大zhi腸桿菌,再用此dao大腸桿菌培養噬菌體。p32用於內標記噬菌體蛋容白質,s35 用於標記噬菌體dna。

2、用培養後的p32和s35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的大腸桿菌。

3、培養物離心,分離。

4 、分別對上清液和沉澱物的放射性進行檢測。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澱中幾乎沒有;沉澱中有p32而上清液中幾乎沒有。

噬菌體感染細菌實驗過程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誤差分析:上清液和沉澱物中為何都有放射性

9樓:秋雨颯

1.(1)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澱物中應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後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卻比理論值略低。原因有二:

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後分布於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二是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後釋放子代,經離心後分布於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公升高。

(2)若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沉澱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於攪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澱物中,使沉澱物也有一定放射性。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加熱殺死s型細菌的過程中,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是其內部的dna在加熱結束後隨溫度的降低又逐漸恢復其活性。

(2)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原因是s型細菌dna與r型菌dna實現重組,表現出s型菌的性狀,此變異屬於基因重組。

高中生物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0樓:念念念

是因為噬菌體繁殖的數量還不足以使得大腸桿菌破裂啊,過一段時間大腸桿菌破裂啊再離心就可以了。。

不是離心使得大腸桿菌破裂的,你要認識到這一點,

希望點一下採納

關於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11樓:d十八連

噬菌體的核酸和蛋白質分別被放射性的磷、硫標記。而在子帶噬菌體中只檢測到放射性的磷,說明子代中有親代的核酸。而硫只在沉澱中被檢測到,說明蛋白質並沒有遺傳給子代。

那你說誰是遺傳物質呢!

我算是知道你為什麼會有疑問了,你還沒有搞明白噬菌體的結構與大腸桿菌結構的區別,還有噬菌體是如何增值你也要在看看啊!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沉澱和上清液是什麼 150

12樓:cheri司

沉澱和上清液是不同時出現的

1-在同位素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衣殼】侵染細菌的時候 最終得到的放射性物質就在上清液中  那是蛋白質

2-在同位素標記噬菌體的【dna】侵染細菌的時候 最終得到的放射性物質就在沉澱中 那就是dna

這是最原始的 赫爾系和才思的實驗圖 左邊標記的就是蛋白質  也就是出現在上清液中

右圖標記的就是dna  也就是沉澱

13樓:流浪江湖月

他們回答的都不對,我是高二的,生物一般都90分以上,所以你要相信我的答案:沉澱是大腸桿菌(裡面有複製增殖的子代噬菌體),而上清液是親代噬菌體留下的蛋白質外殼。所以當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首先你得弄清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而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蛋白質外殼留在了大腸桿菌細胞外,只有噬菌體的dna進入細胞,繁殖出子代噬菌體。

所以如果是用35p標記噬菌體,那麼子代噬菌體中有放射性(也就是沉澱物中有放射性);如果是用32s標記噬菌體,那麼就是上清液有放射性。。。。。。。。。。我發誓我的答案100%正確,不信你可以對照著書本關於放射性的位置來看~

14樓:王倬榕

大腸桿菌重,因此沉澱是未被裂解的大腸桿菌,主要含被硫35標記的蛋白。噬菌體輕,因此上清液是子代的噬菌體,含有大量被磷32標記的dna。望採納,若有不解歡迎追問

15樓:海_帶

沉澱物是未被裂解的大腸桿菌,其主要含被硫35標記的蛋白。因為噬菌體輕,因此上清液是含有大量被磷32標記的dna的子代噬菌體。現在理解了麼?望採納

16樓:匿名使用者

沉澱是指溶液中難溶解的固體物質從溶液中發布,而上清液應該是指懸濁液離心或自然沉澱後上方沒有雜質的清澈液體。

17樓:不浪漫

上清夜為蛋白質外殼

沉澱為被清然的細菌,含有噬菌體的dna

18樓:匿名使用者

哎,時間短了沒進去,時間長了都出來了,具體題目具體答案吧

關於「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分別用

a 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養基分別培養細菌,再在其中培養噬 版菌體,不能同時培權養,a錯誤 b 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只能進行適宜時間的保溫培養,如果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細菌會破裂釋放出子代噬菌體,影響實驗結果,b錯誤 c 用35s標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誤差分析 上清液和沉澱物中為何都有放射性

1.1 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澱物中應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後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卻比理論值略低。原因有二 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後分布於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為什麼說明DNA是遺傳物質

實驗現象表明在噬菌體增殖的過程中,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噬菌體是靠它的dna增殖的。同時子代噬菌體中發現了發射性,說dna在親子代間具有連續性。所以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 加了個油的 這個實驗的highlight就是說t2噬菌體能夠完全分離為蛋白質外殼和中心核酸部分!這樣就使得標記之後能夠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