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層距地面多少公尺,大氣層離地面有多少公尺?

2022-03-07 05:44:02 字數 5253 閱讀 7511

1樓:範公瑾

大氣層緊貼地面。

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公尺。對流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乎都在這一層內存在。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公升高1000公尺,溫度下降5~6℃。

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公尺。

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並且在30千公尺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公尺,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公尺。暖層最突出的特徵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公升高,故稱暖層。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層,即臭氧層和電離層。臭氧層距地面20至30千公尺,實際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這一層主要是由於氧分子受太陽光的紫外線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變成了臭氧。

電離層很厚,大約距地球表面80千公尺以上。電離層是高空中的氣體,被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電離成帶電荷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及部分自由電子形成的。電離層對電磁波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電磁短波能被電離層反射回地面的特點,來實現電磁波的遠距離通訊。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里左右。

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

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謝謝!

2樓:月族部落

從地面到2000---3000千公尺的高空,大氣的密度已與星際空間的密度非常接近.這裡的一些高速度運動的空氣質點經常散逸到宇宙空間去,這個高度可看做地球大氣的上界。

3樓:布易文禮娜

大氣層(atmosphere)

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公尺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4樓:冰是睡著的水

20000左右,之間分了好多層

5樓:匿名使用者

大氣上界1200km

大氣層離地面有多少公尺?

6樓:叫那個不知道

大氣層緊貼地面。

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氣象科學上根據

大氣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一般把大氣層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層、暖層和逸散層.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

①對流層: ‍

從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範圍內稱為對流層。對流層的厚度隨地區和季節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約為15公里,在高緯度和中緯度地區為8~12公里。

②平流層:

從對流層頂至55公里高度範圍內稱為平流層。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臭氧層就包括在平流層內,臭氧量從對流層頂開始增加,至22~25公里處達到極大值,然後減少,到平流層頂就微乎其微了。

③中層:

平流層頂至85公里範圍內稱為中層,也稱中間層。

④暖層:

中層頂至800公里範圍內稱為暖層,也稱電離層。這一層空氣密度很小,氣體在宇宙射線作用下處於電離狀態。

⑤逸散層:

暖層頂以上的大氣統稱為逸散層,也稱外層。該層大氣極為稀薄,氣溫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有的高速運動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稱為逸散層。

擴充套件資料

大氣層(atmosphere),氣象學專業術語,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

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

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公尺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地球大氣圈的成分和各組分的分壓有著極其複雜的演化過程。地球不同於金星和火星。金星的質量近於地球,由於距太陽較近,表面溫度高,內部除氣所產生的水蒸氣不能在表面凝結成水圈,co2、so2、h2s、no、no2等積累滯留在大氣圈內形成稠密的co2大氣圈。

火星距太陽較地球遠,表面溫度低,加之質量較小,氣體易於逃逸,火星內部除氣過程發布的氣體,不能凝結成水體,只能形成極稀薄的co2大氣圈。

地球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具有協調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地球內部除氣作用發布的主要氣體為水蒸氣、co2、co、hcl、ci2、hf、hbr、h2s、s、so2、n2、h2、h、o2、ch4、nh3和稀有氣體等。

參考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大氣層,氣象學專業術語,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公尺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

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公尺。

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公尺。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

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公尺,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公尺,最突出的特徵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公升高,故稱暖層。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參考資料

8樓:手機使用者

對流層 11公里

平流層 80公里

電離層 800~1000公里

擴充套件層 3000公里

「大氣層」分為幾層,高度各是多少?

9樓:浮流年

1、對流層:從地面到10-12千公尺以內的這一層空氣。

2、平流層:在對流層的上面,直到大約50千公尺高的這一層。

3、中間層:從平流層以上到80千公尺這一層,有人稱它為中間層。

4、熱層:在80千公尺以上,到500千公尺左右這一層的空間,叫做熱層。

5、電離層:從地面以上大約50千公尺開始,到大約1000千公尺高的這一層,叫做電離層。

6、外大氣層:在離地面500千公尺以上的叫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

大氣層分為幾層

大氣層(aerosphere) 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汽。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公尺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 :這乙個層次從地面向上,直到10千公尺左右的範圍,是大氣層的最底層。在這個範圍內,大氣的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不斷下降。

在11千公尺附近,溫度下降到-55℃。在這層裡,大氣活動異常激烈,或者上公升,或者下降,甚至還會翻滾。正是由於這些不斷變化著的大氣運動,形成了多種多樣複雜的天氣變化,風、雲、雨、雪、霧、露、雷、雹也多發生在這個層次裡,所以也有人稱這層為氣象層。

這層的頂叫對流層頂。

平流層: 從對流層頂向上到55千公尺附近。在這個範圍裡,溫度不再像對流層裡那樣不斷下降了,它開始幾乎不發生變化,然後隨高度增加又增加,到平流層頂溫度可達-3~17℃。

這裡空氣成分幾乎不變,水汽與塵埃幾乎不存在,所以這裡經常是晴空萬里,能見度高。平流層中臭氧比較集中,在25千公尺高處臭氧最多,形成了所謂臭氧層,臭氧能強烈地吸收紫外線,它對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

熱層 :從中層大氣向上,也就是從80千公尺到500千公尺左右的範圍,這裡溫度隨高度迅速上公升,可達到1000~2000℃。所以稱為熱層。在這裡空氣高度稀薄,而且多處在高度電離狀態。

電離層 :除了以上的分層外,科學家根據大氣電離狀態,又將60千公尺以上的大氣層稱為電離層,電離層在遠距離無線電通訊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線電波借助於在地面和電離層之間的多次反射而傳播,實現了遠距離的無線電通訊。人們形容電離層為「一面反射電波的鏡子」。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文名大氣層

外文名atmosphere

屬性地球構造

厚度1000千公尺以上

分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等

大氣層距離地面多少公尺

11樓:職場小超

大氣層離地面有300千公尺左右。因為大氣層是乙個漸變的過程,所以大氣層幾乎沒有乙個準確的界線,而且300千公尺以上是衛星軌道層,同時大氣層的大氣密度可以忽略不計,比如衛星就是對那裡的大氣忽略不計。

按照溫度的變化規律,地球的大氣層一共分為五層,包括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散逸層。由於測量不同高度的大氣層,需要人類或者飛行器能達到相應的高度,因此測量不同高度的大氣層和人類航空太空飛行器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

擴充套件資料

總的來說根據不同高度溫度的變化,科學家把大氣層一共分為五層,包括對流層(0-10km左右),平流層(10-50km左右),中間層(50-85km左右),熱層(80-800km左右),散逸層(800-2000或者3000km左右)。

一般飛機的巡航高度就在對流層和平流層的交界處附近,溫度比較低,但是如果再往高處飛的話,會進入平流層。由於平流層存在大量的臭氧,因此會吸收大量的紫外線輻射,溫度就會逐漸公升高而不是下降。

另外,不同層面的分界並不是很明顯,會受不同的經緯度的影響,因此給出的數值也是乙個估計,不同文獻上也可能會有一些差別,但是總體不會差很多。因此說地球大氣層的厚度在1000-3000千公尺之間都是可以接受的。

什麼是大氣層,大氣層是什麼?

地球大氣層 簡單的說,環繞在地球周圍的空氣,叫大氣層。大氣圈的範圍很廣,從地面一直伸展到遙遠的太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

地球自轉對大氣層的影響

當然是轉速越快,大氣層越厚了喲。因為地球對大氣有一定的萬有引力其方向 是指向球心的,同時又因為地球的自轉,會產生離心力。這兩個力的夾角大於等於90度,小於等於180度。因此其合力就會小於萬有引力,所以地球的轉速越快其合力就越小,大氣就會遠離地球,也就變得越厚。與其引力相平衡的力當然是地球對其的支援力...

地球周圍大氣層為什麼不會散開

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即便是空氣也是有質量的,它也受到地球對他的引力 大傻子 受到萬有引力,和它們自身的相互作用。使得它們不會散開來 因為氣體本身的質量就很小,所以他們相互間的引力就不小了,所以不會散開 大氣層 aerosphere 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