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封建制度與帝國有什麼區別?越完整越好,謝謝

2022-02-01 20:17:36 字數 4810 閱讀 2927

1樓:匿名使用者

1)在西方封建社會的大部分時期中,領主占有制是佔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它有三特點:1)逐級分封2)領地世代相襲3)剝削手段是把田產分為份地和保有地,農奴不僅要耕種份地維持生活,同時還需要無償為

領主耕種保有地

2)我國封建社會佔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特點:1)允許土地買賣2)獲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購買3)通過收繳地租方式榨取農民的剩餘勞動

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外研究者提出「李約瑟之謎」又名「李約瑟難題」,其內容是:在公元一至十五世紀,中國科學技術遙遙領先於西方,而為何到了近代卻沒有向近**論科學的演變?李約瑟認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近代卻落後了的根本原因有兩點:

第一,在中國,真正的封建主義並不存在,中國大一統以後的封建制度是一種「官僚封建制度」,束縛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第二,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上述情況的發生。他說,歐洲沒有季風氣候,以及沒有中國所有的那些特別的河流與山脈,因此歐洲人不需要建造巨大的水利網。而中國人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得去修建水利網,而且必須從整體治理,才能解決水患問題。

水利網超出了任何乙個封建領主的領地,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中國,封建主義讓位給中國官僚式的文明。李約瑟從氣候、雨量、地理、經濟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分析了中國文明不同於歐洲文明的原因。最後他做出結論:

「如果中國人有歐美的具體環境,而不是處於乙個廣大的、北面被沙漠切斷,西面是寒冷的雪山,南面是叢林,東面是寬廣的海洋的這樣乙個地區,那情況將會完全不同。我將大膽斷言,情況將完全改變。那將是中國人,而不是歐洲人發明科學技術和資本主義。

歷史上偉大人物的名字將是中國人的名字,而不是伽利略、牛頓和哈維等人的名字。」李約瑟甚至說,如果那樣,將是歐洲人學習中國的象形文本,以便學習科學技術,而不是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語言。

可見,李約瑟雖然看到了中西方封建社會的不同,當最後還是把原因都歸結為中西方有不同的地理環境上了,由於陷入了地理環境決定論的泥潭,李約瑟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正確的解釋,西歐率先發生現代化的轉變是由許多原因決定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任何細小的差別,都可能導致東西方產生巨大的差距,這些微小的差別積累起來,便形成了今天的這種狀況。

綜合敘述:

中西方封建社會的不同

中西方的差別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但這些差別不算大。中西方的差別加大是從第一次產業革命(金屬工具代替石器)後開始的。人類進入金屬器時代以後,生產力得到很快的發展,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畜牧業的分工。

在土地肥沃,降水充足的地方,人們主要從事農業,過定居生活;在降水少的遼闊草原地帶,人們主要從事畜牧業,逐水而居。這樣逐漸形成兩種從事不同生產的地區,即農耕世界與游牧世界。

西元前2023年代至西元前2023年代末,亞歐大陸上的農耕地帶,由東向西依次為東亞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印度支那半島,南亞的恆河、印度河流域,西亞的阿富汗、伊朗、兩河流域、地中海東岸,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部分中歐地區和西歐地區。這個地區橫亙於亞歐大陸兩端之間,形成一條偏南長弧形、地處溫帶和熱帶的河流平原和山谷地區,是亞歐大陸上的農耕世界。此外,與亞歐大陸鄰近的地中海南岸的北非也是農業地區。

與這條弧形地區幾乎平行的游牧世界偏北,東起西伯利亞,經中國東北、蒙古、中亞細亞、鹹海和黑海以北地區、俄羅斯南部,直到中歐東部,地處乾旱寒冷的草原地帶。興安嶺、燕山、陰山、祁連山、崑崙山、興都庫什山、高加索山、喀爾巴阡山,大致構成了這兩個世界的分界線。

農耕世界與游牧世界有很大的差異,農耕世界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高於游牧世界。大河流域的廣闊原野,土地鬆軟而肥沃,水源充沛。牛耕與金屬農具的使用,以及興修水利,耕地面積不斷擴大,使農民獲得好收成,衣食物資較豐富。

居民安居樂業,生活自己自足。同時,社會上也有一部分人從事非農業,如手工業、商業、文化藝術、宗教祭祀等,產生了市集和城鎮。在游牧世界,人們賴以生存的是粗放的畜牧業,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產品有限,為了尋找新的牧場,需要經常遷徙。

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農業地區較早進入文明社會,出現了官僚機構和國家,階級矛盾尖銳。游牧地區生產力發展緩慢,生產活動單一,社會管理機構也比較簡單,長期儲存著氏族部落關係,社會矛盾比較緩和。游牧民族飼養馬匹,並用馬拉戰車,這樣使其機動性、戰鬥力大大加強。

游牧民族勇猛善戰,全民皆兵,在其首領的統帥下,行如狂飆,勢不可擋,往往對農耕世界形成威脅。 這些游牧民族經常南下掠奪農耕民族的財產和人口,農耕民族與他們做了長久而艱苦的鬥爭。

大約在公元2世紀左右,亞歐北非上古先進農耕地區的奴隸制度盛極而衰,封建關係在逐漸滋長,社會矛盾日趨尖銳複雜,中華東漢帝國、東西羅馬帝國和波斯薩珊帝國等大國的邊境防禦力量嚴重削弱,許多處於原始社會解體階段的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大舉入主農耕地區,爭相建立政權,釀成「民族大遷徙」浪潮。羅馬帝國和中華漢帝國都遭到了蠻族的入侵,但結果是不同的。羅馬帝國最終被消滅,而漢帝國卻頑強地生存下來,並在漢武帝時將匈奴打敗。

因此,此後崛起的幾個新興帝國,如中華隋唐帝國、加洛林帝國、拜占廷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他們的封建制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是由先進農耕地區的封建關係,與游牧或半游牧部族注入的原始社會解體時期的社會關係相互作用形成的。只是因為諸農耕地區先前的具體社會狀況有所不同,各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在入主地區所處地位及其原始社會解體狀況亦千差萬別,在這些新興大國所確立的封建制度也便採取不同形式,分別屬於封建制度的不同型別,封建經濟結構、政治體制與文化模式等都各有特點。 農耕民族戰勝了游牧、半游牧民族,其形成的封建制度是由農耕地區長期發展形成的先進而穩定的封建地主制,也就是李約瑟所說的官僚封建主義。

游牧、半游牧民族戰勝了農耕民族,其建立的封建制度也是符合游牧部落特點的、落後而不穩定的封建領主制。

誰知道 在中世紀 日本的封建制度和歐洲的封建制度有什麼區別? 50

歐洲的封建制度怎麼比較混亂,誰能告訴我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歐洲首先在最早的時候沒有民族概念。就好像我們的戰國時期,我是楚國人,但是在楚國不受重用,我就可以跑到秦國去,高興的話順便滅了楚國也ok。歐洲這個時候處於一種野蠻粗放的政治狀態。

乙個大的家族,只要佔了一塊兒地建乙個城堡再招幾十個騎士就可以建立乙個王國,這種王國大的方圓幾十公里,小的就是幾公里。所以我們總是聽到故事是這麼說的,很久很久以前,歐洲有乙個公主怎麼樣怎麼樣。幾個小王國可以成立乙個聯盟推舉乙個人當大國王一致對外。

這個就是現代意義上國家的雛形,而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一次世界大戰前才崩潰。

歐洲首先教皇是宗教領袖,國王或者皇帝是政治領袖,按照我們國內的比較的話就是雙首長制,比如我們有市長,還有個市委書記,乙個城市倆人說了算。教皇和當地國王基本上是一人管一半天下,有事兒大家商量著來。但是由於教皇就乙個,控制著半個歐洲,而國王有幾千個,所以在一對一的談判過程中,教皇一半都是強勢。

在古代歐洲,地方行政上的最高領導人叫國王或者公爵或者大公,本質一樣但級別不同,就比如我們有副省級市,地級市和縣級市一樣,但大家都叫市長。在古代歐洲,只有身為羅馬帝國皇室的後裔的國王才有資格成為皇帝,比如君士坦丁大帝,他就是羅馬皇帝。還有奧地利皇帝,他是東羅馬皇族的分支。

英國女王很牛逼,但是他家和羅馬皇帝怎麼都靠不到一起,所以再怎麼著也是英國女王,當不了女皇。

到了近代,就出問題了。政治領袖們嫌宗教領袖們管的事兒太多了,於是就把教皇和他的手下趕回了梵蒂岡念經去了,這個就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之後那些國王們覺得自己牛逼大發了,於是紛紛把自個兒公升級了,都自稱皇帝了,比如德意志皇帝,瑞典皇帝,義大利皇帝,俄羅斯皇帝等等。

再後來乙個叫拿破崙的娃來了,發現是個人都是皇帝,於是把底下一幫子守舊派給扔到塞納河裡餵魚了,也當上了皇帝。這時候英國人急了,他們和法國是宿敵,法國人當皇帝了他當國王那豈不是低人一等?但是英國國王還沒牛逼到把英國的守舊派給扔到泰晤士河裡的程度。

恰巧這時候英國的殖民地印度的最後乙個皇帝死了,於是英國人順勢把印度給收歸國有了,英國女王登基成為印度皇帝,於是英國女王的頭銜就是,「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愛爾蘭女王,大不列顛及其殖民地的守護者,印度皇帝」,簡稱英國皇帝或者英國女皇。但是好景不長,2023年印度獨立當了共和國,英國人最後又只能當國王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是這樣的,歐洲封建制度是比較典型的封建制度,和中國的相比更加純粹(中國周朝以後就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制了),封建就是封邦建國的簡稱,歐洲的國家大多數都是以城為國,一城就是一邦,以德意志為例,德意志第一帝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分「公國」、「侯國」、「自由市」等大大小小300多個相對獨立的邦國,比如威廉二世,他即是德意志帝國的皇帝,也是普魯士國王。

你問為什麼拿破崙可以加冕稱帝?只有統治著多個王國的人才有資格加冕為皇帝,當時,大半個歐洲都在拿破崙的統治或保護之下,所以他才敢讓教皇給他加冕。

教皇統治歐洲那是文藝復興之前的事兒了,歐洲宗教改革之後,神權就被削弱了,所以你看現在教皇也不稱教皇了,叫教宗。

西歐的封建制度與中國的封建制度有什麼區別?

4樓:移動智囊團

當然有區別,西歐封建制度下存在農奴,他們沒任何人身自由,是莊園主的財產,和奴隸相比只不過是專業性更強(奴隸什麼都得幹,而農奴更多時候只幹農活);而中國封建制度下不存在奴隸或農奴,只有因貧苦而被迫給地主幹活的長工,他們不是地主的所謂財產,處境比西歐的農奴好些。此外那時的西歐有一句話叫「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封建制度下的中國強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才疏學淺,暫時知道這麼多,望採納。

5樓:終極至尊

蕗↗﹎нuнu,我有點不同意你的看法,中國的確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長城不是天然形成的吧?西歐有廣袤的平原,成片的丘陵,發展大地主似得這沒錯,可是並不是地理位置構成的。

歐洲主要是在路上**和航海事業上有所發展,這樣的話就基本形成了乙個商業體系,可以有自己的**站,但是我們中國呢,不贊成經商,只是死板的發展農業,這也難怪,再說西歐,他在**的同時也引進了中國的先進技術,中國人倒是大方的告訴他們了。西歐也的確是在中國與鄰國的不斷碰撞中發展的,沒有我們的基本技術,他們也不會好到**去,但是這還是要怪當時的宮廷,不支援發明、發現,導致了後來中國的不思進取,又發展為關上國門,所以才會落後。要知道,中國有一千多年都是世界第一的。

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有什麼區別,西歐的封建制度與中國的封建制度有什麼區別?

封建制度 feudali 簡稱封建或封建制,是一種社會制度。狹義的封建制指分封制,版而廣義的封建制度權。封建制度是中古時代主要的經濟與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是社會組織形式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包括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主義制度。而封建帝制,主要是封建的帝王 制度,只是以個政治...

我國的封建制度結束於什麼時候,我國的封建制度什麼時候結束的

秦朝,也就是秦始皇之前的是奴隸制社會,秦始皇以後一直到清朝都是封建社會,結束時間是1911年,封建社會的覆滅就象徵著封建制度的覆滅,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就開始深入人心了 我國的封建制度什麼時候結束的 中國的封建制度 指政治制度,經濟上的表現要開始於戰國時期,結束於土地改革。正式開始於西元前221...

唐朝節度使制度與周王朝封建制度的優缺點

諸侯是屬國私有,軍政絕對的權威,節度使只是節制下屬地方軍政,稅收什麼的都是國有的。就是權利的制衡不同 節度使設立之初是乙個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鑑於唐時期對外戰爭次數頻仍,在邊鎮推行節度使制度是有好處的,就像投名狀裡面李連杰說的 你要記住,軍隊裡只能有乙個頭。乙個頭 的軍鎮在面對外族入侵時,效率自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