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事情和情節是真的嗎,《三國演義》中有哪些情節,是與真實的歷史不同的虛假資訊?

2022-01-19 22:33:08 字數 6376 閱讀 9664

1樓:

《三國演義》取材於三國歷史,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歷史在這裡只不過是乙個故事框架,乙個時空斷限。歷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歷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

它不再像歷史典籍那樣去真實地記錄歷史、敘述歷史,而是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去塑造歷史、虛構歷史,把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愛憎、對歷史規律的把握和對歷史精神的闡釋全都融合到一起,將三國歷史加以演義、虛構、渲染,或者改頭換面。由於**藝術本身的侷限,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只是選取了三國歷史上最具藝術效果的方面棗軍事鬥爭,而對同樣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政治改革和經濟措施則沒有涉及。   具體而論《三國演義》的歷史真實性,有人開了個七分真三分假的單子。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歷史是歷史,不好用派比例的辦法來區別真假。如果要派個比例,我認為從歷史科學的角度嚴格要求,《三國演義》最多只有五分真。

與三國歷史的真實相比,《三國演義》中的史事經過、典章制度、生活習俗、人物功過、人物性格、官制、禮儀、時間、地域等或是不準確,或是弄錯,或是有意虛構,或是過分渲染,因而似真非真,真假並存。尤其是書中所記典章制度、生活習俗等,大量是作者生活在其中的元明時代的,與三國的實際情形相差很遠。譬如坐姿,在《三國演義》中人物都垂腳高坐凳椅,而歷史研究表明,三國時期人們普遍跪坐,即使是婦女梳妝,也都是跪坐進行,到了唐末五代以後,由於胡床的傳入,坐姿和坐具才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

在拍攝電視劇集《三國演義》時,總導演採納了我提出的跪坐的建議,增加了時代感。下面,我舉幾個典型人物的例子,更能清楚地辨明《三國演義》和三國歷史的差別:

一是與諸葛亮有關的「空城計」和「死諸葛走生仲達」。「空城計」完全是虛構的,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衝三事」,但它是假的。

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死諸葛走生仲達」的依據是《漢晉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漢晉春秋》的記載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

兩車相近時,蜀軍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欲向魏軍」,司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當時在魏軍中就傳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話。蜀軍「入谷然後發喪」。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蜀軍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著諸葛亮木偶像,司馬懿疑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二是關羽的一生事蹟。《三國志》中對關羽的記載很簡單,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贈給關羽的美名最多,對關羽的一生事蹟虛構得也最多。如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等都是假的。

至於關羽死後在玉泉山顯聖、並活捉呂蒙使其斃命,則純粹是封建迷信。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關羽放水淹七軍事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

《三國志》中的《關羽傳》和《於禁傳》都寫得很清楚: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關羽所帶的荊州水軍適應這種天氣,而於禁、龐德帶的是北方軍,不適應水戰,被洪水衝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殺。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關羽料定秋雨季節必有大水,先堵住低濕地帶,自居高處,然後「放水淹七軍」。

三是為醜化曹操而故意歪曲史實。如赤壁之戰是一場遭遇戰,《三國志》的《武帝紀》、《周瑜傳》等寫的是兩軍相遇於赤壁,曹軍大疫,初戰不利,乃引軍還。而《三國演義》則將它無限誇大。

又如曹軍潼關戰馬超事,戰鬥確實很激烈,但是《三國演義》寫曹操割鬚棄袍乃得脫則完全是為醜化他。實際上,潼關大戰,曹操是贏家。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準確的說是不全是,羅貫中根據歷史陳壽的《三國志》為依據,三分歷史氣七分構,《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

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條基本原則。**中運用這一原則的最好說明,就是向來人們所謂的「三絕」,即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

**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爭中,放在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來塑造。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複雜的性格。

2.它長於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最為出色。

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轉化等等,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悽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

3.它的結構,既巨集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

因此,在結構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難的。可是作者卻能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各回能獨立成篇,全書又是乙個完整的藝術整體。這主要得力於作者構思的巨集偉而嚴密。

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鬥爭為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

3樓:天地一沙の鷗

7分實3分假,雖然裡面點綴了很多虛假的事件,但小羅還是尊重客觀歷史的,那些增加的虛假事件並未能影響三國演義各種事件的結局。

比如官渡之戰曹操勝袁紹,赤壁之戰孫劉聯手勝曹操,再或者天下歸晉。也許他們有很多小地方和史實不同,但羅造假是有自己的底線的,我們可以稱這種造假為藝術點綴,正是新增這些虛假事件才使得三國裡面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更加有趣和耐人尋味。

你說的例子當中只有北伐有證可考。

4樓:

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都是無中生有,五次北伐是真的

三國演義是將三國歷史**化的文學作品,與正史出入非常大

5樓:我是乙個小壞

是的,但有一點,書是人寫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就有個人情感和藝術加工在裡面,建議讀史書累,例如三國志。

6樓:戰慄地貴公子

有真有假。大部分看起來很玄乎的其實都是假的,尤其是關於諸葛亮的,很多都是假的。建議要了解正史的話,建議去看陳壽的《三國志》

7樓:

部分是虛構和假象的,空城是假,魏延造反是假,左慈,於吉,南華,關羽追魂是假

8樓:帥帥0獅子

您的回答會被數十乃至數萬的網友學習和參考,所以請一定對自己的回答負責,盡可能保障您的回答準確、詳細和有效

9樓:杜丶澤灬華

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都是假的。

諸葛出祁山是真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故意放走曹操,曹操並不是贏家。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真有假,連食療都有假,還指望**史真的嗎?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情節,是與真實的歷史不同的虛假資訊?

12樓:娛樂也優雅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電視型別都是很多的,但是很多電視劇集都是純屬虛構的,就算它是根據**或者是名著出演的電視劇集,也是會有虛構在裡面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集,看一下電視裡面哪些情節跟歷史是不相符合的?

電視劇集《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相信很多人都是聽過,但是在歷史上卻是沒有這乙個情節的,歷史上描述的是張飛和關羽只把劉備稱為兄長,並沒有說他們是通過桃園三結義來稱兄道弟的,還有鞭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張飛的**只是「茅」 ,呂布並不是丁原的義子,電視劇集裡面都是亂套的親緣關係,還有呂布不是一介武夫,而且,他還是丁原的主簿,所以,他也是懂一些謀略的。

還有就是曹操殺董卓的事情,這件事情曹操並不知情,而是曹操手下的文官策劃的,但是,他們的計謀卻沒有得逞。趙雲投靠公孫瓚後,並沒有上過戰場,而後來他是因為自己的兄長死了而返鄉,這些情節在電視劇集中並不是這一回事的。

還有歷史上並沒有貂蟬這一號人,董卓是王允利用呂布所殺的,還有管亥是死在戰場上的,並不是關羽所殺,文醜也不是關羽所殺。而趙雲並不是裴元紹介紹給劉備的,趙雲是在鄴城見到的劉備。還有就是楊修並不是死在漢中軍營,而是在返回中原的時候去世的。

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並非養子。

以上只是《三國演義》電視劇集中一些不符合歷史情節的例子而已,其實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了解一下。

13樓:裊裊帶你讀書

《三國演義》裡面虛構的故事情節其實還是挺多的。像我們熟知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其實並沒有諸葛亮的參與。

14樓:火鍋喵咪

《三國演義》畢竟是**,為了突出人物性格,渲染人物歷史背景,所以和真實的歷史還是有所不同,比如魏國大臣王朗的真實歷史與**裡的內容有些出入。

15樓:情感導師墨無憂

有乙個學者說過,《三國志》裡的描述,七分實三分虛。其中有若干例子可以證明,比如佩黃巾張角舉大義,這件事是實。比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這件事是虛。比如斬黃巾英雄首立功,這件事是虛。

16樓:沉吟子卿

《三國演義》中將諸葛亮神化了,在諸葛亮的做出的許多計謀中,有一些不是他本人所做或者是首創的,草船借箭在歷史上是周瑜所想的計謀。空城計這個計謀第乙個運用的是曹操。

17樓:黛西

個人認為最為不同的是周瑜的形象,其實周瑜是三國無雙,很有才幹的乙個英雄豪傑,但是被寫成是心胸狹隘的小人,最後被活活氣死。

18樓:

五虎上將本來是四虎,趙雲屬於諸葛亮手下將領,不是劉備的手下,後面一直沒打過先鋒,所以蜀國四虎上將。

19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覺得最有名的不同就是張飛的形象了,根據史書記載,張飛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心思細膩,算得上足智多謀,並不是**中的莽夫形象。

20樓:茂小貓茂

其他不是很了解,就是覺得把諸葛亮寫得太神了,感覺他有預知能力,而且能讀懂每乙個人的心思。

21樓:意難平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劉備這個歷史人物了,因為在歷史上劉備還是做過了很多的錯事的,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把劉備塑造的過於正派了。

三國演義中那些故事或情節是虛構的?

22樓:筱鴨電影

借東風、溫酒斬華雄、上方谷之戰、揮淚斬馬謖、鳳儀亭等。

1、借東風

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也並沒有呼風喚雨之能,指揮赤壁之戰的人是周瑜,東風是長江上的一種自然現象,長期在當地操練水軍的周瑜和黃蓋對什麼時候起東風非常清楚,他們聰明地抓住了這一戰機打敗了曹軍,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寬廣,與演義描寫不同。

不過《三國演義》本屬**,此段諸葛亮神壇作法借東風一事,後世有兩種看法:一方認為是書中諸葛亮以法術借來東風,作者編撰以塑造豐滿其神機妙算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認為書中實際上並未正面直接明言諸葛亮以法術借來東風,只是以豐富的氣象學知識**到會有東風,因此諸葛亮在七星壇上只是裝腔作勢裝作使用法術,同時震懾江東。

書中提及作法借東風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對話中說起,並無作者敘述行文直接確認是法術所為。

2、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huà)雄」描述的是: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后,殘暴不仁、擅權於朝堂。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3、上方谷之戰

**《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在上方谷的一次戰鬥,這次戰鬥後,諸葛亮因勞成疾病逝。

這次戰鬥諸葛亮用智慧型火困司馬懿一家,可惜蒼天助曹不助漢,在這大火圍困到司馬懿一家時,忽然天降大雨讓司馬懿逃脫。

4、鳳儀亭

「鳳儀亭」故事出於《三國演義》,又名「梳妝擲戟」,講述了貂蟬和呂布二人在鳳儀亭私會,被董卓撞破的故事。經過鳳儀亭事件,董、呂二人徹底反目成仇,呂布下了殺董卓的決心。

5、揮淚斬馬謖

揮淚斬馬謖,一說是《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

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因為,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也有說諸葛亮斬馬謖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歷史上在街亭失守後,馬謖根本沒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獄裡了。

馬謖在失街亭後並沒有像廣為流傳的那樣去諸葛亮那裡自縛請罪,恰恰相反,他選擇了逃跑。後來,馬謖被子均輯捕歸案,諸葛亮判處死刑。但還沒有來得及執行,馬謖就在獄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揮淚斬馬謖的事。

與馬謖關係很好的向朗(向寵的叔父),在馬謖潛逃後,因知情不報而被革職,無所事事達二十年之久。

三國演義人物和情節都是真的嗎,《三國演義》裡的事情和情節是真的嗎

三國演義 取材於三國歷史,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歷史在這裡只不過是乙個故事框架,乙個時空斷限。歷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歷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它不再像歷史典籍那樣去真實地記錄歷史 敘述歷史,而是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去塑造歷史 虛構歷史,把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愛憎 對歷史規律的把握和對歷史精神的闡釋全都融合到一起,...

三國演義是否是真的,三國演義中的人是否真的存在?

夢幻小天使 三國演義 裡面的人物是真的,但是呢他的。但是有一些歷史事件不是真的,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 三國演義 對於長城的描寫其實是非常的錯誤的,準確來說曹操其實是一個怎麼說呢,他應該是一個算是一個梟雄吧,但是 三國演義 裡面去把曹操給瞄準成一個奸雄,事實上我認為曹操是個很忠誠的人了,最起碼他沒有對...

三國演義的重要情節主要人物,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故事情節

火燒赤壁 孫劉聯軍和曹操的戰役。涉及人物諸葛亮,周瑜,曹操,涉及事件 周瑜打黃蓋,草船借箭,連環計等情節! 應該是曹操,是他的才能和雄心,從而促使整個事件 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回答問題 就都是些專業語言 我這麼告訴樓主吧 三國分為 黃巾之亂 討伐董卓 群雄割據 三足鼎立 你就從中找主要角色 關鍵性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