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高祖太宗之類的稱號實在他們死後就封的嗎

2022-01-06 09:17:20 字數 6896 閱讀 7174

1樓:卡巴斯基的

高宗太宗之類是廟號,是皇帝死後他的臣子給的

還有尊號,比如聖賢,武德,仁孝等,尊號生前可以上,死後會追加,查閱歷史書你會發現這些一長串稱號

2樓:北若翠

高祖太宗之類的稱號是廟號,不是諡號。大多是死後就封的。但也有傳承了多少代制定出來的,如西漢劉詢為廟號為中宗皇帝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上的廟號。

明成祖的成祖廟號是死後一百多年後明朝嘉靖皇帝給的。

詳細資料看這裡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是死後給封的。(像曹操)

宋太宗是他死以後別人對他的稱呼,那身前呢,皇帝生前也有給自己封號嗎?

4樓:秦月如玉

生前是有bai

尊號(看上du去有些像諡號,zhi

但是是生前臣僚上dao的尊號)的,專如宋太宗的尊號是屬:應運統天聖明文武皇帝(見《宋史》卷四,《太宗紀一》,中華書局點校本,第59頁。)另外在宋代的皇帝,一般稱之為;

官家(這是宋代特有的稱呼)、今上、上(這是書面語稱呼) 陛下等用的最多的是 官家

5樓:匿名使用者

活著就叫天子、皇

copy帝、上bai、皇上、陛下,死

du後就看年代了:遠zhi古時代,黃帝

、炎帝dao都不是追號,這些是根據他們的特點稱乎他們的。再後來堯以後,則稱呼名字。比如堯就叫堯,舜就叫舜,禹就叫禹。

(有人按《史記》認為堯名叫放勳,舜名叫重華,禹名叫文命。但是按《尚書》,則這種說法不通。因為禹是「文命敷於四海」)。

再後如文王、武王則是諡號了。秦朝時,嬴政認為臣、子不可以對君、父進行評價,所以秦朝廢除諡號,規定就叫作「始皇」、「二世」、「三世」……「萬世」。漢朝恢復諡號,有些則還有廟號。

廟號高於諡號,因為諡號是對一生的總結,每個皇帝都有的;廟號則不然。到了唐代以後,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了,而諡號就越來越長,不方便稱呼,所以那時開始稱故皇帝的廟號,如「唐太宗、宋高宗、元世祖」等。明以後,基本上每個皇帝只有乙個年號,所以習慣上明以後的故皇帝都稱年號,如「洪武、康熙」等。

完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宋太宗是死後bai群臣給他上的諡du號,全名很長,簡zhi稱宋太宗,dao

皇帝一般很少給自己加封號,我版

門稱他們一權般稱年號

但是有皇帝給你加稱號比如說乾隆,自稱十全老人但是歷史上有個比較搞笑就是明朝武宗正德皇帝就是傳說中勾搭李鳳姐的那個,這個人活的比較奇特他給自己封管,如大將軍,北邊一有風吹草動,自己就下昭曰「北寇犯邊,著大將軍朱**統軍出征……「結果打了敗仗,自己卻說打了大勝仗,繼續加封,封」鎮國公「等官銜,但是這只是比較特殊的。。

7樓:匿名使用者

諡號廟號是繼任給前任抄封的

bai.皇帝在世時自稱朕(zhen)或我\吾,其長du輩(如太皇皇太后zhi\皇太后\太上皇)稱他為皇兒或dao皇帝,臣子們當皇帝的面稱他陛下或皇上,臣子們不當面時稱他為當今或萬歲爺.皇帝的名字在任何場合是不能說或寫的,否則罪大不敬.

8樓:匿名使用者

死後稱為太宗皇帝,一般皇帝的諡號和廟號都是死後下乙個皇帝定的,當然某些荒唐皇帝在自己活著的時候也會為自己定的說...宋太宗生前當然是稱呼他皇上啦~

9樓:匿名使用者

生前好像沒有給自己封號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諡號,廟號都是死後封的.

生前就是稱呼陛下,皇上...之類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生前也有給自己封號的,宋太宗是他死以後別人對他的稱呼不知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號(如:明成祖)是在生前還是死後得到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1:當然是身後的了。

2:生前稱呼年號的習慣是明清才有的。因為明清以前乙個皇帝的年號比較多,只有到明清時基本乙個皇帝只用乙個年號。

這個也只是表示時間。而現在用其年號代稱皇帝的名字,這是現在的習慣。當時很少採用,也是不敬的。

當時稱呼以前的皇帝一般稱呼是廟號加尊號。比如朱棣,在明代的後代的標準叫法叫成祖文皇帝,或者叫文皇帝,現在可以叫永樂皇帝、明成祖等等了。

3:明永樂帝朱棣全稱為「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其中成祖為其廟號,文為諡號;其餘則為尊號。

4:分清廟號、尊號、諡號、年號的不同和來由,就很容易明白了。更深一點的再明白每個號的命名原則就更清楚了。怎樣為宗怎樣為祖?怎樣為成?怎樣叫文?就更明白了。

那我就來補充一下。

所謂廟號,指的是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根據史書記載,廟號始於商代,漢代承襲了這種制度。漢景帝前元元年(西元前156年),承相申屠嘉等人上奏:

「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帝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崩;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景帝採納了這個建議。

漢代對於追尊廟號一事是權為慎重的,因此不少皇帝都沒有廟號。但是這種制度發屜到南北朝已經不是那麼嚴格了。從唐代開始,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是無帝不「宗」了。

追尊的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自漢代始,開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者「世祖」,這幾個稱呼其實無多大差別。例如劉邦為漢太祖,但也稱為漢高祖的。

開國皇帝之後的嗣君一般稱為「宗」,如唐中宗、宋神宗、明仁宗,清文宗等 廟號中的「祖」與「宗」,其意不是我們現在說的「祖宗」二字。

古人劉「祖」與「宗」的解釋是有區別的。對「祖」字有一種說法是;「始受命稱太祖」,「有功亦稱祖」。對「宗」字也有一種說法:「宗,尊也,有德可尊。」這些說法都比較接近事實。

另: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

參照諡法「成」的意思是:安民立政曰成

13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晉書·成帝紀》:「癸巳,帝崩於 西堂 ,時年二十二,葬 興平陵 ,廟號 顯宗 。」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

「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 漢 。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唐 顏真卿 《論元皇帝祧遷狀》:

「昔 漢 朝廷近古,不敢以私滅公,故 前漢 十二帝,為祖、宗者四而已。至 後漢 漸違經意,子孫以推美為先,自 光武 以下,皆有廟號,則祖、宗之名,莫不建也。」《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單錶 北宋 太祖 開基,傳至第八代天子,廟號 徽宗 。」

詳見

秦始皇生前就有廟號,其他均稱皇上

14樓:

成祖這是廟號,是死後臣子們根據一生的作為封的。生前成他就叫「皇上」「聖上」即可,因為就乙個皇帝。也有自己生前加稱號的,如秦始皇

15樓:

死後是廟號。活著的時候叫年號。明成祖是朱棣的廟號。朱棣的年號是永樂。

16樓:匿名使用者

明成祖這樣的稱號是廟號,是死後才有的。

萬曆、隆慶這類為年號,皇帝登基時就有了。

生前的時候稱呼「皇上」、「聖上」較多,年號用在了表明年份上,例如萬曆二年之類的。

17樓:向會楊

當然是死後的!

這個稱號的結構是這樣的,例「明」代表他所在的時期;「成」是從他一生的也集中總結的。像漢武帝,漢朝,因他平亂,擊退匈奴,一生成就較大且是武力為主,故後人稱他武帝!

18樓:也許鍾意你

那個不是稱號而是諡號,還有在元代以前乙個皇帝有多個年號。

19樓:曹松

那是諡號,只有皇帝死後根據其功績等一些方面而追加的!!!

20樓:永不乏謀之徐庶

不是 有的是在死後追諡的, 有的是自稱的 生前人們自然稱其皇上啦 或者天子

21樓:樹藤秋

死後太宗、成祖、宣宗之類是廟號~唐以後的皇帝多稱廟號

文帝、景帝、武帝是諡號,唐以前的皇帝用比較多

22樓:昨夜如夢

這些稱號都是在死後才有的。生前只能稱陛下、聖上、萬歲、官家、聖人……各朝各代都不一樣。

皇帝死後會由禮部**擬定乙個諡號,用來評價皇帝生前的能力和行為等。一般稱xx帝,或x皇帝,也有稱xx皇。x是諡號的專用字,從漢到清,字數越來越多,但是所用的字基本是在同一範圍的。

廟號則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是給有資格進入皇家宗廟——太廟的皇帝起的。唐以前一般是有治國有成績的皇帝才有廟號,而唐以後除亡國之君和短命皇帝外的每個皇帝都有廟號。祖一般只有乙個——開國皇帝(明朝朱棣是成祖,清朝有世祖和聖祖等極少的是例外),以後的大多稱宗。

顧名思義,「祖」、「宗」就是祖宗嘛。「祖」和「宗」前一般只有乙個字。

23樓:happy小甜心

這是諡號,如漢武帝,都是君主死後得到的

24樓:府月桂

哪秦始皇帝,怎麼講?

封建社會中皇帝的死後所封的稱號 代表著什麼意義啊

25樓:威能

1樓的「寫」了那麼多,我沒什麼補充的了。。。。皇帝的諡號是很長的。。20到30字的。。前面的都是廢話。。只有那個「武」的是最主要的

古代是怎麼給死後的皇帝加封諡號的?

26樓:林若可

「諡號」最早產生於周朝,是皇帝死後,大臣們根據皇帝生前的所作所為,對他進行的封號,諡號帶有褒貶的含義。而「廟號」常常與「諡號」有所混淆,廟號是祭祀皇帝時所使用的稱號,「廟號」所含有的含義多是褒義的。

在唐朝以前,皇帝的稱謂大多為諡號,比如漢武帝、隋煬帝,唐以後的皇帝稱呼則多為廟號,比如明成祖,唐太宗等等。是的,一般來說「xx帝」這種以「帝字」結尾的便是諡號,而「xx宗」「xx祖」這種則是廟號,根據年代的不同,諡號與廟號也會有所不同。

給皇帝取「諡號」也是十分講究,不可以亂取的,需嚴格按照皇帝生前的行為來判斷。諡號中常常會出現文、武、孝這樣的詞。比如漢武帝、魏武帝、宋武帝、齊武帝,「武」意味著這個皇帝生前威猛好鬥,有能力,又或者在為政期間開拓疆土,漢武帝劉徹,在擔任皇帝的期間,是西漢最輝煌的時期,魏武帝孟德,也就是曹操,親自指揮了數場戰爭,他不僅善於打戰,更精通依靠智力打巧戰。

而諡號帶「文」字的皇帝,例如漢文帝和隋文帝,更加注重安居樂業,民眾道德教化,文帝常常在武帝的襯托下顯得有些弱勢。

還有一些諡號帶有對皇帝的同情,比如29歲便去世的漢哀帝劉欣,17歲被鴆酒毒殺的唐哀帝,中國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僅一歲便早夭的漢殤帝劉隆。

到了明清時期,帝王的稱號以當時所在的年份的「年號」來進行稱呼,比如乾隆、光緒,這些都是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號。

27樓:波雁桃

諡號和廟號的規定

諡號(「?」,拼音:shì,音同「示」)為?

|??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乙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

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

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

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劉秀上廟號);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

厴廈硨牛?⒘?匚?

嘧諦⒄祿實郟ㄐ⒑偷哿跽厴廈硨牛?a磽?|?

h?有??ü皇帝有廟號:

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乙個人的一生做乙個概括的評價,象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衝帝、少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獻帝、順帝,那就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嘲笑了。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諡號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慈禧的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唐代宗的廟號由來

我們都知道,皇帝的廟號是繼位君臣根據其功績議定的。那麼傳位給自己兒子的唐代宗為什麼議定的廟號是「代宗」呢?覺得這個「代」字意味著代替,透露著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

有人就此衍生這樣乙個猜測說這是因為唐代宗兄弟情深,認為自己死去的弟弟——建寧王李??才是繼承皇位的人。不見得他繼位之後,追封了自己的弟弟為承天皇帝。

又有人說,其實這是因為他是庶長子,繼位名不正,以庶代嫡,繼承皇位,因此謂之代宗。但是這個說法站不住腳跟,因為代宗死後,其子繼任,議定「代宗」不是直接昭告天下這皇位來的不順,鼓動別人讓自己**嗎?

所以這個「代」其實是褒義的。據說本來他的廟號議定叫世宗的,因為平定安史之亂,有不世之功。不過因為要避李世民的諱。

又因為世代世代,其實意義差不多,就叫代宗好了。這在王夫之的《讀通鑑論》有講:「唐諱世,代宗猶言世宗,近人欲以加景皇帝,其不學如此。

」唐代宗的「代宗」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古代的皇帝稱皇后為梓童

建社會中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正妻皇后,統攝六宮,母儀天下,地位相當顯赫,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13839 但是皇后有乙個奇怪的稱號,常常被皇帝稱為或自稱為 梓童 梓童 之名是何意?對此人們頗費猜詳。據有的專家考證,梓童 原作 子童 最早見於...

什麼時期的帝王開始稱自己為朕,古代皇帝稱自己為寡人 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 朕 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在先秦時代,朕 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 朕 寡人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叫法,在先秦時候就有了,但是不是皇帝自稱的。到了秦朝,皇帝自稱為朕。朕 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

為什麼古代皇帝要稱自己為寡人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您復 中國古代的君制王有自己的專用稱呼,也就是不允許別人也這麼稱呼自己。在西元前221年之前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王朝 君主一般自稱 孤 寡人 這兩個稱呼在之後就只能用於諸侯王了。秦始皇開始,中國才有了 皇帝 皇帝自稱 朕 朕 的解釋就是 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古代君王常常自稱 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