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節的來歷,七夕節的來歷?

2022-01-03 00:07:50 字數 4791 閱讀 4724

1樓:弎斧子半

應該是祈巧節,就是在古時候,每年的七月初七,女孩子門都向天空禱告,祈求上天能讓他們變得心靈手巧,將來能是自己的丈夫喜歡。

2樓:古方紅糖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23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樓:推書人湘雪

乞巧節又被稱為「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曆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乙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

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七夕節的來歷?

4樓:次次次蛋黃公尺亞

一、七夕節來歷: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二、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

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喂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

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乙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乙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

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三、關於七夕節詩句: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杰《乞巧》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佚名《迢迢牽牛星》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杰《乞巧》

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張埜《奪錦標·七夕》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其二》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王建《七夕曲》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5樓:木木曰生光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物件,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型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公尺麵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各地的乞巧節習俗各不相同。

擴充套件資料

七夕節,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

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

「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型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乙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 

6樓:京城「老炮兒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織女是乙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祭拜就可以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

7樓:夏池彎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乙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拓展資料

七夕節,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

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

「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型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乙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七夕節的來歷,七夕節的來歷20字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 乞巧節 雙 七 七姐誕等,是乙個以 牛郎織女 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擴充套件資料 節日影響 日本日本的 七夕節 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 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延續了 乞巧 的風俗與...

什麼是七夕節,七夕節是什麼節日?

herehome之歌 七夕節在農曆的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是以愛情為主題的中國傳統節日。牛郎織女七月初七鵲橋相會是一直流傳的神話傳說,說只有在七月初七這一天觸犯天條的牛郎和織女才能隔著天河遠遠的見上一面,登上喜鵲搭建的鵲橋,得以相見。中國的 七夕節 隱晦的表達了兩情相悅,情人相聚,內涵而...

七夕節唯美的句子,七夕節的詩句唯美句子

1 七夕佳節今非昔比,牛郎天天相伴織女。跨越銀河輕而易舉,搭座鵲橋相應成趣。愛情不必一年一遇,愛你之心毋庸置疑。七夕情人節,讓我永遠陪伴你。2 七夕,話如蜜。男女相惜。自古恨別離。天涯海角夢裡。銀河無限鵲橋系。無分離長相依。鴻雁寄相思。3 你終是沒有成為我的織女。那能不能讓我變成一頭牛。一頭你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