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起源於東方還是西方,教育的起源和學校教育的產生

2021-12-20 14:27:49 字數 6059 閱讀 447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最初的、廣泛意義上的教育

教育和人類社會同時產生。但最初的教育是廣泛意義上的教育,它泛指老一輩對新生一代身、心施加的一切影響。它滲透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極為普遍,但層次低,沒有專職的教師,沒有專門的教育場所和設施。

(二)專門的學校教育是進入奴隸社會以後才出現的1.「庠」——是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機構。出現在夏朝。後演化為「序」、「校」、

「學」等。

2.世界其它文明古國在奴隸社會也相繼出現了學校這種專門的教育機構。

歷史上有哪幾種教育起源觀?談談你的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是人類社會和教育實踐活動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人們對教育的起源有不同的認識。目前,教育理論界主要有教育的神話起源論、生物起源論、心理起源論、勞動起源論等眾多說法。

1、 教育的神話起源論

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跟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神所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於神或順從於天。即教師的出現、教育的產生,都體現了上天的意志。西方也有與東方相同的認識,認為教育起源於神話。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論

這種觀點是把人類教育的起源歸結於動物的本能行為,歸結於天生的生物行為,認為教育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現象而非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教育過程是按生物學規律進行的本能的傳授活動。這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以及英國教育學者沛西·能。教育生物起源學說史以達爾文生物演化論和近代以來的自然教育思想為指導的,並且看到了人類教育與動物界類似教育行為之間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話起源說,其開創性值得肯定。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論

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的無意識模仿。美國教育家孟祿認為,「原始社會的教育普遍採用的方法是簡單的無意識的模仿。兒童對年長成員的無意識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發展。

」實質上,這種觀點與生物起源說有相似性。因為如果教育起源於原始社會兒童對**行為的「無意識模仿」,那麼這種「無意識模仿」就肯定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會的。

4、 教育的勞動起源論

教育勞動起源說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下產生。它 的理論依據和方**基礎是恩格斯的《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在恩格斯看來,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基本條件,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勞動是教育產生的基礎。

這種觀點認為,因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而以製造和利用工具為標誌的人類的勞動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

5、 教育的生活起源論

20世紀80年代,我國有學者提出了類似「教育生活需要起源論」的觀點,認為生活與勞動是並列關係,教育不僅要傳遞勞動經驗,還要傳遞生活經驗,正是在適應和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基礎上才產生了教育。有學者指出,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觀——「教育即生活」——便體現了教育的生活起源論思想。杜威認為,教育沒有目的或者沒有外在目的,如果教育有目的,那這目的就是在教育本身之中。

他認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即教育促進兒童本能為核心的先天心理機能不斷、生長的過程。兒童本能的生長總是在生活過程中實現的,或者說生活就是生長的社會性表現。

6、 教育交往起源論

「起源」應說明該事物由何而生,從何演化出來。顯然,要探明這一點,有必要對該事物產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行分析,但又不能停留於此,還應該進一步教育從中脫胎的事物,或稱為教育的原型。 這類特殊交往逐漸形成較為固定的內容和較為固定的教學關係是,教育活動也就此產生了。

可見,人類教育活動源於交往,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7、教育的需要起源論

需要起源說是勞動起源說的邏輯延伸,它包括三種略有區別的主張:生產勞動的需要說,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說,社會生活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說。

生產勞動的需要說主要代表人物是沙毓英等。沙毓英在《教育是特殊範疇》一文中講:「 教育是在勞動過程中,由於生產勞動的需要而產生的,由於生產勞動的需要產生的教育,從一開始便既與生產力、又與生產關係有密切聯絡」

8、教育的前身起源論 前身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古猿的教育,即古猿為了維持自己的類的存在而將自己固有的求生技能傳授給下一代的行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智華、陳曉菲等。

9、教育的家庭起源論 家庭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撫育即教育,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的教育史學家凱姆佩爾等人。

10、教育的社會化影響論 社會化影響說認為,教育起源於產生了語言後的原始人類對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會化影響,其代表人物是馬兆掌等~

教育的起源和學校教育的產生 20

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歷史長還是西方文明歷史長,東/西方歷史起源大概在什麼時期

3樓:匿名使用者

東西方文明如果從國家的誕生的角度來說是古埃及最早是西元前2023年前,古巴比倫是在西元前2023年左右,古印度是西元前2023年左右,古代中國是西元前2023年,而愛琴文明(古希臘和雅典)是在西元前2023年左右。世界上的所有文明除了中華文明以外,其它文明都被外來民族消滅過斷代過,而我們中華文明一直延續不斷。所以,從長短角度來說,應該是我們中華文明的長。

回答第二個問題的話,那要從人類的起源來講。目前科學界有一種說法,我們全人類共同的老祖宗都來自於東非大裂谷,最早的類人猿是從樹上下來後,就沿尼羅河岸邊向北。由於這裡比較乾旱而且土地面積少,只能留下很少一部分人生活,絕大部分人過現在的西奈半島向東,這時分兩路,一路向北進入歐洲(這部分人絕大部分被凍死暫且不說),一路繼續向東到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而這裡也只有一小塊美索不達公尺亞平原,其中的大部分人又繼續向東到達今天的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印度),而一部分人感到,還可以繼續向東找適合居住和生活,因為他們大致沿同緯度向東氣候宜人,降水豐沛。

所以有一部分再向東進入到我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這部分人就是後來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不過也有一部分繼續向東北到達今天的白令海峽,由於過不去,又返回到我國的黃河流域。

至於地中海中的克里特文明。可能是在尼羅河一帶生活的人借助後來的獨木舟渡到那裡的。

綜上所述人類起源的時間前後應該差得不是太大。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明大約3000-2023年,按不同的標準有所不同;

西方文明按**文明的含義來講大約2023年;

東方其他文明裡最早的是印度,距今2023年(按同樣標準計算則中國文明為2023年);

西方其他文明裡最早的是埃及,距今2023年(安同樣標準則中國文明為2023年,對不同文明我們習慣使用不同的標準來計算時間)

5樓:樂0燦爛

對人文主義的研究應該從對文明的研究開始。因為,人文主義是與價值觀念和世界觀等意識形態問題相聯絡的,而意識形態又與一定的哲學體系分不開,所以,對人文主義的研究首先應該從對特定文明的哲學體系的研究開始。其次,一定的哲學體系又與一定的歷史程序,主要是政治制度相聯絡,所以,要準確地說明特定哲學體系產生的原因,還要在哲學與歷史程序的關係上說明問題。

再次,各種文明的特性早在文明的起源時期就已經基本奠定,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那一時期所形成的特性將對以後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對文明的研究還必須從文明的起源時期開始。

這裡所說的文明起源時期限於中國的先秦和古代西方。我們看到,如果從縱向上來說,這兩種文明的哲學體系都是與它們各自的歷史程序相聯絡的,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其哲學傾向表現為不同的特色;如果從橫向上對二者進行比較的話,在它們之間顯然存在著某些共性,也存在著某些不同。

中國先秦時期的人文主義表現為與封建的等級秩序相適應的「等差之愛」。這種「等差之愛」強調首先要分清君臣、父子和夫妻的名分,明確他(她)們之間在社會地位上存在等級的差別,並根據這些差別來理順社會關係。雖然,「等差之愛」也主張「仁者愛人」,但是,這些關係是不平等的,具有某種強制的意味。

但是,乙個社會要存在,只靠強制的服從是不能維持的,所以,先秦的人文主義提出了民本思想,民為貴,君為輕,強調施仁政,由此來建立社會的和諧。

與中國的「等差之愛」不同,有人把古代西方的人文主義概括為「自由、平等、博愛」。那麼,這是否是事實呢?要研究這個問題,就要分清不同時期西方哲學中所提出的不同觀念,並把這些觀念放在當時的具體歷史程序中去進行分析,從而**它們的社會效果。

羅素認為,西元前5世紀雅典歷史上的某些事物對於理解柏拉圖及其以後希臘的全部思想來說非常重要。這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反對波斯的戰爭中斯巴達曾是希臘世界公認的領袖。

在把波斯人趕出歐洲部分的領土以後,雅典由於在伊奧尼亞擁有的殖民地和海上的霸權而成為希臘世界的領袖,因此,在柏拉圖及其以後的哲學思想中,既包括以斯巴達的政治制度為雛形,也包括以雅典的制度為理想。其次,希臘之所以產生了精美的文化和哲學,還在於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帝國主義。因為,在乙個非常貧窮的國家是不可能產生哲學家的,哲學家需要依靠別人生產的物質財富過活。

再次,希臘的哲學思想體系建立在奴隸制城邦國家的基礎上,基本上沒有超出這個範圍。羅素說,令人吃驚的是,亞里斯多德討論的內容全都是城邦,對於亞歷山卓給全世界所造成的徹底變革甚至絲毫沒有察覺,沒有看到城邦的時代已經讓位給帝國的時代了(參見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冊)。

希臘的城邦制度是以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上的城邦宗教為主導的,由宗教產生國家,國家維持宗教,二者融為一體。因此,城邦總攬一切權力,公民的個人自由是不存在的,必須在一切事務上服從城邦。「國家認為,公民的精神和身體都屬於它,所以它要塑造他們的精神與身體,使之對國家有益」(庫朗熱:

《古代城邦》)。這一點從斯巴達的政治、軍事體制以及國家總攬教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接受集體的軍事生活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具體的反映。

在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中,他論述了國家的規模和結構,認為國家的規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城邦是永遠治理不好的,人數過多就不能有秩序。乙個國家應該是大到足夠可以自給,但又不能過大而不能實行憲政;它的領土應該小到站在乙個山頂上可以把全貌一覽無餘,使公民能夠認識彼此的性格,否則選舉與訴訟就不能做到公正。

至於國家的政治結構,首先是產生了家庭,再產生國家。家庭先於國家,國家卻在性質上優於家庭,也優於個人,這正像每一事物只有充分發展時才能體現其性質一樣,人類社會的充分發展就是國家。亞里斯多德論述了奴隸制度的合理性,認為有些人生來就應該服從,另外一些人生來就應該統治。

乙個天生就不屬於自己而屬於別人的人,生來就是乙個奴隸;奴隸不應該是希臘人,而應該是其他精神低劣的下等種族(參見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冊)。可見,亞里斯多德的政治理想就是奴隸制的城邦國家。

希臘的倫理學是建立在政治學的基礎上的。由於國家是最高目的,所以國家也是至善。個人的道德應該以實現國家的至善為原則。

從這一點出發,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不但沒有提出平等和自由的思想,而且明確地把人分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亞里斯多德強調「正義」是每個人都做自己的事而不要干涉別人,這樣才能在整個城邦實現「正義」。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他只把奴隸主的慾望看成是「人」的慾望,因為只有他們才有時間和能力過一種「沉思」式的生活,成為哲學家。

他把被統治者的慾望僅僅看成是類似於動物的東西,或者是「低階的**」,認為它們只能是引起困擾和錯誤的根源(參見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倫理學簡史》)。不僅如此,他們還提出了與中國的三綱五常類似的倫理標準。

亞里斯多德論述了父子、夫妻和君臣關係,他認為在這些關係之中是有上、下的等級之分的。如父親給予兒子生命,這遠不是兒子所能報答的。在上的等級比在下的等級有更高的價值,所以,每個人所受到的愛應該與自己的價值成比例,這樣,下者對上者的愛應該超過上者對下者的愛(參見羅素:

《西方哲學史》上冊)。如此看來,希臘的倫理標準實際上與中國先秦的一樣,並不贊成平等,也是一種等級制的「差等之愛」。法國的人類學家庫朗熱一針見血地說:

「認為古人有自由的權利,這是近人誤解中的一種特別誤解。就是關於自由的觀念,古人也未曾有過。在城邦及神的權利跟前,他們不認為自己應有什麼權利。

」在古代,雖然「有君主政權,有貴族政權,有民主政權,但這些制度革命並沒有給民眾以真正的自由,給個人以自由。被人們稱為自由的,是政治權、投票權、選舉**權,被選為長官權。但人受國家的支配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庫朗熱:

《古代城邦》)。

在希臘化和羅馬帝國時期,斯多亞學派的確提出了平等、天賦人權和四海之內皆兄弟等在現代人看來屬於西方傳統人文主義的觀念。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觀念與當時的具體歷史相聯絡的話,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些口號的提出是與維持龐大的、種族眾多的亞歷山卓帝國和羅馬帝國的政治秩序相適應的,而事實上,在統治的民族與被統治的民族之間,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平等,天賦人權的觀念在當時也不過是無法實現的烏托邦。

由於以上原因,我們可以確信,所謂西方自古以來就有自由、平等、博愛、天賦人權等人文主義傳統的說法,純粹是近代歐洲哲人的想象。這些觀念是近代歐洲文明發展的結果,但是,他們卻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到了古人身上。

人類起源於非洲嗎,人類是起源於非洲的嗎?

大部分古人類學家都認為人類起源於 非洲的可能性較大。乙個多世紀以來,人類起源於非洲還是亞洲,一直是古人類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自1924年在非洲找到首個幼年南猿頭骨以來的70餘年,在非洲發現了一系列的人類化石,這一系列的化石構成了乙個相當完整的體系。相比之下,亞洲出土的化石很難與之相提並論,因此,大部...

中國的春節是起源於什麼時候,中國春節起源於什麼時候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西元前2000多年,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 節。原始社會。關於春節的起源多種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虞舜 時期,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

稅收的起源,最早的稅收起源於何時

在國家產生的同時,也就出現了保證國家實現其職能的財政。在我國古代的第乙個奴隸制國家夏朝,最早出現的財政徵收方式是 貢 即臣屬將物品進獻給君王。當時,雖然臣屬必須履行這一義務,但由於貢的數量 時間尚不確定,所以,貢 只是稅的雛形。而後出現的 賦 與 貢 不同。賦 遠指軍賦,即君主向臣屬徵集的軍役和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