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失街亭」,看看故事是通過那些情節來刻畫這兩個人物的,然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2021-09-17 20:18:35 字數 6008 閱讀 7649

1樓:我兒王騰大帝之資

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多次跟隨諸葛亮參與戰術策謀。諸葛亮逐漸信任馬謖,以為能擔大任。

大戰中將重要戰略位置交於他,希望他能立下大功,是對他的信任,側面來講,也是在培養嫡系。

馬謖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導致街亭失守,無顏面對諸葛,也用於承擔責任。

諸葛不顧交情,揮淚斬馬謖,執法如山,公私分明。自降**,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2樓:

簡單過程:

諸葛亮北伐,因街亭是軍事要地,派馬謖鎮守。馬謖號稱自幼熟讀兵書,熟知兵法的精妙,不聽副將王平的勸阻,將人馬駐紮在山上,居高臨下,以一當十。司馬懿帶兵來攻時,將馬謖困在山上,斷其水道,並放火燒山,令馬謖軍隊不戰自亂,因此丟失了街亭。

諸葛亮: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犯了「疑人不用」的大忌。但是揮淚斬馬謖表明他治軍嚴明;自己申請降級表明他勇於承擔錯誤。

司馬懿:善於用兵,老謀深算。依據地形把馬謖困在山上,斷他水源,使他不攻自敗。

馬 謖:有心報國,但是眼高手低,只會紙上談兵,而且自以為是,不聽王平勸告,所以有此大敗。

王 平:身為副將,依照孔明要求對馬謖的軍事部署進行據理力爭,足見赤膽忠誠。在緊急關頭,通報孔明情況,並且設法彌補損失,可見他的老練和沉著。

3樓:匿名使用者

馬謖是紙上談兵,諸葛執法如山

4樓:雨溪清風

諸葛亮:

能夠在戰敗後承擔大部分主要責任,並且能夠公平處置戰後事宜,賞罰分明,特別是能夠下決心殺死和他交情頗深的馬謖,更說明了他治軍紀律嚴明。但在之前無視先帝之言而任用馬謖,是他的一大失誤,因此失街亭有孔明乙份責任。

馬謖: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空讀兵書而不能善用,導致街亭之失。馬謖要承擔失街亭的主要責任。雖然如此,但馬謖在事後能夠不逃避,而是面對了即將到來的處罰,可見他也是很有勇氣的乙個人。

5樓:匿名使用者

哪兩個人物?諸葛亮,馬謖?

6樓:匿名使用者

1234567aaaa按時

三國演義「失街亭」,看看故事是通過那些情節來刻畫這兩個人物的,然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失街亭,其實這從側面可以看出諸葛亮並沒有羅貫中說的那麼神,有好些是不符合史實的,如果說諸葛亮的謀略超神,那就不至於用乙個剛愎自用的馬謖,情節可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片段。如羅貫中所寫馬謖是乙個目中無人的庸才,其用兵太過急躁,但後來諸葛亮要殺他的時候他也未做過多的求情,從側面可以看出馬謖也算是個能及時認清自己的錯誤的人。而諸葛亮痛下殺手,也可以看得出諸葛亮是乙個深明大義,獎罰分明的人。

8樓:侈華_青春

諸葛亮:

能夠在戰敗後承擔大部分主要責任,並且能夠公平處置戰後事宜,賞罰分明,特別是能夠下決心殺死和他交情頗深的馬謖,更說明了他治軍紀律嚴明。但在之前無視先帝之言而任用馬謖,是他的一大失誤,因此失街亭有孔明乙份責任。

馬謖: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空讀兵書而不能善用,導致街亭之失。馬謖要承擔失街亭的主要責任。雖然如此,但馬謖在事後能夠不逃避,而是面對了即將到來的處罰,可見他也是很有勇氣的乙個人。

三國演義「失街亭」,看看故事是通過那些情節來刻畫這兩個人物的,然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求三國演義失街亭的概括,要求: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追根溯源.1000字

9樓:好多錢呀呀呀

三國演義》取材於三國歷史,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歷史在這裡只不過是乙個故事框架,乙個時空斷限。歷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歷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

它不再像歷史典籍那樣去真實地記錄歷史、敘述歷史,而是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去塑造歷史、虛構歷史,把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愛憎、對歷史規律的把握和對歷史精神的闡釋全都融合到一起,將三國歷史加以演義、虛構、渲染,或者改頭換面。由於**藝術本身的侷限,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只是選取了三國歷史上最具藝術效果的方面棗軍事鬥爭,而對同樣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政治改革和經濟措施則沒有涉及。

具體而論《三國演義》的歷史真實性,有人開了個七分真三分假的單子。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歷史是歷史,不好用派比例的辦法來區別真假。如果要派個比例,我認為從歷史科學的角度嚴格要求,《三國演義》最多只有五分真。

與三國歷史的真實相比,《三國演義》中的史事經過、典章制度、生活習俗、人物功過、人物性格、官制、禮儀、時間、地域等或是不準確,或是弄錯,或是有意虛構,或是過分渲染,因

10樓:菊痴

卻說魏主曹睿令張郃為先鋒,與司馬懿一同徵進;一面令辛毗、孫禮二人領兵五萬,往助曹真。二人奉詔而去。且說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出關下寨,請先鋒張郃至帳下曰:

「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今必出軍斜谷,來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兩路,一軍取箕谷矣。吾已發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來不可出戰;令孫禮、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

」郃曰:「今將軍當於何處進兵?」懿曰:

「吾素知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欺子丹無備,定從此進。

吾與汝徑取街亭,望陽平關不遠矣。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彼若回動,吾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

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張郃大悟,拜伏於地曰:「都督神算也!

」懿曰:「雖然如此,諸葛亮不比孟達。將軍為先鋒,不可輕進。

當傳與諸將:循山西路,遠遠哨探。如無伏兵,方可前進。

若是怠忽,必中諸葛亮之計。」張郃受計引軍而行。

卻說孔明在祁山寨中,忽報新城探細人來到。孔明急喚入問之,細作告曰:「司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達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儀、李輔、鄧賢為內應:

孟達被亂軍所殺。今司馬懿撤兵到長安,見了魏主,同張郃引兵出關,來拒我師也。」孔明大驚曰:

「孟達做事不密,死固當然。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便問:

「誰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

」孔明曰:「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

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謖曰:「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

豈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

恐汝不能敵之。」謖曰:「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

若有差失,乞斬全家。」孔明曰:「軍中無戲言。

」謖曰:「願立軍令狀。」孔明從之,謖遂寫了軍令狀呈上。

孔明曰:「吾與汝二萬五千精兵,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即喚王平分付曰:

「吾素知汝平生謹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謹守此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

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凡事商議停當而行,不可輕易。如所守無危,則是取長安第一功也。

戒之!戒之!」二人拜辭引兵而去。

孔明尋思,恐二人有失,又喚高翔曰:「街亭東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紮寨。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紮。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

高翔非張郃對手,必得一員大將,屯兵於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延曰:「某為前部,理合當先破敵,何故置某於安閒之地?

』孔明曰:「前鋒破敵,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應街亭,當陽平關衝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

此乃大任也,何為安閒乎?汝勿以等閒視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

」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喚趙雲、鄧芝分付曰:「今司馬懿出兵,與舊日不同。

汝二人各引一軍出箕谷,以為疑兵。如逢魏兵,或戰、或不戰,以驚其心。吾自統大軍,由斜谷徑取郿城;若得郿城,長安可破矣。

」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維作先鋒,兵出斜谷。

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

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王平曰:「雖然魏兵不敢來,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卻令軍士伐木為柵,以圖久計。

」謖曰:「當道豈是下寨之地?此處側邊一山,四面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此乃天賜之險也:

可就山上屯軍。」平曰:「參軍差矣。

若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總有十萬,不能偷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於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將何策保之?」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

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

」平曰:「吾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

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矣。」謖曰:「汝莫亂道!

孫子雲: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

以一可當百也。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

「若參軍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與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為掎角之勢。倘魏兵至,可以相應。」馬謖不從。

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王平欲辭去。馬謖曰:

「汝既不聽吾令,與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須分不得功!」王平引兵離山十里下寨,畫成圖本,星夜差人去稟孔明,具說馬謖自于山上下寨。

卻說司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禦,即當按兵不行。

司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見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嘆曰:

「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親何故自墮志氣耶?

男料街亭易取。」懿問曰:「汝安敢出此大言?

」昭曰:「男親自哨見,當道並無寨柵,軍皆屯於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

「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換衣服,引百餘騎親自來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圍巡哨了一遍,方回。

馬謖在山上見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傳令與諸將:

「倘兵來,只見山頂上紅旗招動,即四面皆下。」

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

」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又問:「街亭左右別有軍否?」探馬報曰:

「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懿乃命張郃引一軍,當住王平來路。又令申耽、申儀引兩路兵圍山,先斷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亂,然後乘勢擊之。

當夜排程已定。次日天明,張郃引兵先往背後去了。司馬懿大驅軍馬,一擁而進,把山四面圍定。

馬謖在山上時,只見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隊伍,甚是嚴整。蜀兵見之,盡皆喪膽,不敢下山。馬謖將紅旗招動,軍將你我相推,無一人敢動。

謖大怒,自殺二將。眾軍驚懼,只得努力下山來衝魏兵。魏兵端然不動。

蜀兵又退上山去。馬謖見事不諧,教軍緊守寨門,只等外應。

卻說王平見魏兵到,引軍殺來,正遇張郃;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山上無水,軍不得食,寨中大亂。嚷到半夜時分,山南蜀兵大開寨門,下山降魏。

馬謖禁止不住。司馬懿又令人於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亂。馬謖料守不住,只得驅殘兵殺下山西逃奔。

司馬懿放條大路,讓過馬謖。背後張郃引兵追來。趕到三十餘裡,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視之,乃魏延也。

延揮刀縱馬,直取張郃。郃回軍便走。延驅兵趕來,復奪街亭。

趕到五十餘里,一聲喊起,兩邊伏兵齊出:左邊司馬懿,右邊司馬昭,卻抄在魏延背後,把延困在垓心。張郃復來,三路兵合在一處。

魏延左衝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大半。正危急間,忽一彪軍殺入,乃王平也。延大喜曰:

「吾得生矣!」二將合兵一處,大殺一陣,魏兵方退。二將慌忙奔回寨時,營中皆是魏兵旌旗。

申耽、申儀從營中殺出。王平、魏延徑奔列柳城,來投高翔。此時高翔聞知街亭有失,盡起列柳城之兵,前來救應,正遇延、平二人,訴說前事。

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復街亭。」當時三人在山坡下商議已定。

待天色將晚,兵分三路。魏延引兵先進,徑到街亭,不見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輕進,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見高翔兵到,二人共說魏兵不知在何處。正沒理會,又不見王平兵到。

忽然一聲炮響,火光沖天,鼓起震地:魏兵齊出,把魏延、高翔圍在垓心。二人往來衝突,不得脫身。

忽聽得山坡後喊聲若雷,一彪軍殺入,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徑奔列柳城來。比及奔到城下時,城邊早有一軍殺到,旗上大書「魏都督郭淮」字樣。原來郭淮與曹真商議,恐司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來取街亭;聞知司馬懿、張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徑襲列柳城。

正遇三將,大殺一陣。蜀兵傷者極多。魏延恐陽平關有失,慌與王平、高翔望陽平關來。

三國演義新編故事,三國演義新編故事800字

要幫你寫800字的文章,確實沒有這個時間,給你個思路,自己思考一下來寫吧!曹操手上有幾個謀士,其中郭嘉為天降奇才,但是在諸葛亮出山之時,郭嘉,恰好病死了 郭嘉的才能絕對不在諸葛亮之下,你可以假設郭嘉並沒有身死,在編造一場諸葛亮於周瑜在赤壁之戰上和郭嘉鬥志的好戲 在鳳雛獻過連環計後,你可以寫郭嘉不動聲...

三國演義經典故事梗概,三國演義經典故事300字梗概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 三國時著名謀土 和司馬徽 三國時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 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 現今湖北襄陽縣 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賊出,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后劉備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聲嘆息。被身後的本地屠戶張飛見到,就厲聲問其故。劉備見這個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紹並且說出了嘆息的原由。張飛一聽此人出生不俗,談吐間也相當投契,就拉著去酒館準備邊吃邊說。正到門口,又遇一人嚷著急切投軍。被劉 張聽到,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