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兜的歷史考據,歡兜的文化溯源

2021-08-10 08:46:51 字數 5228 閱讀 6628

1樓:但桖冰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中記載,「歡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衛,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

四罪而天下鹹服。」

在此引用解惠全、張德萍的譯註:「歡兜曾舉薦共工,堯說『不行』,而歡兜還是試用他做共師,共工果然放縱邪僻。四岳曾舉薦鯀去治洪水,堯說『不行』,而四岳硬說要試試看,試過後卻沒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為不適宜。

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荊州一帶多次作亂。這時舜巡視回來向堯帝報告,請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變北狄的風俗;把歡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變南蠻的風俗;把三苗遷徙大三危山,以便改變西戎的風俗;把鯀流放到羽山,以便改變東夷的風俗。懲辦了這四個罪人,天下都悅服了。

」這些就是四罪的罪狀。 在中國傳說中「三苗」是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

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陽湖)之間﹐即長江中游以南一帶。梁啟超認為﹐三苗的苗就是蠻﹐系一音之轉﹐堯舜時稱三苗﹐春秋時稱蠻。

黃帝時﹐三苗部落參加過九黎的部落聯盟﹐有的文獻說三苗是「九黎之後」。堯時﹐三苗作亂﹐堯發兵征討﹐作戰於丹水(今丹江)﹐打敗三苗。三苗可能在這時參加了堯的部落聯盟。

有文獻說三苗的首領驩兜是「堯臣」﹐被稱為「諸侯」。後來﹐三苗不服﹐多次為亂﹐堯遂將他們的一部分人眾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將其首領驩兜流放到崇山。舜代堯為部落聯盟首領以後﹐三苗不服﹐舜乃整軍振旅﹐沒有經過戰爭而臣服了三苗。

禹時﹐三苗不服﹐禹與三苗進行了一場歷時70天的大戰﹐大敗苗師﹐從此三苗衰微下去。此後﹐史籍中不再見三苗的活動。最近幾十年以來有的學者認為﹐現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後裔。

章太炎﹑呂思勉等與此看法不同﹐認為現代的苗族與三苗無關。 歡兜,相傳為上古時唐堯時人,因與共工、三苗、鯀「作亂」,被舜流放到崇山。據《辭源》載:

「崇山在湖南大庸縣西南,與天門山相連。相傳舜流放歡兜於崇山,即此。」當今史家提出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是由四個集團共同創造的學說,其中長江中下游的苗蠻集團,就是以歡兜、祝融為首的,因而,崇山就越來越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的注意。

崇山在張家界市西南20公里處,海拔1164.7公尺,主峰面積3平方公里。其山頂今存歡兜墓、歡兜屋場、歡兜廟等古遺跡,民間亦頗多關於歡兜在崇山征戰的傳說。

關於歡兜的歷史記載散見於一些古籍,例如唐代大詩人王維曾作《赧王墓》詩:「蠻煙荒雨自千秋,夜邃空餘鳥雀愁。周赧不辭亡國恨,卻憐孤墓近歡兜。」

招搖山的山海經考據

2樓:候縈心

招搖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第一座山,關於它的地理位置,有四種說法:一為今岷山;二是今雅魯藏布江源頭的狼阡喀巴布山;三指今廣東連縣;四即今廣西興安縣的苗兒山。其中,認為招搖山應為廣西苗兒山的說法最可信。

苗兒山海拔2141公尺,是廣西乃至華南地區的第一高峰,山中及附近一帶以產桂著稱。由此,從招搖山發源的麗麂水噹是漓江。

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的似恭怎麼解釋?

3樓:樂觀的水貨

貌似恭敬。

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堯說:「共工好講漂亮話,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騙上天,不能用。」

4樓:小家存志

張守節正義「共工善為言語,用意邪僻也。似於恭敬,罪惡漫天,不可用也」。似恭:貌似恭敬。

解釋「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5樓:

聲威教化東到大海 西至流沙 以及北方和南方,廣播於於四海

流沙:古代指的是西方

朔南暨聲教,:朔, 北方;南 ,南方;暨, 及 到達;

6樓:秤上的雙子

東臨大海,西至於沙漠,面向南洋,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遠遠傳播到五洲四海

帝曰:「諮!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嶽曰:「否德忝帝位.」翻譯

7樓:柔情排骨

不知道出自**,四岳是人名吧。大致意思如下:

皇帝說:「諮(語氣詞,表示憤慨,隨便想乙個吧)!我在位七十年了,你有什麼德能,要奪我的皇位?」四岳答:「你根本沒有才德居於帝位。」

高中後語文就荒疏了,翻譯的不准,如果有上下文就好了,四岳的回答好象也可以是這樣的:我的確沒有才能居於帝位。

8樓:chc花花溪溪

語出《史記•五帝本紀》

9樓:匿名使用者

選自史記 本紀 啊!四方諸侯,我在帝位70年,你們誰能夠順應天命,接任我的帝位?諸侯們說我們鄙陋無德會辱沒地位的

10樓:

出自:尚書 堯典

我本不知,但看那裡的解釋,四岳好象是四個輔政**或類似「三老」之類。又或是當時的乙個賢者之名。

而:諮 是讚美詞!

也就是說:你(們)真不錯!四岳。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老了,不行了),你能應天命,繼承我的帝位嗎?

岳說:我(們)沒有德能繼承帝位。

後來推薦了舜

11樓:鄭曉燦

不知道出自**,四岳是人名吧。大致意思如下:

歷史上成功勸說的事例有幾個

12樓:長纓在手

歷史上成功勸說的事例1:

楚莊王,楚穆王之子,西元前614年繼位。據載生年不祥,卒於西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年齡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紀南城,登位三年,不發號令,終日遠足圍獵,沉湎聲色,並下命::

「有敢諫者,死無赦!」

大夫伍舉冒死進諫,逢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

伍舉請猜謎語「有鳥止於阜,三年不飛不叫,是何鳥也?」

莊王答:「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叫,叫將驚人!」但數月之後,莊王依然依舊,享樂愈甚。

大夫蘇從又進諫。莊王抽出寶劍,要殺蘇從。蘇從無所畏懼,堅持勸諫。

於是,莊王罷淫樂,親理朝政,並舉伍舉、蘇從擔任要職。

這就是「一叫驚人」的來歷,後任用孫叔敖為令尹,講求得失,穩定了政局,發展了生產,從而為楚國的爭霸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成功勸說的事例2:

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裡不可。

」當時,任綏遠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

」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立即撤掉了酒宴。

歷史上成功勸說的事例3:

「為君之道」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治國,魏徵也深深明白這一點。他總是適時地利用太宗的一些發問,來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不僅解決了太宗的疑難,也達到了規勸的目的。這也是魏徵的聰明之處。

貞觀元年(627),太宗剛剛即位,對於為君還充滿了疑惑。有一天他問魏徵:「愛卿,你說何為明君,何為暗君?」

魏徵聽到此問,心中一動,這不正是自己想提醒皇上的話嗎。他從容答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人主如果能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可稱得上是一位明君,但要是只相信乙個人的說法,那就不可避免是昏聵的君王了。昔日堯經常諮詢下民的意見,所以有苗的惡行他才能了解;而舜善於聽取四面八方的聲音,故共、鯀、歡兜這些奸臣都不能蒙蔽他的視聽。反之,秦二世只相信趙高,最終導致亡國;梁武帝任用朱異一人,才引發侯景之亂;隋煬帝偏聽虞世基之言,天下大亂而不自知。

這都是反面的例子。所以人君應該兼聽廣納,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況,而不會受到一兩個大臣的蒙蔽啊。」

太宗點頭稱善,說:「若不是因為有了愛卿,朕聽不到這樣的話啊!」

君主應該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也同樣是儒家治國理念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魏徵繼承了這種思想,並通過太宗運用到了貞觀政治中去。魏徵提出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個原則在貞觀前期的決策中得到了比較好的堅持,太宗遇事經常會與朝臣們廣泛地討論。

而這也是貞觀政治風氣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貞觀十二年(638),有一次大宴群臣,太宗又問道:「諸位愛卿,你們說說,是創業難啊還是守成難呢?」

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回答說:「隋末天下大亂,群雄競起。陛下身經百戰,歷經重重危險,才打下今日江山,這麼說來自然是創業更難。」

魏徵回答說:「帝王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都是天下大亂。亂世方顯英雄本色,也才能獲得百姓的擁戴。

而得天下之後,漸漸有了驕逸之心,為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斷濫用民力,最終導致國家衰亡。以此而言,守成更難啊。」

太宗總結說:「玄齡當初跟朕打天下,出生入死,備嘗艱苦,所以覺得創業難。魏徵與朕一起治理天下,擔心朕生出驕逸之心,把國家引向危亡之地,所以覺得守成更難。

現在創業時期的困難已經成為往事了,守業的艱辛,朕跟大家一起謹慎面對吧。」

群臣都賀:「陛下能這樣想,真是國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而貞觀十五年(641),太宗再次提出守天下難易的問題,魏徵說:「守業很難啊。」太宗反問:

「只要任用賢能之人,虛心接受進諫,不就可以了。為何說很難呢?」魏徵進一步作了發揮,說:

「看看自古而來的帝王,在憂患危險的時候,往往能夠任賢受諫。但到了天下安樂之時,必定會懈怠,這樣日積月累,問題漸漸出現,最終導致國家危亡。這也就是居安思危的道理所在。

天下安寧還能心懷憂懼,豈不是很難嗎?」

其實,創業與守成,打天下與治天下,是歷史上經常被討論的有關君道政體的乙個重要話題。辯證地看,創業與守成同樣是艱難的。創業時期的出生入死,需要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等到戰勝了所有的敵手建立了新政權之後,從艱苦的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人,似乎還有想想都後怕的感慨。正如太宗所說,房玄齡經歷過戰爭的艱苦,九死而後生,所以知道創業的艱難。但是,在新政權建立起來之後,如果還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變得驕傲自滿,放縱自己的慾望,不再關心人民疾苦,就會引起新的社會矛盾,導致政權的衰亡。

魏徵認為,打天下還存在著「天授人與」的機遇,只要順應時勢人心,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而治天下就必須始終保持謹慎的頭腦,不能對個人的慾望有絲毫的放縱,這才是最難的。

其實魏徵也是經歷過隋末動亂的,只不過在太宗掌權以前,沒有跟隨他奪取皇位而已。說他不懂得創業的艱難,這是不可能的。但魏徵的政治修養令他比房玄齡更明白這個時候應該關注的是守成、是治國。

當然也是因為魏徵沒有創業的功勞可居,沒有那方面的發言權罷了。

褲兜的兜怎麼組詞,兜的組詞有哪些

褲兜來的兜怎麼組詞 源衣兜 bai兜風 du兜售 兜鍪 兜肚 網兜 zhi 兜攬 dao 兜翻 褲兜 兜抄 兜銷 兜嘴 兜子 兜底 兜羅 兜艄 兜拕 冤兜 兜圍 傴兜 觔兜 兜鞬 兜頂 背兜 兜鈴 兜捕 帽兜 筋兜 山兜 兜頭 籮兜 魚兜 兜率 兜紗 兜地 櫜兜 兜裹 雲兜 兜取 挎兜 兜舁 慲兜 ...

相見歡的翻譯,相見歡的翻譯

相見歡李煜.唐五代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無人共語,獨自登上樓台,唯見一彎殘月映照,憑欄望 孤月深秋下的院落中,只有梧桐孤立。想要捨棄,卻又思緒無限,心中都是說不完的 離別愁緒。整首詩給人的感覺就是愁緒無限,作者當時表現的是離鄉去國的錐...

藥師兜最後怎麼死的,火影中,兜最後怎麼死的

藥師兜沒有死,在佐助與鼬聯手和兜對決的時候,雖然兜中了鼬的幻術,但是自己醒悟後解開了,後來又回到了從前照顧他的孤兒院做了一名老師。由於兜已醒悟,並且曾在第四次忍界大戰中搶救佐助,間接帶來忍界大戰的勝利,所以不用再被列入叛忍名單中。兜與兒時的夥伴烏魯西一同在木葉開設了孤兒院,並擔任院長,重興當年養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