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建築特徵是什麼,長城的建築特徵

2021-05-02 02:12:04 字數 5455 閱讀 7608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西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2023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公尺厚、5公尺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儲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2023年乙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型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2樓:燕墨冼香卉

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公尺,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

3樓:來自仙佛寺俊秀的紫穗槐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

長城的建築特徵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西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2023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公尺厚、5公尺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儲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2023年乙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型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裡。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仝裡.

建築特徵是(1) 券門:由於平時不少士兵是守在城下的,一旦有戰事發生,即要登城參加戰鬥,所以在長城內側每隔不遠就建有乙個圓拱形小門,稱作"券門",有石階通到城牆頂上。 (2) 垛口:

在牆頂外側的迎敵方向,修築有兩公尺高的齒形垛口,是戰鬥人員瞭望敵情、射擊敵人時掩護自己用的。具體構造時:從牆上地坪開始砌至人體胸腹部高度時,再開始砌築垛口。

垛口一般砌築成矩形。垛口上部砌有乙個小方洞即

瞭望洞。瞭望洞的左右側面磚呈內外八字形,這是為了便於瞭望敵人,又不易被敵箭射中。下部砌有乙個小方洞,是張弓發箭的射孔。

射孔底面向下傾,便於向城下射擊敵人。古時射孔射程有三限:從射孔上限射出的箭,可中的人心胸以上及頭部,稱"中頭彩";中限可射中敵人腰腹部,稱"截腰";下限可射中敵人的腿部,稱"釘足"。

如果敵人靠近城牆,射孔就無法發揮作用,只有靠投擲石塊、火球一淚的**來組織敵人架梯攻城。垛口的寬度約一點五公尺至一點六公尺,一般能併排遮掩兩個人的身體,高度約二公尺,垛口之間距離不大於垛口寬度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城門中軸線兩側的垛口都是構築成對稱的。

(3) 擂石口:擂石口的內口高寬均約50厘公尺左右,它的砌法比較複雜。其內口下半是砌牆時預留的方孔,上半用異形磚拼成券狀轉臉。

其外口上沿放石蓋板,蓋板內側鑿出弧形缺口,外側凸出牆面成為垛牆外幣的一層

拔簷。外口之下的外簷牆面上砌有圓弧形的凹槽溜道,無論石牆還是磚牆,溜道都是用異形磚拼砌的。溜道長度雖然在不同的地段內並不相等,約自85厘公尺到2公尺,但都上深下淺,過渡得極為平滑。

(4) 垛牆:又稱雉堞,設在馬道外側,基厚48厘公尺到40厘公尺。垛牆上半部開垛口,下半部砌擂石口,與垛口相錯排列,也有每兩個垛口才砌乙個擂石口的。

垛牆的砌法都是用素灰砌內外兩皮城磚牆,兩皮牆都順砌十字縫,沒有丁磚拉接。牆頂和垛口上再加一層預燒的封頂磚,封頂磚擴等於垛牆頂寬,上面做成坡頂,極個別垛口用垛石口。(5) 宇牆(女牆):

在城牆頂的內側,修有一道與垛口並行的矮牆,高約一公尺,叫宇牆,又叫女兒牆,它起著欄杆的作用。構築時,一般是從一層與牆體同寬的壓麵條石開始的

,壓麵條石之上開始砌築女兒牆。女兒牆的寬度一般比壓麵條石略窄,用實體牆砌築法,砌六層或八層條磚,頂面砌築一層脊磚,脊磚是專門燒製的,也有的是在施工時用泥刀砍製而成的。(6) 單邊牆:

所謂單邊牆是當地群眾的叫法,它與普通城牆的區別就在於它僅是一堵薄牆。單邊牆砌在山勢極險、山脊高聳而薄、並且邊牆外側也沒有人馬通過的地段。在北京附近的司馬台長城就有一段著名的單邊。

單邊牆是限於形勢迫不得已才採取的建築型別,大都採用表面未經加工的粗大毛石砌築,以素灰做粘接材料。因為地形多變,單邊牆的高度也不統一,大約在2到3.5公尺之間。

(7)障牆:障牆一詞是近年來在研究長城的著作中出現的約定俗成的叫法,指的是"天梯"式馬道上沿大階台邊緣建造的與垛牆垂直相撞的包牆。其形制、高度與作法都與宇牆相似。

它居高臨下,朝向低谷方向,是為了防衛已進入邊牆內側敵人進攻而設的。

最明顯的如慕田峪長城,其邊段城牆上,垛牆已全部殘毀,但在它的內外牆面上都有擂石口的溜道,可見是兩面皆設垛口的。(8) 擋馬牆(拒馬溝):長城城牆外面敵方向在冷兵器的射程範圍內修建的矮牆或溝塹。

阻止敵兵快速靠近城牆的輔助防禦工事,其實並不是完全為防禦敵騎兵而進行的設計。(9) 城牆頂面:頂面一般寬約五公尺,可容五馬並騎,十人並行。

為了防滑,路面多用三至四層方磚鋪砌而成,鋪磚方法採用十字縫的形式,用石灰勾縫砌築,嵌縫平整。這樣做客觀上還防止了破環地面的野草滋生。有的地段,由於地形陡峭,長城城牆只能依山勢修築城傾斜的,這時城牆的頂面也就用條石或青磚砌成階梯形的地面,叫做梯道,否則人員難以行走。

有的梯道順山脊從山腳一直砌到山頂。(10) 馬道:在城樓旁邊,靠內簷牆一般都有一條傾斜的,從地面通向城牆頂面的通道,它是人、馬上下城牆的通路,叫做馬道。

馬道寬約五至六公尺,道的內側一面砌築有一公尺上下的宇牆,起欄杆作用。由於馬道一般都是三十度上下的傾斜面,為了防滑,道面全將青磚側面朝上,砌築成十字形的嵌縫。有的城牆較高,馬道還修城二次階形,在地面馬道的入口處,還建有門樓。

像嘉峪關東西兩城樓的北側,均築有寬敞的馬道。(11) 排水溝及吐水嘴:為了能及時排洩積於城牆頂地面上的積水,每隔一段距離,就築有一道排水溝,雨水通過排水溝及內簷牆上的吐水嘴排於城牆基礎之外。

吐水嘴一般均伸出牆面一公尺左右,很好地保護了牆基不被雨水長久侵蝕沖刷。

長城是怎樣的,長城是什麼?

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長城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 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2萬多千公尺。八達嶺長城景區是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以其巨集偉的景觀 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

唐代建築斗拱的特徵是什麼

在立柱和橫樑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合稱斗拱。也作枓拱 枓栱。斗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採桑獵壺上的建築花紋圖案,以及漢代儲存下來的墓闕 壁畫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國古典建築最富有裝飾性的特徵往往被皇帝攫...

中國建築的具體特徵中國九大建築特徵是什麼

一 中國古建築的特點 一 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從古代 文獻 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 規律 這就是每一處住宅 宮殿 官衙 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 圍牆之類環繞成乙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