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春秋戰國時期歷史,及知識點

2021-04-24 14:00:44 字數 5006 閱讀 4904

1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滅亡於西元前771年,從西元前770年開始進入東周時期。東周基本上又可內分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容(前475-前221年)。有關這550年的歷史書很多,不過你要的是「歷史文獻」,而「歷史文獻」是指歷史上關於歷史事實的記載,通常稱為「史料」,後人研究歷史的著作就不能稱「歷史文獻」。

據此,我提出以下書單供你參考:

(一)主要歷史文獻:1、《史記》;2、《左傳》;3、《戰國策》;4、《國語》。

(二)重要文獻:1、《資治通鑑》;2、《通典》;3、《通志》;4《文獻通考》。

(三)諸子著作:1、《論語》;2、《孟子》;3《墨子》;4《莊子》;5、《管子》;6、《商君書》;7、《荀子》;8、《韓非子》;9、《呂氏春秋》。

(四)文學著作:1、《詩經》;2、《楚辭》。

(五)考古文獻:1、《戰國縱橫家書》: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2、《睡虎地秦墓竹簡》: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根據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發掘的戰國末至秦代墓葬中竹簡整理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

以上為研究這段歷史的主要文獻依據。當然,近現代歷史學家的研究著作反映了後人對這段歷史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認真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的詳細歷史

2樓:會計91多練

中國特定歷史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

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關於春秋戰國文化,介紹詳細點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五霸有:秦穆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齊恆公

春秋戰國時期教育的介紹

4樓:彼岸的暗夜

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也是由諸侯**割據趨向全國大統一的時期。春秋開始,周王室還能作為140 多個諸侯國家的「共主」。以後,各諸侯國相互不斷兼併,周王室反淪為大國的「附庸」。

到戰國初期,見於文獻記載的,還有十幾個國家;及至戰國末期,餘下的韓、魏、楚、趙、燕、齊等六國相繼被秦滅亡,全國才真正統於秦。按照歷史發展的一般情況,處於長期**、戰事頻繁的時代,社會生產力往往要受到巨大破壞,社會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文化教育尤其受到嚴重的影響。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儘管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卻奇蹟般地推動著一場全面的大變革。

諸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形成了我國古代史上的乙個大轉折時期。這個轉折時期,促使奴隸制社會崩潰而過渡到封建社會。

教育的大變革,直接受到政治變革的影響,首先是由於各諸侯國國策的改變。奴隸社會中,國家大事唯戎與祀。西周時期,貴族子弟在學校中除了學習射、御以外,其他科目多與祭祀有關。

到了春秋時期,宗族血緣維繫的宗法制度已失去它的控制能力,諸侯紛紛立國,這些國家十分重視治理政事、培植軍事力量,以增強實力、盛大國勢。他們的「大事」已不在戎與祀,而在戎與治,特別要求能適應新形勢的新一代的管理人才。春秋時期的第乙個霸主齊桓公,正是最早廣納賢才破格用士的國君。

他委任管仲以相仕,使齊桓公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稱霸,並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史記"管晏列傳》)。像管仲這樣能在新形勢下大顯身手的人才,決不是在繼承西周教育傳統的官學中所能培養出來的。事實上,春秋初期,官學中僵化的學制和陳舊的課程,早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各諸侯國的政治變革,逼使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對人才的需求。

這場變革,隨著奴隸社會的崩潰和封建社會的建立,延續了五百多年。其特點是貫穿著官學由衰而興,私學由興而衰這條主線,緊緊圍繞著人才需求這個中心發展的。官學和私學並不是對立的,相互並不排斥,官學和私學的興衰過程,恰恰是彼此替代的過程。

這個過程,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替代方式,這決定於各國所制訂的教育政策和政治改革的深度。

春秋戰國教育變革,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約在春秋初期至中期。各國開始改變西周的學制,並制訂各自的教育政策。

第二階段,約在春秋中期至戰國初期。諸侯國為了爭霸或保持霸主地位而重用人才,器用人才,私學興起,「師」的地位確立。第三階段,約在戰國初期至戰國中期。

諸侯國間的**和兼併日益劇烈,私學進一步發展,形成不同學派,統治者逐漸給私學以政治影響,官學開始恢復。第四階段,約在戰國中期至戰國晚期。歷史發展的潮流趨向統一,分散的私學已不能發揮作用。

官學的地位已超過私學,師資力量多向官學集中。執政者通過官學扶植統治力量,官學擴大,最後,實現「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學吏教育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個階段的教育變革,構成本書編寫的框架。在這個意義上,春秋戰國教育史,實質上是一部從奴隸制教育過渡到封建制教育的變革史。基於這個觀點,本書從回顧西周教育情況入手,採取對比和分析的方法,使讀者基本上掌握這一時期教育變革的歷史程序。

春秋戰國教育變革,雖然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是處於乙個十分重要的階段,但有關史料卻很缺乏,而且分散在一些古文獻裡,每每夾敘在歷史人物的政治見解、倫理德行等言論之中。長期以來,有些教育史著作受史料的限制,對教育思想論述較多,史實較少。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史,史料更少。

例如百家爭鳴,聯絡到教育,即各個教育學派之爭,就不如哲學思想爭鳴的史料充實和廣泛。因此,對於一些具體問題的探索、分析和爭辯,由於資料不足,又嫌記載簡略,只能作一般推測。建國40 多年來,我國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遺址、墓葬中發現了許多珍貴文物,出土了大量的文字資料,諸如銅器銘文、簡牘、帛書之類,直接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種種活動,其中不乏與教育有關的資料。

如韓非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以法為教」,過去根據古文獻資料,對「法」往往講得很籠統,僅指法令政策而已,不能進一步具體化。1975 年,湖北雲夢睡虎的秦墓出土了大量秦簡,其中有許多是與「以法為教」密切聯絡的教材資料,這些都是具體說明學吏制度的寶貴記錄。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就是力求將考古學資料和歷史學資料結合起來研究古代教育史,以期較為全面和深刻地反映出春秋戰國教育的實際。

5樓:眾神風逝

這一時期(西元前770~前221)是中國奴隸制社會解體和封建制社會形成的時代。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進入官學衰廢﹐私學興起的新時期。西周末年﹐奴隸主貴族的官學已經形同虛設﹐昔日莊嚴神聖的官學出現了學生無心讀書﹐整天遊蕩嬉戲的局面。

這是奴隸主貴族壟斷的「學在官府」日趨沒落的反映﹐到了春秋時期﹐連虛設的官學也幾乎不存在了。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簡介

6樓:久落江邊

孔子(前551-前479)姓孔

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46332,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兄弟排行第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

西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曆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西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因材施教:善於觀察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對每乙個學生都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教育過程:

十分注意運用啟發誘導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各個方面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教育學生貫徹「知錯必改」的原則,要求學生和自己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有過必改。「過則勿憚改,不二過。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意思是說有過錯不要怕改掉它,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有錯不改,那才是真的錯了。

孔子教育學生:三人行,必有我師。 夫子教育學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也是這樣做的,可以說他是「誨人不倦」的典範。誰向他請教,他都無保留的教誨,無論有什麼困難,他都堅持教學生。

孔子熱愛學生,真誠無私教誨學生,生活上對學生關懷備至,師生關係親密無間。

想要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有什麼好書推薦嗎?

7樓:華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乙個時期。像趙簡子這樣的大家族掌門人——貴人,都有三妻六妾。其中「夫人」級別最高,是「聘」來的,就是按照正式的婚禮程式進行,先派人到對方(對方往往也是名門望族,比如國君、卿大夫)家裡請婚,得到同意後再派專人送聘禮,然後確定迎娶的吉日。

最後,女方派專人護送新娘,男方遣人迎親,非常隆重,算是「八台大轎抬進來的」。由於媽媽來自名門望族,所以她生下的兒子就是本家族的「嫡長子」,家族未來的**人——下一代的掌門人。出身的家族是否高貴決定媽媽的地位,媽媽的地位又決定兒子的地位,而不是兒子的智商決定其地位,這樣可以避免爭嗣內訌,因為繼承辦法明了,沒什麼好爭議的。

叫做「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處」。

推薦以下書籍:

楊寬《戰國史》童書業《春秋史》呂思勉《先秦史》錢穆《先秦諸子系年》還有一些很逗趣的建議,如果你要是圖一樂呵的話,這幾年新出的《鬼谷子的局—戰國縱橫》還是可以看看的,裡面會介紹一些知識和事蹟。但是不要太當真,那個**主觀性和故事性太強。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及人物,春秋戰國時期的傑出歷史人物的故事 20字以內)

戰國時期的兩個重要人物蘇秦和張儀,他們同是鬼谷子的門徒,亦與當時著名的軍事家孫臏 龐涓同出一門,蘇秦和張儀的鬥爭影響了整個戰國後期的發展,戰國時期的七雄 齊國 楚國 燕國 魏國 趙國 南韓 秦國,當時秦國最為強大,經常討伐其它六國,令人人懼怕,國國自危,蘇秦就為六國提出並實施了合縱之策 即聯盟抗秦 ...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董狐直筆 匪夷匪惠 割臂之盟 管鮑之交 季孟之間 九原可作 犒賞三軍 輪扁斫輪 暮虢朝虞 城北徐公 管鮑分金 墨守成規 望帝啼鵑 圍魏救趙 下里巴人 先自隗始 陽春白雪 郢書燕說 遠交近攻 朝秦暮楚 鄭衛之音 縱橫捭闔 東施效颦 東施 邯鄲學步 趙國某人 問鼎中原 楚莊王 知己知彼 孫武 紙上談兵 ...

春秋戰國時期的姓氏特點,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姓氏都是什麼?

晉國 姬 魯國 姬 衛國 姬 鄭國 姬 宋國 子 中山國 子 吳國 姬 越國 姒 齊國 姜 田 楚國 羋 燕國 姬 南韓 姬 趙國 贏 魏國 姬 秦國 贏 趙國跟秦國同姓絕對沒錯 趙,與秦同出於蜚廉之後。趙的祖先為周穆王御,有功,封於趙城 今山西洪洞北 因以趙為氏。但其祖姓仍為贏 秦國是贏下面是月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