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有怎樣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概況是怎樣的

2021-03-03 22:44:44 字數 4930 閱讀 4563

1樓:漫閱科技

西元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統一以前的中國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回,故前人稱之為戰國。但答前人也把春秋、戰國合稱東周,還有稱戰國為列國或六國者。

戰國始於何年,過去有不同的劃分法。《史記》的《六國表》定在周元王元年(前475),而《資治通鑑》則以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作為戰國開端。前403年似失之稍晚,故現在已很少有人採用這一劃分標準。

春秋戰國時期的概況是怎樣的?

2樓:百度使用者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歷史大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制度確立。這一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在以下方面:

(1)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

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

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2、比較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和戰國時期兼併戰爭的異同

(1)相同點:1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2春秋爭霸和戰國兼併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

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2)不同點:1戰國兼併具有封建兼併戰爭性質,而春秋爭霸僅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2春秋爭霸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

而戰國兼併戰爭在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後,導致乙個封建大帝國產生。

(3)諸侯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統一,這樣就形成統一的趨。

3、比較春秋改革和戰國變法的不同,並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國強兵,為爭霸奠定基礎;內容為任用賢才,改革內政、生產、軍事;特點是在維護舊制度前提下進行。戰國變法的目的是建立、鞏固地主階級**,完成統一;內容為廢井田,承認土地私有,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實現**集權;特點為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2)原因:生產力水平不同。春秋時期,奴隸制僅僅開始瓦解;戰國時,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已經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階級力量增強。

4、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認識

(1)老子政治思想的實質及影響: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面對著變革的社會,他的主張實質上代表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儘管當時沒有統治者會採納他的政治主張,但他的思想在後世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社會動盪之後(特別是在西漢初,其思想一度成為統治思想),社會需要休養生息,老子的無為思想為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但無為思想不利於加強**集權,有消極的一面。

(2)如何認識孔子的階級實質:

教材有言,孔子主張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對著社會的變革,顯然孔子同老子一樣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遊列國,沒有乙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最後鬱鬱回到魯國,安心教書育人。

(3)如何評價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主張兼愛非攻有進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無法實現。

(4)孟子思想的實質及地位:

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其根本目的不是為百姓考慮,是為統治者長治久安計,他的主張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但是面對著你死我活的兼併戰爭,如何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孟子的思想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司馬遷評價孟子說「迂遠而闊於事情」。孟子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是後世「民本」思想的重要**。

(5)如何認識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質決定意識,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產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這種思想也極大地鼓舞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這也過分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古代社會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當與此有關。

(6)辯證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韓非子的思想:歷史向前發展,今必勝古,主張按現實需要變革;治國「以法為本」「法不阿貴」;主張建立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法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思想敢於直面大變革、大動盪的社會現實,順應了統一的趨勢,有利於封建制度的建立和鞏固,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當時是最有用的,各國的改革變法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法治」過度易導致**,使階級矛盾激化,應一分為二來評價,以後秦王朝因**短命而亡,說明法家思想不能維護統治的長治久安。

(三)、難點知識剖析

1、運用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關係來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從上面的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變革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稅收問題(魯國的「初稅畝」、齊國的「相地而衰徵」);變革的社會條件:

經濟基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階級基礎——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

2、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合乎秦國國情,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援,變法措施執行堅決,這也是變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顧個人安危,敢於同舊勢力堅決鬥爭。

提醒: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表現,因此,商鞅變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道理。

3、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的原因

(1)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2)階級關係的變革,奴隸制的崩潰,以及封建制度的確立,為思想文化繁榮提供了政治前提。

(3)動盪的社會環境和劇烈的社會變革,使得思想界異常活躍,這迫使人們去思索,眾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4)各國統治者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上的需要,紛紛網羅人才優待知識分子,養「士」蔚然成風,這種寬鬆的環境和優越地位,也有利於文化的繁榮。

(5)私學興起與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才幹、敢於發表自己政治觀點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斷加強,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擴大,豐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時代的成果奠定了後來科技文化繁榮的基礎。

思想文化是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因此,其繁榮的原因離不開政治、經濟方面的因素。

春秋戰國是乙個怎樣的歷史時期

3樓:讚讚威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備註

春秋戰國的得名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解釋,春秋意指春去秋來,以編年體形式記錄史實。

而戰國的**是《戰國策》,是國別體的史書,作者是西漢的劉向。

4樓:弱肉強食本質

戰亂紛飛百家爭鳴的時代

5樓:聰明可愛小雨

宰愚味偶 dlluaz14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6樓:凌峰汽貿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

「聽說國中有乙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3、《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乙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4、《紙上談兵》: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乙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西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5、《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及人物,春秋戰國時期的傑出歷史人物的故事 20字以內)

戰國時期的兩個重要人物蘇秦和張儀,他們同是鬼谷子的門徒,亦與當時著名的軍事家孫臏 龐涓同出一門,蘇秦和張儀的鬥爭影響了整個戰國後期的發展,戰國時期的七雄 齊國 楚國 燕國 魏國 趙國 南韓 秦國,當時秦國最為強大,經常討伐其它六國,令人人懼怕,國國自危,蘇秦就為六國提出並實施了合縱之策 即聯盟抗秦 ...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董狐直筆 匪夷匪惠 割臂之盟 管鮑之交 季孟之間 九原可作 犒賞三軍 輪扁斫輪 暮虢朝虞 城北徐公 管鮑分金 墨守成規 望帝啼鵑 圍魏救趙 下里巴人 先自隗始 陽春白雪 郢書燕說 遠交近攻 朝秦暮楚 鄭衛之音 縱橫捭闔 東施效颦 東施 邯鄲學步 趙國某人 問鼎中原 楚莊王 知己知彼 孫武 紙上談兵 ...

春秋戰國時期的姓氏特點,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姓氏都是什麼?

晉國 姬 魯國 姬 衛國 姬 鄭國 姬 宋國 子 中山國 子 吳國 姬 越國 姒 齊國 姜 田 楚國 羋 燕國 姬 南韓 姬 趙國 贏 魏國 姬 秦國 贏 趙國跟秦國同姓絕對沒錯 趙,與秦同出於蜚廉之後。趙的祖先為周穆王御,有功,封於趙城 今山西洪洞北 因以趙為氏。但其祖姓仍為贏 秦國是贏下面是月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