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雜詩二首其二賞析曹丕的《雜詩二首其二》的翻譯及賞析

2021-03-04 10:12:02 字數 4868 閱讀 1625

1樓:abc沒有真沒有

(其二)

【原文】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1]。

惜哉時不遇[2],適與飄風會[3]。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4]。

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5],客子常畏人。

【注釋】

[1]亭亭:孤高的樣子。車蓋:古代的車篷,形如大傘。

[2]時不遇:未遇上好時機。

[3]適:恰好。飄風:大旋風。

[4]吳會:指當時的吳郡(郡治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和會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紹興)。吳會當時都屬於東吳,乃異國之

地,這樣說乃足用以比喻漂泊周流之遠。

[5]棄置句:這是漢魏時詩中常見的套語,見漢樂府《孤幾行》、曹植《贈白馬王彪》等。

【賞析】

該詩是《昭明文選》所錄曹丕《雜詩》中的第二首,描寫遊子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久滯異鄉的憂鬱畏難心情。

這是曹丕的又一首以遊子思鄉為主題的詩,全詩十句,以浮雲作為遊子的化身,抒發了身逢亂世,漂泊四海,欲歸不能的感慨。http://****

開頭兩句「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以浮雲起興,暗喻遊子的孤獨無依。「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這四句表面上是寫浮雲的遭遇,實際寫遊子生不逢時,被戰亂席捲南行至吳、會等地,身不由己之情暗喻其中。

「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吳、會之地不是我的家鄉,怎能在此長久停留,可這個心思放在一邊不要說了,怕別人聽見不利於我。這幾句就把身處異地他鄉,思念故土,滿腔愁苦卻又不能表露出來的這種極度悲哀之情表現淋漓盡致。

以壓抑為情調表達了遊子當時紛亂複雜的內心世界。

2樓:匿名使用者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注釋】①亭亭:孤高的樣子。

車蓋:古代的車篷,形如大傘。 ②時不遇:

未遇上好時機。 ③適:恰好。

飄風:大旋風。 ④吳會:

指當時的吳郡(郡治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和會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紹興)。吳會當時都屬於東吳,乃異國之地,這樣說乃是用以比喻漂泊周流之遠。 ⑤棄置句:

這是漢魏時詩中常見的套語,見漢樂府《孤兒行》、曹植《贈白馬王彪》等。 【賞析】

《文選》李善注此詩說:「於黎陽作。」並以為作於伐吳之時。

從曹丕執政以後的情況看,他曾率大軍二次南征孫權,經過黎陽(今河南浚縣),魏在西北,吳在東南,從詩中「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等句看來,此詩似乎是南征時藉浮雲的隨風飄盪以比喻徵夫的被迫出征,表現對戰亂的厭倦情緒。但此說證據不足,吳景旭《歷代詩話》曾駁之,以為曹丕雄才且有智略,必無可能作此詩以示弱子孫權,取笑於劉備。此外,魏伐吳至廣陵(今江蘇揚州),在長江北,而吳會指當時的吳郡(治所在今江蘇吳縣)和會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在長江南,曹丕臨江觀兵而還,並無至江南事,故此說難以成立。

又,吳淇《選詩定論》、張玉谷《選詩賞析》等則以為詩乃作者早年時疑懼其父曹操欲立曹植為世子而作,亦似牽強。今人余冠英等則以為是遊子詩,寫漂泊不定、客居異鄉的抑鬱痛苦和強烈的思鄉之情,從詩的內容看,此說較為可信。  作者所處的時代,戰亂頻仍,人民飽經動亂之苦。

很多人或因戰亂饑荒而流浪在外,或為兵役徭役所迫而離鄉背井。作者即有《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等詩,以反映此類現象。可見遊子的懷鄉,思婦的怨別,乃是當時普遍而突出的社會現象。

因此,此詩亦不是一般的懷鄉之作,而是從乙個側面反映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詩以浮雲比遊子,前六句寫浮雲的遭遇。「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發端即落到所詠的浮雲。

一「浮」字充分顯示了身不由己的處境,「亭亭」二字描繪浮雲的聳立而無所依靠,暗示遊子的孤獨無依,為下文的「東南行」埋下伏筆。次四句是首二句的繼續,仍就浮雲落筆,寫其飄泊流宕的遭遇。「惜哉時不遇,適遇飄風會」,寫其生不逢辰,遭遇亂世,並自然地引起「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的飄泊流落的遭遇。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乃泛指遊子從西北飄泊到東南,有些古代論者根據「吳會」二字而去坐實地名以尋求更深的含義,則是不可取的。  「吳會非我鄉,安能久留滯」二句,點明思鄉的主題,是本詩關鍵性的轉折,開始由上文的敘事轉入抒情。句從王粲《七哀詩》其二:

「荊蠻非我鄉,何為久留滯」變化而來,並暗含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以浮雲的口吻,抒發客居的厭倦和對故鄉的深切思念。結尾二句「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又一次轉折,點明客子的身分,感情更深一層,從反面抒發了不得回歸的抑鬱痛苦。

句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之「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而稍有變化。前一句既是客子的自我安慰,說既然身不由己,流落異鄉而無法回歸,那麼這種思鄉之情還是不說的好。同時又是客子的反語解嘲,暗含欲棄不能之意。

後一句則說己既不願復陳,所以不願人問其鄉貫等情,而人若問之則勢必作答,將更增其痛苦耳。然而愈是抑而不說,毫無疑問地將會更增加主人公強烈的思鄉之痛。以壓抑的情調作結,表現了無可奈何的悲哀,耐人尋味,有餘音裊裊不絕之效果,真切傳神地表達了客子當時凌亂複雜的內心世界。

  在藝術上,此詩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結句的換韻,戛然而止,音調促迫,和客子當時達到高潮的痛苦壓抑的心情正相吻合,對整詩的氣氛起到了較好的渲染烘托作用。本詩和曹植《雜詩》之二的結句換韻方式,在當時乃是首創,顯示了建安詩人們大膽的創新精神和多變的創作手法。

  另外,本詩採用比物象徵的手法,寫遊子而以浮雲作比,賦浮雲以人的感情,通過浮雲的遭遇,揭示客子的心情。構思新穎別緻,抒情婉轉細膩,有相當強的感染力。沈德潛《古詩源》說:

「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矣,要其便娟婉約,能移人情。」正是指作者的此類詩作而言。

曹丕的《雜詩二首(其二)》的翻譯及賞析

3樓:黛妮

一、曹丕的《雜詩二首(其二)》的翻譯: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雲,聳立無依形狀如車蓋。

可惜浮雲沒遇好時機,恰巧與突起的暴風遇。

暴風吹我飄行到東南,南行來到吳郡會稽郡。

吳會二郡不是我故鄉,如何能夠在此久停留。

拋開憂愁不必說其他,客子身居異鄉畏人欺。

二、附原文如下:

雜詩二首(其二)

魏晉.曹丕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我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吾鄉,安能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三、賞析:

用「雜詩」做題名,開始於建安時期。《文選》李善注解釋這一題名說:「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雜也。

」也就是說,觸物興感,隨興寓言,總雜不類。所以,題為「雜詩",等於是無題,賦物言情,都是比較自由的。曹丕這兩首雜詩則是抒寫他鄉遊子的情懷。

建安時期風氣之一,是詩人喜作代言體詩。即揣摩客觀人物的情懷代其抒情。曹丕是其中突出乙個,如他的《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是代新婚者抒情,《寡婦詩》是代阮璃的遺孀抒情,《代劉勛妻王氏雜詩》是代棄婦抒情。

《雜詩二首》也屬於這一類,不過是代遊子抒懷而已。它的高妙在於能真切地抒寫出他鄉遊子的情懷與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卻並不限於作者一身,這是與自抒己情的抒情詩不盡相同的。

開篇這六句詩中飽含對命運的哀怨。這哀怨固然來自遊子飄泊之感,然而在這首詩中尤其是來自他鄉難以駐足的怨憤。這就成為下文寫遊子異鄉不安之感的先行之神。

詩歌運筆前文能成後文先行之神,便前後關鎖緊密,境界渾融,意濃味足。因此下文落筆便較為輕易了:「吳會非我鄉,安能久留滯「。

吳郡、會稽這兩個地方不是我的家鄉,怎麼能長久呆在這裡!雖只是一種態度決絕的聲音,這聲音的背後卻不知含有多少怨苦與憤懣。妙在千言萬語已經湧到嘴邊,卻沒有一宗宗傾訴出來,而只化為一句決絕的聲音,表現出極其複雜的感情,饒有餘味。

末二句用了同樣的手法:「棄置莫復陳,客子常畏人。」丟開不要說了,作客他鄉是不能不「常畏人」的。

遊子駐足他鄉,人地兩生,孤立無援,落腳與謀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看人眼色。這極為複雜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現出來,有含蘊無窮之感。

異鄉不安之感,也是遊子歌詠的老主題。《詩經·王風·葛藟》說:「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謂他人昆,亦莫我聞。』』寫盡了遊子處他鄉求告無門的境遇。

漢樂府《豔歌行》中所寫流宕在他縣的兄弟幾人要算遭遇較好的了,碰到個熱情的女主人還為他們縫補破衣服,但已遭到男主人的猜忌與斜眼,害得他們不得不表白:「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不過曹丕這一首沒有像《詩經》、漢樂府那樣,做某些細節的具體描繪,而是全用高度概括的筆墨,發揮虛筆的妙用。

寫得虛了,似乎說得少了,實際上概括得更深廣,啟人想象更多,包蘊的內容更豐富了。虛、實各有其妙用,藝術的辯證法總是如此。

四、作者簡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定。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4樓:虛度韶華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我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無會。吳會非吾鄉,安能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西北有乙個遊子,好像浮雲一樣無依元靠。可惜生不逢時,遭遇亂世,正好與飄風相會。飄風吹我向東南方行走,行啊行啊從西北飄泊到了東南的吳會。

吳會並不是我的故鄉,怎麼能夠在這裡久待,還是丟下思鄉的念頭不要再講了吧,在外遊蕩的客子害怕人家問起他的故鄉。

分析:本詩主題見解題。在藝術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結語換韻,戛然而止,音調促迫,和遊子當時已達到高潮的痛苦壓抑心情正相吻合,對詩的氣氛起到了較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二是採用比物象徵的手法,寫遊子以浮雲為比,賦浮雲以人的感情,通過浮雲的遭遇,揭示遊子的心情。結構新潁別緻,抒情婉轉細膩,有較強的感染力。

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翻譯雜詩十二首其二的翻譯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公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席生涼。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長。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乙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

急求賞析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公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席生涼。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長。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乙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

陶淵明《雜詩》其二的思想感情,陶淵明的《雜詩其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陶淵明是一位田園詩人,其所作的雜詩 表現了他歸隱田園的志趣,也體現出了他熱愛自然的情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散發出他獨特的人魅力 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和汙的高尚品。陶淵明的 雜詩其二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雜詩 其二 陶淵明 東晉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