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蒹葭》是什麼意思《詩經蒹葭》中的所謂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2:35:26 字數 5806 閱讀 5335

1樓:北海沐爾加河

你好!《詩經

·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詩中的「伊人」是詩人愛慕、懷念和追求的物件。

本詩中的景物描寫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渾融一體,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淒婉惆悵的情感,給人一種淒迷朦朧的美。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覆吟詠、一唱三歎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

原文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蘆葦茂密水邊長,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水**。

蘆葦茂盛水邊長,太陽初公升露未幹。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太陽初公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彷彿就在沙洲邊。

2樓:毓興有渠緞

《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彷彿就在那河中洲。

這首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諷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鄭箋《毛詩序》)或惋惜渴求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恆《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但與《詩經》中多數詩內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蒹葭》並沒有具體的時間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所以,上面的那些提法因為缺少根據而難以令人信服。《詩經》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其結果卻失之愈遠。

其實,「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觀念》——英國科林武德),對《蒹葭》的闡釋也應具有當代性——現代大多數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泛虛幻給闡釋帶來麻煩,但也因而擴充套件了包容的空間。「在水一方」作為企慕的象徵,錢鍾書在他的《管錐編》已申說甚詳;「溯洄」、「溯游」、「道阻且長」等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徵。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能在後代得到不斷的回應:「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而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也是《蒹葭》主題的回應。把它們互相對照著看,可能使讀者對這首詩及其作者的理解更能「心有靈犀一點通」。

【注釋】:

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蘆葦一類的草,又名荻。葭(音加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貌。《傳疏》:「蒹葭,即萑(環huán)葦之未秀者。」

《毛傳》:「蒼蒼,盛也。」為:此處指凝結成。

2、所謂:所念。伊:是、這人、那個彼。方:邊。在水一方:就是說在水的另一邊。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洄(音回hui):水流迴旋,此處指彎曲的河道。從:就。阻:難。

4、遊:水游。宛:可見貌,猶言「彷彿是」。

5、萋萋:猶「蒼蒼」。晞(西xī):幹。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處,即岸邊。

7、躋(音積jī):上公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遲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採採:茂盛的樣子。一說鮮明的樣子。

10、涘(似sì):水邊。

11、右:古讀為「已」,迂迴彎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塊沙洲。

【譯文】: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一邊。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逆流尋找她,彷彿走到水中間。

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乾。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

逆流尋找她,彷彿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蘆葦初生鮮豔,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

逆流尋找她,彷彿走到水中的沙洲。

3樓:喜合英系甲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乙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溯游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遊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遊,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

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乙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游,總無法接近她,彷彿在繞著圓心轉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痴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

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未晞」,未乾。「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

「躋」,公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淒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的淒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淒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王夫之《薑齋詩話》說:

「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乙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的身邊。

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乙個痴情者的心理**,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

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發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詩經·蒹葭》中的「所謂」是什麼意思

4樓:

「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5樓:山中夜半松風

《詩經·蒹葭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以求之抑又遠矣。(清,黃中松《詩疑辨證》)

6樓:幽若嵐兮

所說的 我所時時訴說著的

7樓:中國話

「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以求之抑又遠矣。

求《詩經·蒹葭》全文和意思還有賞析

8樓:ai繪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乙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溯游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遊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遊,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

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乙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游,總無法接近她,彷彿在繞著圓心轉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痴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

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未晞」,未乾。「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

「躋」,公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淒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的淒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淒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王夫之《薑齋詩話》說:

「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乙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的身邊。

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乙個痴情者的心理**,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

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發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詩經蒹葭》的詞,《詩經 蒹葭》的詞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遊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 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憶江南 關於流水的詩 1 天淨沙 秋思 元代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

古詩文蒹葭詩經的意思詩經蒹葭的原文注釋及譯文

蒹葭bai 出自 詩du 經 國風 秦風 這是一首zhi懷念情人的dao戀歌內。作者的思念物件可望而容不可及,中間阻隔千重,詩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無限惆悵的心情,有追求暗戀的人或惋惜無法招引賢士的含義。又釋 詩經 原文開頭有注 蒹葭 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其實這是一首諷刺秦襄公...

《詩經蒹葭》這首詩有什麼好《詩經蒹葭》這首詩有什麼好450字

詩經 蒹葭 這首詩的好處在於 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 興 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 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 擬聲傳情的生動性。這首詩以水 蘆葦 霜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