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教和我們這兒的佛教有什麼不同呢

2021-03-04 00:32:47 字數 5242 閱讀 2041

1樓:匿名使用者

藏教和漢教都屬於佛教。

一、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點,如承認四法印,皈依三寶,四眾**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發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

二、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點,如利益眾生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別解脫戒和菩薩戒,以六度修福慧資糧,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無二正見破障,追求不同於小乘教的不住二邊涅盤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點和大同中的小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藏傳佛教是顯教菩薩乘和密教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而漢傳佛教是大乘顯教。唐代雖然譯過一些密經,但都屬下部密,而且早已絕傳。有人將淨土宗劃為密宗,但從教義上衡量,這種觀點恐怕難以成立。

藏傳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傳佛教獨有的密法是無上密,所謂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無上密中才有,因為下三部密宗中隨有多種成就的修法,但都沒有幻身和光明識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卻離不開這兩種雙運成就。

二、藏傳佛教各派都以龍樹中觀見為主,雖然各派對中觀二諦義的理解方面有千差萬別,但沒有乙個尊唯識見者。唯識學研究唯識學研究只是為了從反面認識中觀見,唐玄奘師出唯識宗門,故在東土弘揚法相唯識學,對唐以下的漢傳佛教影響極大;六祖《壇經》解說事理契合中觀,但後期禪家輕視經教,雖言重理,但不學經論而所得之「理」,也很難說清是什麼樣的「理」。現在的漢傳佛教大部分是淨土宗,淨土家認為:

理深解微,未世斷惑證理甚難,乘佛原力,往生淨土為易行之道,因此,不習中觀唯識之理,只誦經典、佛號求往生。由於這些原因,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事理二諦的見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

三、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習俗、信眾的心理素質等眾多文化內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總的來說,藏傳和漢傳佛教之間雖然有以上這些不同點,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義方面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它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不同點,只表現在非本質的表面現象方面。

2樓:匿名使用者

屬於佛教的分支,不過他們的經書據說都不是原著,而且有很大的政治色彩,前身是「喇嘛教」,後來更名「藏傳佛教」,不過他們允許男女雙修,這應該是與佛教很大不同之處,我自我感覺藏傳佛教不如這裡的佛教,這裡的是真正的靜修,藏傳的太不「靜」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藏教,指的是藏傳佛教,和我們這的佛教同源,都傳自於印度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信佛,他們信藏!

藏教和佛教有什麼區別

5樓:古巴

藏傳佛教是密法,都要靠師承,身密語密意密,這一點和顯宗(漢地佛教)最大的不同。

藏傳佛教是依師不依法,顯宗是依法不依師。密宗更重各種嚴格的形式(如念咒結手印)吧,所以是依師依法!密宗一般不會隨便傳授,顯宗適合大眾學習。

但本質還是一樣的,提倡人心向善的,開發人們內心的慈悲和智慧型,度化更多的眾生,利益更多的眾生!再就是藏傳佛教的佛像多半是忿怒狀的,而漢地佛教一般是寂靜、慈悲狀的!

6樓:諦觀如幻

如果單純說藏教,應該是指的藏地的原始神教——笨波教,也就是藏地的「黒教」。黒教並不屬於佛教,是信神拜神血食祭祀的神教。

藏地的黃教、白教、紅教、花教屬於佛教。

7樓:煩惱即菩提

都是佛教,一為顯宗,一為密宗。

佛教與藏教的區別?

8樓:cclun巨蟹

藏教和佛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

1、文化內涵不同。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習俗、信眾的心理素質等眾多文化內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2、顯教不同。藏傳佛教是顯教菩薩乘和密教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而漢傳佛教是大乘顯教。

3、派別不同。藏傳佛教各派都以龍樹中觀見為主,唯識學研究只是為了從反面認識中觀真理;漢傳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論、華嚴、禪宗等教派都持中觀見,唐玄奘師出唯識宗門,故在東土弘揚法相唯識學,對唐以下的漢傳佛教影響極大。

藏教也就是藏傳佛教,是佛教的乙個分支,即佛教密宗。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喇嘛藏語意為「上師」。藏語系佛教始於7世紀中葉,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都帶去了佛像、佛經。

松贊干布在兩位公主影響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8世紀中葉,佛教又直接從印度傳入**地區。10世紀後半期藏傳佛教正式形成。

9樓:感性的敏敏

藏教和佛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

1、顯教不同。藏傳佛教是顯教菩薩乘和密教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而漢傳佛教是大乘顯教。

2、派別不同。藏傳佛教各派都以龍樹中觀見為主,唯識學研究只是為了從反面認識中觀真理;漢傳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論、華嚴、禪宗等教派都持中觀見,唐玄奘師出唯識宗門,故在東土弘揚法相唯識學,對唐以下的漢傳佛教影響極大。

3、文化內涵不同。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習俗、信眾的心理素質等眾多文化內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藏教也就是藏傳佛教,是佛教的乙個分支,即佛教密宗。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喇嘛藏語意為「上師」。藏語系佛教始於7世紀中葉,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都帶去了佛像、佛經。

松贊干布在兩位公主影響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8世紀中葉,佛教又直接從印度傳入**地區。10世紀後半期藏傳佛教正式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點,如承認四法印,皈依三寶,四眾**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發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點,如利益眾生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別解脫戒和菩薩戒,以六度修福慧資糧,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無二正見破障,追求不同於小乘教的不住二邊涅磐等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喇嘛藏語意為「上師」。藏語系佛教始於7世紀中葉,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都帶去了佛像、佛經。

松贊干布在兩位公主影響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紀中葉,佛教又直接從印度傳入**地區。10世紀後半期藏傳佛教正式形成。

到13世紀中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此後的300多年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隨著佛教在**的發展,上層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權,最後形成了獨特的,政教合一的藏傳佛教。

**最著名的佛教建築布達拉宮,始建於7世紀文成公主入藏時為公主建的宮室,但建成現在的規模,是到17世紀才完成。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淨的意思,佛是覺悟。釋迦牟尼佛他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的南部。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他是生於周昭王廿六年甲寅,跟現代外國人考據不一樣,年代相差很多。

佛入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年,世壽七十九歲,我們通常講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歲,實際是七十九歲,因為我們中國人講虛歲,虛歲是八十歲,實足年齡是七十九歲圓寂的。如果根據這個記載,釋迦牟尼佛入滅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十五年,虛雲老和尚以及我們中國從前的古大德們,都是用中國的記載。

中國擁有歷史悠久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雖發源於中國社會,但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從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營養成分,並把它們改造為自己的組成方面。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佛教正式傳來中國是漢朝,非正式還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陸續續傳過來,但不是正式的,正式是國家派了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這是正式的,正式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到中國來之後,因為是中國皇帝迎請他過來的,所以是以國賓的禮節來對待他,來了之後,與我們朝野人士談的很投機,我們非常歡迎他,希望他能常住中國。最初來的二位法師,是竺法蘭和摩騰,他們二位把佛教,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來,為中國朝野所接受,來到中國之後,是國家招待他們,就好像現在的***禮賓司來接待,那時候的政治制度與現在不相同,現在的***都在行政院之下,從前的***不歸宰相管理,外交直接歸皇帝管轄,那時的***也不叫這個名稱,而叫做鴻臚寺。所以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麼來的?

寺是漢朝的時候**辦事的機關,它並不是廟,而是帝王所轄的一級單位,直接屬於皇帝督導的,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做卿,我們稱做公卿,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的***長,所以由鴻臚寺來接待,以後由於想把他們常留在中國,這樣一來,鴻臚寺不能長遠招待他們,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乙個單位,也就是從九個寺增加到十個寺,這個寺就是佛寺,佛寺是從這裡開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稱是白馬寺,當時首都在洛陽,故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第乙個寺,要知道這個寺的**?它是皇帝下面辦事的機關,它所辦的事?第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佛教它實在是教育,它不是宗教,這一點一定要明了,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跟我們中國的儒家一樣,是孔老夫子的教育,過去中國人對於教育非常重視,自古以來我們即曉得教育的重要,禮記學記篇所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政治要能上軌道,人民要能過真正安和樂利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教育。

中國近百年來,遭受這麼大的災難,原因就是教育失敗,教育政策錯誤了,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苦難。中國過去帝王對教育非常重視,教育部在一切政治設施中列於第一,名為禮部,宰相下面六個部是以禮部為第一,把教育擺在第一,佛教也是教育,是外來的教育,但是它的教育的思想基礎,跟我們中國教育的理想完全相應,中國儒家的教育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是孝親尊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這樣一來,東西方的聖人就不謀而合,如中國人所謂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當時的禮部負責一般的教育,替國家選拔人才。

皇帝下面就增加了乙個佛教教育部,白馬寺實在講就是佛教的教育部,是歸皇帝管的,而不是宰相管轄的,因此中國有了二個教育部,而佛教的教育以後比儒家教育更是普及,這是由於皇帝提倡,上行下效,沒有多久,佛教教育就傳遍了整個國家,對於我們的生活文化思想起了融合作用,與我們中國儒道思想融成為一體,成為中國特有的文化基礎。實在講,佛教到中國的發展,是遠遠超過了印度,歷代修學成就之人非常之多,比印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所以佛教教育從漢朝起一直到清朝,國家社會以及全國老百姓都非常喜愛與認真的學習,帶給中國幾千年來的長治久安,是個很大的穩定力量,這是我們應當要認識與不可忽視的。當時的佛寺是佛陀教育的機關;唐朝以前佛寺的主要工作都是從事經典的翻譯、經典的講解、以及指導大眾修行。

以上是佛法傳來中國的情形,我們了解以後,再介紹佛法二字的釋義。

婆羅門教怎麼讀,印度的婆羅門教和佛教有什麼區別

婆羅門教這樣讀 如下 普通話拼音讀法 婆 p 羅 lu 門 m n 教 ji o 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 介母 韻母急速連續拼合併加上聲調而成為乙個音節。印度社會洋溢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祭司被人們仰視如神,稱為 婆羅門 婆羅門 源於 波拉乎曼 即梵 原意是 祈禱 或...

佛教提倡的愛與世間的愛有什麼不同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這就是大乘菩薩,這幾句話就是經上常講的發大菩提心,雖然知道一切法空,體相作用都不可得,可是還是發願度眾生。這是自性裡面的第一德,就是慈悲,真心裡頭的核心。江本博士做水實驗,做了十幾萬次,告訴我,只有愛 感謝 感恩這個意念,圖案都是最美的,水結...

佛教經典中經律論有什麼區別,佛經中的論藏和經藏都有什麼經?

九韻樂器 1 概念不同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 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它的基本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佛所確定的,而系統化的佛教戒律是後來才逐步形成的。論是對經 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但也有一些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