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國畫雪中芭蕉的意境

2021-03-04 00:26:44 字數 5080 閱讀 6705

1樓:匿名使用者

有關《雪中芭蕉》主要的**、散文和論著(還有更多散見於各類書籍和文章中的觀點無法一一列出。以下有◆入【附錄】,◇大家可以自行參考,現在網路很方便):

◆陳允吉《王維「雪中芭蕉」寓意蠡測》(《復旦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p81-86)(陳允吉《唐音佛教辨思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p1-11及 陳允吉《古典文學佛教溯緣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p67-80)

◆楊軍《「雪中芭蕉」命意辨》(《陝西師大學報》,2023年第2期p78-81、p60)

◇文放《「袁安臥雪」與「雪裡芭蕉」》(《中國文學研究》,2023年第2期p126-127)

◇蔡詩意《〈袁安臥雪圖〉與傳統美學觀》(《民族藝術研究》,2023年第3期p10-14)

◆皮朝綱《慧洪以禪論藝的美學意蘊》(《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2期p56-60、p66)

◇張景鴻《關於王維〈袁安臥雪圖〉的思考》(《美術觀察》2023年第12期p54-56)

◇周怡《雪蕉與雪竹——關於王維繪畫禪理表現的乙個模式》(《齊魯藝苑》,2023年第4期p18-19)

◇黃崇浩《「雪裡芭蕉」考》(《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23年第1期p27-28)

◆林清玄《雪中芭蕉》(2023年)

◇殷傑《雪裡芭蕉與紅竹》(2023年)

◆初國卿《雪裡芭蕉》(2023年)

◇詹杭倫《雪裡芭蕉》(2023年)

◇流沙河《夜蟬與雪蕉》(2023年)

◆王改娣《雪中芭蕉》(2023年)

◆王光福《雪裡芭蕉與瘧疾文字》(2023年)

◇錢鍾書《管錐編》,中華書局,2023年。

◇錢鍾書《談藝錄》,中華書局,2023年。

◇錢鍾書《七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葛兆先《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

◇陳允吉《唐音佛教辨思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葛曉音《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

◇張育英《禪與藝術》,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

◆黃河濤《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商務印書館國際****,2023年

◇皮朝綱《禪宗美學史稿》,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23年

【附錄】

附錄一:陳允吉《王維「雪中芭蕉」寓意蠡測》——《復旦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p81-86

王維「雪中芭蕉」寓意蠡測

陳允吉王維的「雪中芭蕉圖」,作為一幀很受推祟的名畫,在歷史上久負盛名,現代的某些藝術論著,也都經常提到這幅作品。根據史料的記載,這幅畫在宋明之間還存在。宋人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中,記云:

余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

趙殿成《王右丞集注》卷末引明代陳眉公《眉公秘笈》,又雲:

王維《雪蕉》,曾在清閟閣,楊廉夫題以短歌。

涉及「雪中芭蕉」本身情況的材料,能夠徵引的只有這樣兩條,大概明代以後,作品已經遺佚,因此我們無法看到它的真實面貌。從《夢溪筆談》的記述中,可知所謂的「雪中芭蕉」,並非包括畫的整體,而只是《袁安臥雪圖》的乙個區域性。至於「袁安臥雪」的內容,前人多不注意,現在無從推知它對這個題材如何表現。

前人談到王維這幅畫,大多是從藝術上對它作了熱情的肯定,至於作品究竟表現了什麼樣的思想內容,則始終沒有作過認真而具體的論述。而本文的寫作宗旨,主要想就這個問題做點查考和論證,探索一下王維在這幅畫中所寄託的思想寓意。

2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誠然是乙個佛教的信徒,史書上說他終日「以禪誦為事」,無論他的詩與畫,都滲雜著濃重的佛教思想。就他的畫來說,如同《維摩詰象》、《黃梅出山圖》一類表現佛教題材的作品,在歷史早就非常出名,單《宣和畫譜》所錄當時御府所藏王維一百二十六軸畫中,有一半是表現佛教題材的。聯絡上述《冷齋夜話》所作的啟示,我們就感到有必要去考索一下「雪中芭蕉」同佛家思想的關係。

在這裡,我們不妨先看一下《續高僧傳》的兩條記載,其中一條見於卷十六《道[上孫下心]傳》,描述高行僧人道[上孫下心]死後所出現的奇異景象:

當夜雪降,周

三、四裡,乃掃路通行,陳屍山嶺。經夕忽有異花,繞屍周匝,披地湧出,莖長一二尺許,上發鮮榮,似歟冬色,而形相全異。

另一條見於卷二十六《法融傳》,記云:

又二十一年十一月,岩下講《法華經》。於時素雪滿階,法流不絕,於凝冰內獲花二莖,狀如芙蓉,燦同金色。

這兩個故事所描述的情況,和「雪中芭蕉」的意境很相類似,旨在說明佛教徒的精進高行,能夠為「冥祥所感」,從而產生出希世罕見的神異觀象。因為它們都是講的雪中開花的情景,這就為我們了解「雪中芭蕉」的寓意從側面提供了一條線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關於「雪中芭蕉」的寓意,從王維自己的作品中還可以找到更為直接的材料:

《王右丞集注》卷二十四,有《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淨覺師碑銘》一文,記載僧人淨覺修行佛道的行狀。碑銘稱讚這個僧侶矢志精進,修成佛道,其中有一段說:

大師乃脫履戶前,摳衣座下。天資義性,半字敵於多聞;宿值聖胎,一瞬超於累劫。九次第定,乘風雲而不留;三解脫門,揭日月而常照。

緊接其下面,便有一聯極重要的話:

雪山童子,不顧芭蕉之身;雲地比丘,欲成甘蔗之種。

真是無獨有偶,同「雪中芭蕉」互相對應,這裡所謂的「雪山童子,雪中芭蕉之身」,不正明明是用文字寫出來的「雪中芭蕉」嗎?

《王右丞集注》的注釋者趙殿成,在「雪山童子」條下注雲:

佛入雪山修行,故謂佛為『雪山童子』。《釋氏要覽》:《智度論》雲,梵語鳩摩羅伽,秦言童子。......若菩薩從初發心,斷淫慾,乃至菩提,是名童子。

《趙注》這一條注文,是顯得很為疏略的,其實「雪山童子」的事狀,具見《涅盤經》卷十四《聖行品》,講述釋迦牟尼在過去世修行菩薩道時,於雪山苦行遇羅剎,為求半偈而捨身投崖,謂之「雪山大士」,或稱「雪山童子」。

《趙注》在「芭蕉之身」一條下雲:

《涅盤經》:是身不堅,猶如蘆葦、伊蘭、水沫、芭蕉之樹。又雲:生實則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

這條注文的意思,是要說明人身空虛不實。因為從佛教看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客觀實在的,甚至連人身也並不是乙個實體,它的本質同樣也是空虛的。上面所引的《涅盤經》**,就是用蘆葦、芭蕉等不很堅實的東西,以譬喻人身的空虛本質,借助於形象來宣揚佛教的唯心主義神學理論。

由此可見,王維在《淨覺師碑銘》中這兩句話,是表現了這樣的意思,「雪山童子」,是形容堅定地修行佛道;「不顧芭蕉之身」,是指斷然地捨棄自己的「空虛之身」。而這一套思想,同王維自身的行徑十分相合。《舊唐書·王維傳》雲:

「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備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采」。他的《袁安臥雪圖》之所以要在雪中畫上芭蕉,決不是偶然靈機一動的神來之筆,而是深刻地打上了他自身的思想烙印。「雪中芭蕉」這一幅畫,從其藝術形象的外部感性形式中所體現的內在思想本質,同「雪山童子,不顧芭蕉之身」的含義應該是一致的。

***/f?kz=959973055這裡有詳細的介紹

雪裡芭蕉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是王維畫中出現的景物。後人往往不理解這種畫法,認為芭蕉與雪景不能同處一地。但實際上,在中國的某些溫暖地方突遇寒潮,是可以出現這種景觀的。

但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打破時空界限的藝術表現手法,就是現在,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畫家畫孔雀配上紅梅雪景,也是一樣的道理。

王維作畫雪中芭蕉,詩、法眼觀之,知其神情寄於物,俗論則譏以為不知寒暑。(宋惠洪《冷齋詩話》卷四《詩忌》)

《筆談》雲:王維畫入神,不拘四時,如雪中芭蕉。故惠洪雲:

雪裡芭蕉失寒暑。皆以芭蕉非雪中物。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蕉方開花,知前輩雖畫史亦不苟。

洪作詩時未到嶺外,存中亦未知也。(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上)

——引自中華書局本《王維集校注》第1301頁 附錄四《畫評》

江雪描寫的意象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4樓:學院派魚多多

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描寫了一幅江天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淒寂。這首詩通過這些意象營造出雙重意境:

一、是詩歌本身所描繪的寒冷孤獨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釣相互映襯而顯現出的一幅極具情趣和生機的孤翁寒天垂釣圖。

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寫作此詩時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那是一種巨集大的孤獨的但又是無比崇高的內心情感,這是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這種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質,超越了詩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

原詩:《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

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

賞析:這首詩之所以有名,是它具有高超的藝術。僅僅二十字,便勾勒出一幅精彩絕倫的圖畫。

作者複雜曲折的思想感情深深包含其中,的確堪稱「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釋義:這首詩描寫得十分精到,縱然是十分難以明繪其狀的事物,也能讓讀者覺得彷彿此景就在眼前;語句雋永,除了見於詩中直抒的感情以外詩中還暗藏別的情感。)」(宋•梅堯臣)

但是,這首詩是不符合生活真實的。試看:千山萬徑,白雪茫茫,飛鳥絕跡,行人無蹤;如此天寒地凍,令人望之而心驚,**還有什麼垂釣的漁翁呢?青壯年恐怕都不耐其寒,何況還是乙個「翁」。

雖然,南方的江水冬天不結冰,但以打漁為生的人,最講究捕魚的季節性,冬天魚不好動(在攝氏零度時呈休眠狀態),其腹不飢,懶於進食(南方的魚性如此),根本就不是垂釣的好機會,在冰封雪壓的時候,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這首詩雖不符合生活的真實,卻符合藝術的真實。詩歌是文學作品,允許藝術創造,決不是現實生活的翻版。它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典型化的方法,把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景物,拼在一起,創造出完整的詩的意境,以寄寓作者的思想。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在作畫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創作出一幅含意深刻的《雪中芭蕉圖》(原名《袁安臥雪圖》),但其拼湊痕跡明明白白,一見便知。而柳宗元這首《江雪》詩,卻是巧奪天工,照樣是拼湊,卻不露絲毫痕跡。

什麼是中國畫的意境什麼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中國畫意境,就是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藝術境界。它能使欣賞者通過聯想產生共鳴,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繪畫是否具有意境,這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齊白石的繪畫,除了在表現技巧方面有獨到之處外,耐人尋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老舍曾請白石老人作畫,並要求以查初白詩句 蛙聲十里出山泉 為題。...

簡述中國畫的特點簡述中國畫的特點

一 立意為先 胸有成竹 中國畫的構思 中國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 畫人物,還是畫花鳥。唐代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 所言的 六法 中有一段相關的論述 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認為立意在先 畫中才能有奇態 有奇意。宋代以畫梅花...

中國畫如何畫大魚,什麼叫做國畫?

畫鯉魚的方法是在長期觀察寫生的基礎上逐步總結提煉而成的。為便於學者記憶,曾編口訣 一筆魚身二筆尾,三筆畫頭添眼嘴,再勾腹線和鱗片,又加魚翅勢如飛,最後畫脊鰭,形神得兼備。從如下步驟圖可一目了然。到於蘸墨運筆的韻味,學者可從範畫研摩和實踐。舊畫論有云 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生動,浮弱不是工致,鹵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