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古代的狀元會當什麼官

2021-03-28 01:10:59 字數 3732 閱讀 9823

1樓:牙牙的弟弟

翰林院修撰。

古代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是殿試,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主事(各部職員)、知縣等(實際上,要獲得主事、知縣等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有終身不得官者)。

擴充套件資料:

翰林院修撰,是官名,從六品,主要職責為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書機構,各個皇朝的翰林院的組織機構和作用大同小異。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書機構,各個皇朝的翰林院的組織機構和作用大同小異。而翰林本身,也和現代的秘書一樣,他的作用和權力,因領導對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別。

唐代史館有修撰,掌修國史的官臣,宋實錄院有修撰官掌修實錄,遼國史院與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進士。

一般於殿試揭曉後,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清文獻通考.職官七》。

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

以清代而定,會試每三年在京都舉行一次,會試中舉的貢生(地方儒學生員(秀才)公升入京師國子監就讀的稱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欽定即「狀元」,

二、三名為「榜眼」、「探花」。

這頭三名合稱為「一甲進士」,可以得到皇帝賜的「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可賜「進士出身」,「三甲進士」可賜「同進士出身」的頭銜。

但只有這「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地區任職級別。

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縣長之職,是個地地道道的「芝麻官」。「編修」一職,是個修國史、實錄、會要的官稱。

2樓:drar_迪麗熱巴

1、狀元的初始官階是從六品。

2、如果非得說是通過可靠取得的名次公升為地方官的話,一般是進士,從九品坐起。

3、也有的地方官有的是皇上外放的(其中包括大臣推薦,皇上批覆的),也有的是當地的巡撫或道臺自己物色的,然後上報朝廷後,朝廷委任的。

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2023年)丙辰科狀元翁同龢。他一生兩次為帝師,在晚清帝、後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甲午中日戰爭後,積極支援康有為變法主張。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2023年)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於天慶十年(2023年)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公升大都督府主。

後於西夏皇建二年(2023年)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3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古代的狀元可以當什麼官:

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舉中的第一名,稱為武狀元。

武狀元南宋才開始有這個說法,武狀元一般由六品蘭翎侍衛前鋒校、護軍校、驍騎校之類的官職幹起,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營長或副團。明朝武科起先沒有殿試,到崇禎朝財恢復狀元名稱,授予副總兵職位。

清初明確,一甲進士或授副將、參將、游擊、都司,

二、三甲進士授守備、署守備。以後武狀元授一等侍衛,榜眼、探花授二等侍衛,

二、三甲進士授三等及藍翎侍衛,獲得這些官銜後,再到兵部選實職官。

文狀元:自孔老夫子起,「學而優則仕」成了亙古不變的知識分子的奮鬥之路。因而,苦讀寒窗數十年,狀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讀書人的畢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的巨大殊榮。

狀元一般不會馬上去當縣官等實職**。各個朝代都是有制度,有章法的。科考成績再牛,也要慢慢歷練。

一般開始進翰林院,授六品(居多)或七品編修,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書郎,或掌修國史,或做天子侍講,從此也就步入了凶險難卜的仕途,開始了宦海沉浮榮辱的漫漫人生。

4樓:手機使用者

科舉中式之後,都會授予官職。但是第乙個官職非常不同,導致後面的命運也會不一樣。第一等(一甲),賜進士及第,只有三個人,那就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三個人會直接授予翰林院的官職,榜眼和探花會授職為正七品的翰林編修,而狀元會授職為正六品的翰林修撰,要注意喲,翰林修撰這個職位在明清兩代是只授給新科狀元的,其他人想都別想。

第二等(一般為二甲名次靠前的),會授予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是點了翰林,作為候選翰林官,要到三年後散館才正式授予官職,這些人未來會成為高階的文官;第三等(一般二甲和三甲),直接授予**或地方的官職,如果做京官就是部員(一般授七品主事),如果地方官就會以七品知縣候補(俗稱老虎班,見缺就補)。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也不一定,狀元也不是一定就能當大官的,還是需要磨練的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也就是考狀元是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是公務員嗎?還是相當於現在的高考?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科舉考試就相當於現在的公升學考,考狀元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實際上在殿試前還要先經過鄉試、會試等,最後能參加殿試的才有可能成為狀元。三甲是有官職分配的。可以說殿試相當於考公務員。

7樓:夜佑辰

1.考童生——中考

2.院士——考生員(秀才)——第一名:案首——高考版3.鄉試——考舉人

權——第一名:解元——大學畢業考

4.會試——考貢士——第一名:會員——公務員考5.殿試——考進士——第一名:狀元——高階公務員

8樓:保健院院長

科舉分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依次是解元,會元,狀元。考試合格者稱舉人,貢士,進士。

跟高考有本質上區別。科舉只要考中舉人就相當於國家低階的公務員。是鐵飯碗,不會失業。

狀元就相當於****。

9樓:蕭瑟月光應如水

算是考公務員吧。古代進士及第後就可以入朝為官了,也就是參加工作了。現在高考之後,我們還要上大學……

10樓:匿名使用者

類似的吧!補充一點:科舉不用交錢,現在的高考要交報名費!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狀元,放到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

11樓:可愛的時期時期

古代科舉狀元,相當於現在的高考狀元,也是很厲害的。

12樓:漸行漸遠漸無晴

古時候的狀元都經過十年以上的寒窗苦讀,並且是萬里挑一,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博士了吧。

13樓:莊小小霞霞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的狀元,放到今天應該是最高的學歷了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狀元放到現在的話,我覺得至少得是本科學歷吧。

15樓:願餘生溫柔

古代的狀元 到今天當然是相當於我們的大學生啦

16樓:kitty_相凝

古代科舉的狀元放到現代就肯定是讀清華北大的一批人

17樓:時安

今天的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這樣的學歷應該有了吧?而且我覺得甚至有可能是博士。

鄉試第一名叫什麼,古代的科舉考試分哪幾個等級

鄉試是明 清時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照例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科稱為恩科,由皇帝欽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獲秀才身份的府 州 縣學生員 監生 貢生均可參加。考試通常安排在八月舉行,因此叫 秋試 按四書五經 策問和詩賦分三場進行考試,每場考三天。舉人一詞,在元代以...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殿試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一甲第二名 第

第二名被稱為榜眼 第三名被稱為探花 第一名為 狀元 第二名為 榜眼 第三名為 探花。第二名被稱為榜眼 第一名稱為狀元 第三名被稱為探花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參加殿試的全是進士,錄取的人全是進士及第,一甲狀元,二甲榜眼,三甲探花,以後的就是進士及第四五六七八了 古人科舉考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

古人科舉考試殿試第一名叫什麼 第二名叫什麼 第三名叫什麼

殿試後分為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 第二名稱榜眼 第三名稱探花。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主要是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在會試中脫穎而出的各省舉人及國子監的監生,即貢士。會試的第一名,稱會元。每期季會試錄取的貢士多寡並無定例,一般會在 二 三百人左右。三百人同台競技,取中後統稱為進士。但是,雖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