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準確 全面地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

2021-03-26 18:43:51 字數 5037 閱讀 5097

1樓:康橋的夢

1,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去使用法律維護各自利益,其使用法律工具的成本在近似條件下應該基本相同,其法律標準在相同條件下應該相同,其結果在近似條件下應該基本相同;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的是起點平等和權利交換平等,但不維護終點平等和交換後的權利平等。比如,法律不會規定人不得在合法或合理情況下有權控制他人;

3,平等只能基於權利的公平等價交換。

2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其基本精神就是禁止基於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信仰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原因享有特權或遭到歧視,禁止將這些因素作為法律區別對待的分類標準。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2)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這三個方面合起來,是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完整理解。

首先,它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有利於提高廣大群眾的政治思想覺悟,樹立國家主人翁責任感;其次,它鮮明地反對法外特權,防止特權思想和特權作風對我們幹部隊伍的侵蝕;第三,它鮮明地反對法外歧視,有利於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司法原則,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第四,它要求人人都嚴格依法辦事,既充分享有他們應當享有的法定權利,又切實履行他們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有利於維**律的應有權威,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3樓:仰瑛樓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的適用上人人平等,比如王子和庶民,無論是經濟地位,政治地位,都是天壤之別,但是如果犯法,則與庶民同罪,這就是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另外,以階級來劃分所謂資本主義法律的平等和社會主義法律的平等早已過時,法律的規定中,盡可以唱盡平等的高調,甚至說「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等令事實上處於社會底層的老百姓聽起來很解氣的話,人人生而平等是指人格方面,但是在財富、政治、容貌的差異,決定了絕對平等是不存在的。所以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和要義,還是在於上文所說的:「法律適用」上的平等。

我地位雖然和你不平等,但是在接受法律制約方面卻是平等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法律適用的平等。

4樓:邰閎狂麗姿

簡單地說:無論地位高低,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面對

法律,一視同仁。

5樓:褒存秦安筠

法律的適用對每個適用範圍內的

公民都是一樣的

如何準確、全面地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

6樓:好心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含義: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

(2)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

《憲法》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7樓:zz無語

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理解的同樣不一樣

如何正確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樓:

在西方國家的歷史上,很早就產生了關於平等的觀念。例如,亞里斯多德曾提出,法律應具有平等的品質;在西歐封建社會,**教認為一切人都具有原罪上的平等,人人都是上帝的選民。

在我國古代,也曾出現過一些關於法律平等的觀念和理論,例如,「法」字本身就包含有「平之如水」的含義;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提出「法不阿貴」,「繩不繞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等等。但更多的卻是處處可見的不平等現象。「刑不上大夫」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而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君主就更是凌駕於法律之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是由清末民初的進步思想家從西方傳入中國的。這一原則在中國第一次被規定在憲法中,是2023年3月11日公布的《臨時約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政權也一直肯定這一原則。

2023年11月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第一次將這一原則規定下來:「在蘇維埃政權領域內,工人、農民、紅色戰士及一切勞苦民眾和他們的家屬……在蘇維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023年,法律平等的原則被莊嚴地寫進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上世紀50年代後期,人們給這一原則戴了兩頂帽子:

一是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法制原則,我們不能用;二是認為這一原則沒有階級性,是主張「革命與反革命講平等」。這一原則在乙個相當長的時間里成了批判的物件,因而2023年憲法和2023年憲法均取消了這一原則。直到2023年,法律平等原則才重新寫入憲法。

實踐證明,不能說凡是資產階級提出來或使用過的概念或口號,就是「資產階級的舊法觀點」,不能使用。

在我國,堅持社會主義法律平等原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它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有利於提高廣大群眾的政治思想覺悟,樹立國家主人翁責任感;其次,它鮮明地反對法外特權,防止特權思想和特權作風對我們幹部隊伍的侵蝕;第三,它鮮明地反對法外歧視,有利於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司法原則,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第四,它要求人人都嚴格依法辦事,既充分享有他們應當享有的法定權利,又切實履行他們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有利於維**律的應有權威,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義有哪些

主持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作為一項基本的法律原則、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寫入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中,那麼,這一原則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冉井富:

平等一詞,最直接的含義就是相同的情形相同對待。比如說,對於公務員的職位,大家都有權競爭,並且都根據乙個既定的、合理的標準競爭,這就是一種平等;再比如,在買賣關係中,一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強買強賣,這也是一種平等。當法律宣稱並維護這種社會關係時,這就構成了法律平等。

更具體地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2)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這三個方面合起來,是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完整理解。

我個人認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實施法律時,即司法、執法、守法上的平等,這並不意味著公民在立法上也一律平等。首先,在我國,那些被剝奪了政治權利的人,無權參與法律的制定;其次,社會主義法律是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表現,我們在制定法律時,明確保護什麼、反對什麼、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非法,都是從廣大人民的利益出發,並不反映少數敵對分子的利益和意志。社會主義的法律剝奪少數敵對分子的政治權利,也表明法律本身並不是對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也就是說,並非任何人都享有立法權。

至於法律平等與事實平等的關係。我認為,法律平等與事實平等在現實中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說,受教育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權利,但是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卻不能完全平等地享有這種權利,通常乙個出生在上海的兒童要比乙個出生在西部農村地區的兒童能夠更好地享受這些權利。

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種形式平等與事實平等之間的不一致。一方面是法律雖然平等地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但是法律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有被嚴格地執行。另一方面,這種不一致是由法律平等自身的侷限性造成的。

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多地表現為政治地位的平等,一種權利和資格的平等。在這種平等之下,所有的權利、機會、利益都平等地對所有人開放,人們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資格去競爭這些權利、機會和利益。有人將這種平等稱為機會平等。

但是機會平等只能保證在權利爭取中的起點相同,而不能保證人們實際獲得的利益和地位相同,即不能保證結果平等,因為要使權利和機會變成現實的利益,還需要一定的手段和途徑,而個人所具有的手段和途徑是受各種現實因素影響的。由於機會平等不能保證人們獲得事實上的平等,所以馬克思說,資產階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對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實現事實平等也是乙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

目前,一方面在現階段我們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堅持形式平等,這是實現事實平等不可逾越的階段;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差別對待原則,對那些由於市場競爭而受到損害的各種「困難群體」和由於歷史的原因而造成的貧困地區,在法律上和政策上給予特殊待遇和特殊保護。

參考資料

9樓:哎呀沃去

「平等」不是「等同」。「人人平等」不能理解為「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存在,這就是「人」的多樣性。

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不僅存在著身高、體重、膚色等差別,更存在著愛好、性格、能力、水平等等的不同,這種差別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基因」這一遺傳密碼的不同。要求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一樣,事實上就意味著人類的死亡,人的多樣性正是人類存在與發展的前提。俗話說得好,「十個指頭有長短,山中樹枝有高低」,或者說「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在社會的公共管理活動領域,要求「人人一樣」,必然會陷入平均主義的泥坑,這方面我們是有深刻的教訓的。

「平等」是社會總體的「平等」,而不是具體的每一件事情上的「平等」。有人認為體育運動是最不平等的,例如籃球運動員往往要求1.90公尺以上,很多有才華的青年被擋在門外。

事實上,在挑選男籃球運動員、排球運動員時往往要求1.90公尺以上,但在挑選男體操運動員的時候則往往要求不高於1.70公尺,而在挑選足球運動員時,則無特殊的身高要求,因此,雖然就體育領域區域性而言,似乎存在不平等,但就社會整體而言,則是平等的。

因此,「平等」不是個別的、區域性的現象,而是社會總體上的「平等」。在這個意義上而言,平等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如何理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理解這句話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範圍內的平等而不是事實上的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的適用上人人平等,比如王子和庶民,無論是經濟地位,政治地位,都是天壤之別,但是如果犯法,則與庶民同罪,這就是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外,以階級來劃分所謂資本主義法律的平等和社會主義法律的平等早已過時,法律的規定中,盡可以唱盡平等的高調,甚至說 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 等...

法律面前真的是人人平等嗎,中國法律面前是不是真的人人平等?

幹濡守凡 對於平等一詞,不能理解為絕對公平,實體利益上的平均,因為這是做不到的。特別是法律糾紛,解決的都是過去的事情,相當於考古工作,不可能所有細節都查明,而且對於事物的判斷更涉及裁判人員的主觀認識等因素。法律的首要作用在於定紛止訴,以儆效尤,維護社會秩序。因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其理解有兩種情...

如何理解法律之上與法律權威的關係

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一方面,法律權威要通過立法建立具有客觀性 確定性 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法律權威要通過執法 司法和守法保證任何個人 組織和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特別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嚴格依法辦事,違法必究,有效地防止任何人或組織享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