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過春節的習俗,少數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2021-03-26 08:46:08 字數 4696 閱讀 6456

1樓:匿名使用者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 具,用嗩吶、海螺、

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

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公尺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製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

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公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公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公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

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目。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裡,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

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乙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

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乙份。

僳僳族 僳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公尺粑、糯公尺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喂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

姑娘們把繡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公尺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願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財富。

達斡爾族 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農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準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裡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 唯一的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的木樁上。

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夥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莊」舞,然後分吃牛肉。

鄂倫春族 在東北的鄂倫春同胞,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

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赫哲族 春節,赫哲語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繡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在年節裡,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製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

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

基諾族 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少數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2樓:艾小呆的我

1、布依族「搶龍水」。

當新年鐘聲敲響,「搶龍水」成為村民的盛典。家家戶戶派出的代表守候在村中水井旁,只為能最快搶到第一桶井水,「搶來好運」。

2、蒙古族:除夕吃「手把肉」,象徵著閤家團圓。

手把羊肉,就是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3、傣族:傣曆新年潑水節。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4、 藏族:在藏曆十二月二十九,人們要驅鬼、製作「卡塞」。

在家門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繪出「八瑞相」和「雍仲」等吉祥的圖案。藏曆新年第一天,首先要吃的就是被藏族同胞視為吉祥之物的人參果飯,隨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切瑪」、燉牛肉、喝酥油茶,合唱藏歌迎接新年。

5、「剽牛祭天」是獨龍族慶祝卡雀哇的主要方式。

被選中的牛披上毛毯和五彩珠,在祭祀神明之後,兩個獵手持長矛跳舞進場,將手中竹矛猛刺入牛的腋下,人們則手牽手地向牛揮刀舞弓大吼大叫,直到牛倒下。「通過這樣的儀式,獨龍族人民祈禱在新的一年中得到天公神靈的保佑,使幸福降臨人間。」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1、藏族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曆法過藏曆年。藏曆和漢族農曆相近。藏曆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

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髒水汙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髒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

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

「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鬥),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2、彝族

彝族稱過年為「庫史」。「庫」是年或歲之意。「史」即是「新」。「庫史」就是過新年。每當深山初雪,秋山紅葉,太陽回歸時,谷黃公尺熟,莊稼收進糧倉,便到了彝族過年的時候。

彝族一年一度的年節是在農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過年日固定在農曆十月三十日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始。

舊年若遇有不幸災禍,疾病臨身的,通過過年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依託和安慰。在新舊時日交替的時節,時運轉換,祝賀新禧臨門。以過年時間為界定,一切從新開始,只要開好了頭,時運昌達。

以過年時間為準,隔絕不幸命運於逝去之年。

若過了年,年成不好,多災多難,瘟疫疾病漫延,中途人們要重新過年。讓孩子們手持棍棒為**,向一座搭建在村口的象徵性的魔宮進攻,似為同邪魔進行撕戰,最後孩子們要搗毀魔宮。通過這一舉動,讓人們精神上獲得新的寄託。

3、壯族

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公尺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製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4、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

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5、白族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公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公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公升」。

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少數民族的傳統民俗少數民族的習俗有哪些?

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 各種糕點 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 都瓦 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

那些少數民族有帶刀的習俗,什麼少數民族可以帶刀

景頗族,藏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 鄂倫春.鄂溫克.傣族等民族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身攜帶管制刀具或槍械,原因是在這些個民族中,族民多是生活在邊遠山區或牧區,刀具或槍械已是生活中必備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生活必需品,國家 立法 規定,自治區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特點,制定本地區單行條例,和自治區條例,可以結合...

少數民族節日習俗作文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曆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 麥日 與農曆的除夕相似 第二天傣語叫 惱日 空日 第三天是新年,叫 叭網瑪 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