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孫子兵法》中,「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怎麼翻譯?據說原文為「守則有餘,攻則不足」

2021-03-25 08:41:43 字數 5377 閱讀 3600

1樓:李訝

簡本作:守則有餘,攻則□□(不足)。意思為:防守進攻的話我軍力量綽綽有餘,進攻的話敵人的防守不足就會暴露出來。

今本作: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意思為:防守是因為自身力量不足,進攻是因為自身力量有餘。

這兩種說法最關鍵的不同就在於前後句的主語是否一致。

若按簡本之意,則前半句的「有餘」的主語是「我」,後半句「不足」的主語是「敵」,這種說法與前文「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之前後「我、敵」主語暗合。並且根據文意,前文一直在論述我軍與敵軍兩種不同力量的權衡之法,旨在說明戰爭的勝者是可以正確評價我軍和敵軍力量的一方,所以在論述敵我力量不同之時,應該是分為我軍和敵軍兩部分進行的。

不過這些只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李零先生的《孫子古本研究》中只羅列出這兩種觀點,並沒有對於兩種說法做出明確的判斷。

根據以上的材料,我認為簡本才是孫子之本意,今本的「守則不足,攻則有餘」乃為後人之臆斷。

參考資料

李零《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

完全是在下的一點小小見解,萬望樓主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防守是因為進攻能力不足,攻是因為防守能力有餘。

3樓:匿名使用者

此出自於《孫子兵法》四篇《形篇》

原文部分如下:

孫子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攻則不足,守則有餘」意思是

進攻時就要考慮到兵力或實力夠不夠,防守時就要考慮到物資和糧草是否充裕。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意思是

一樣的,就是反過來說的。 實際上孫子這句話是對前面的「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補充和註解,指出守和攻因該注意的條件。

文言文,閱讀時候多聯絡上下文。文言文的靈活在與他的省略。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你弱爆了,女人都打不過!?

《孫子兵法》中「守則不足,攻則有餘」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防守時要考慮到自己的糧草和物資是否充裕,進攻時就要考慮到兵力夠不夠

6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守備,就要來攻擊,怎樣才有勝利的希望

7樓:匿名使用者

打仗時要主動進攻,用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不同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不守可攻的意思把。。。

是「守則不足,攻則有餘」還是「攻則不足,守則有餘」

9樓:匿名使用者

傳世本是「守則不足,攻則有餘」,銀雀山漢墓竹簡本為「攻則不足,守則有餘」。

普遍認為竹簡本才是孫子的本意。

10樓:白若琪是只貓

這句話的意思是:敵人無可乘之機,不能被戰勝,且防守待之:敵人有可乘之機,能夠被戰勝,則出奇攻而取之.

防守是因為我方兵力不足,進攻是因為兵力超過對方.善於防守的,隱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測的地下:善於進攻的部隊就象從天而降,敵不及防.

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而獲得全勝.

大概意思是:比如你做生意:如果你做乙個專案,沒有太多的勝算,可以先防守著.

如果你的前方穩定,就可以攻擊.衝鋒陷陣的前提是後方穩定.如果前方戰力不穩,後方岌岌可危,必然導致軍心不穩,何來決戰的勝算呢?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是什麼意思?

11樓:我的團長是檸檬

敵人無可乘之機,不能被戰勝,且防守待之:敵人有可乘之機,能夠被戰勝,則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為我方兵力不足,進攻是因為兵力超過對方。

善於防守的,隱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測的地下:善於進攻的部隊就象從天而降,敵不及防。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而獲得全勝。

出自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

節選: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譯文:孫子說:戰爭是乙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的。

"因此,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戰爭勝負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眾目標相同,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

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

擴充套件資料

孫子兵法的影響:

《孫子兵法》在國外的流傳,許多著述都認為以日本最早,朝鮮次之。因為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交流頻繁,而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遣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為《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梁。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734年,也就是處於鼎盛時期的唐朝開元二十二年,在中國留學長達17年之久的日本學生吉備真備歷盡艱辛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位兼修文武的飽學之士,在離開繁華的唐朝都城時並沒有攜帶什麼絲綢珍寶,

而是用唐朝廷賞賜給他的錢來買書,將大批記載中國兵學陣法知識的書籍捆載而歸,回到故鄉後傳授給日本的文士武將。而據一部名叫《續日本紀》的日本古書所說,吉備回國後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關、

中衛舍人土師宿彌關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隨吉備學習《孫子·九地》、《諸葛亮八陣》以及結營向背等方面的知識。這說明吉備所帶回的這批典籍中確實包括被人們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如果這一記載準確無誤的話,那麼《孫子兵法》傳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這句話的意思是:敵人無可乘

之機,不能被戰勝,且防守待之:敵人有可乘之機,能夠被戰勝,則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為我方兵力不足,進攻是因為兵力超過對方。

善於防守的,隱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測的地下:善於進攻的部隊就象從天而降,敵不及防。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而獲得全勝。

大概意思是:比如你做生意:如果你做乙個專案,沒有太多的勝算,可以先防守著。

如果你的前方穩定,就可以攻擊。衝鋒陷陣的前提是後方穩定。如果前方戰力不穩,後方岌岌可危,必然導致軍心不穩,何來決戰的勝算呢?

尊者不足讓者有餘怎樣解釋

1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此出自於《孫子兵法》四篇《形篇》

原文部分如下:

孫子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攻則不足,守則有餘」意思是

進攻時就要考慮到兵力或實力夠不夠,防守時就要考慮到物資和糧草是否充裕.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意思是

一樣的,就是反過來說的.實際上孫子這句話是對前面的「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補充和註解,指出守和攻因該注意的條件.

請問《孫子兵法》中,「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怎麼翻譯?

1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九地,並不是說是地下,而是指民間,而九天,也不是說天上,而是指軍事政權。所以孫子兵法中講善守者,把自己的軍事力量藏於民間,而善攻者,把軍事才智應用在上層軍政外交上。藏,是藏實力的物質與力量,不是不宣示不威脅,而是讓你知道我有多少東西,但你不知道我放在**,這就是善守者,這樣你的話,敵方不清楚你的主力,攻無所攻。

動,是動人心軍心,不是說象三國演議的馬謖那樣,我要在高處布防運動,從上往下打擊壓制你就能取勝,而是讓對方軍事政權人心變動渙散,是心裡戰,讓你出戰前不能保持必勝的信心,畏首畏尾,人心不齊,沒有出動就各自謀劃自己的後路。

15樓:兵法大師

這個問題應當這樣來看待。漢簡本的這句之前是「守則有餘,攻則不足。昔善守者,臧九地之下,動九天之上。

」它是從防守的角度來看問題的。意思是說「採取防守自己的力量就會綽綽有餘,採取進攻的話,自己的力量就會不夠充足,捉襟見肘。所以善於防守的一方,隱蔽起來就像在深不可測的地下,行動起來就像從九重雲霄衝下來,令敵人不可阻擋。

」這裡是從防守方面講的。比較符合孫子的本意。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也是這樣看的,認為防禦是避進攻更有效的戰爭形式,比進攻更有優勢。

傳統版本說的是:「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與九天之上。

」意思是:採取防守是因為兵力不足,採取進攻是因為力量有餘。善於防守的就像隱蔽在深不可測的地下;善於進攻的,就像從九重雲霄衝下來,令敵人不可阻擋。

這是從進攻和防守的兩個方面來說的。而不是站在防守或者進攻一方來說的。其實我認為還是漢簡本的意義大。

因為是符合形篇的主旨的,說穿了,形篇是論述的防守方面的問題,比較符合孫子的本意。

16樓:冰塵暗香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所謂九地,並不是說是地下,而是指民間,而九天,也不是說天上,而是指軍事政權。所以孫子兵法中講善守者,把自己的軍事力量藏於民間,而善攻者,把軍事才智應用在上層軍政外交上。藏,是藏實力的物質與力量,不是不宣示不威脅,而是讓你知道我有多少東西,但你不知道我放在**,這就是善守者,這樣你的話,敵方不清楚你的主力,攻無所攻。

動,是動人心軍心,不是說象三國演議的馬謖那樣,我要在高處布防運動,從上往下打擊壓制你就能取勝,而是讓對方軍事政權人心變動渙散,是心裡戰,讓你出戰前不能保持必勝的信心,畏首畏尾,人心不齊,沒有出動就各自謀劃自己的後路。

17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形式的鬥爭都是攻守相結合的,只不過根據個人情況採取的方式不同而已,當你實力弱小時,就應該以防守為主,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也就是說:「你的防守嚴密,讓敵人找不到可以進攻的方向和弱點」;當你的實力足夠強大時,當然要以進攻為主,即: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也就是說:「你的進攻如從天而降,讓敵人猝不及防」,孫武早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就能夠把攻與守的概念描述的這麼形象,不能不讓我們這些子孫後代感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18樓:謝之潭

簡言之,藏於無形,讓敵人根本想不到的地方;攻如猛虎下山,而且猶如天兵下降,讓敵人意想不到。

孫子兵法中的孫子的意思,《孫子兵法》的孫子是什麼意思,還有爺爺叫的哪個孫子

孫子,一般認為就是孫武,古人在姓後面加子,往往表示尊敬,相當於 先生 所以,孫子兵法意思就是孫武孫先生的兵法。類似的例子有,孔丘稱為孔子,孟軻稱為孟子,老聃稱為老子,莊周稱為莊子,等等。孫子兵法 的孫子是什麼意思,還有爺爺叫的哪個孫子 孫武 約西元前545年 約西元前470年 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

孫子兵法與企業管理,《孫子兵法》在企業管理中可以怎麼應用

孫子兵法在於用兵,企業管理在於用人.此二者本無行業關係,但是從手段上的駕御及其相似.在當中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個人認為兩者都具有相同的特點,適效性 靈活性和事物的規律歸納性等。但是兩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是重與 短兵相接 時制勝的技巧,後者則騙重於對與人才的分配 排程 任用 管理等。還是不說了,偶...

解釋《孫子兵法》中語句的意思

孫子兵法 經典名言名句妙語錄 1.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43231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計第一 2.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始計第一 譯文 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 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相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