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少數民族具有特點的建築。

2021-03-24 00:50:24 字數 5220 閱讀 5422

1樓:樂觀小山

一、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

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

二、氈房

氈房,柯爾克孜語稱「博仔宇」,哈薩克語之為稱「克依仔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的特點。

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遊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布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它是遊牧民的重要創造.牧區人民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蒙在木架上做成。

三、康巴民居

康巴民居是康巴人就地取材建築的賬房,使自己的房屋與這片土地相依相襯。夏天用白布或帆布製成的帳房,而犛牛毛織成的則適合冬季擋風禦寒。

而在海拔較低的農區,建築材料很豐富,許多房子使用土牆、石牆與木牆結合式的構造幷精心地描繪牆壁、梁簷和門窗。中國藏區發現了兩處新石器時代的藏族先民的古建築遺址。

一處是於2023年在今**自治區昌都縣卡若村發現的卡若文化遺址。另一處是於2023年在今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中路鄉發現的中路遺址。

四、干欄式建築

干欄式建築,即干欄巢居,是遠古時代的人群,特別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築風格   ,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考古發現最早的干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干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區。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築,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

干欄式建築可以防震等。中國古代史書中又有干欄、幹蘭、高欄、閣欄和葛欄等名,當是由古越語言轉譯而來的音變。此外,一般文獻上所說的柵居、巢居等,大體所指的也是干欄式建築。

五、千腳落地房

流行於雲南怒江、貢山等地。通常在斜坡或靠山處豎立幾十根木樁,上鋪木板或竹篾笆,雙斜面屋頂上蓋木板或茅草。呈長方形,一般分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或堆雜物。

怒族的房屋為干欄式,多依山而建。貢山地區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牆半木房。這種房子比較寬大,一般是垛圓木為牆,屋頂覆蓋薄石板。

石板約0.5公尺見方,由屋簷鋪起,第一塊平鋪,第二塊壓著第一塊的上邊,第三塊壓著第二塊的上邊┄┄一直覆蓋到屋脊。福貢和瀘水地區的怒族住竹篾房。

這種房子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牆和隔牆,用木板或石板覆頂。

2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1、北方草原民族:圓錐形的氈房,簡易敦厚

主要包括蒙古、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和裕固等民族,以牧業區的蒙古包和氈房為典型建築。草原上生活的各游牧民族,過去逐水草而居,易於拆建轉移的氈帳,成為他們最方便的住所。

這種圓形或圓錐形的氈房,多用條木結成網壁與傘形頂,上面蓋有毛氈,用繩索勒住。頂部**是圓形天窗。這種房子冬天可以防止大風和寒冷的襲擊,夏季則可減少陽光的照射。

2、西雙版納傣族:多起竹樓,傍水而居

傣族聚居地區的雲南西雙版納,代表性民居是竹樓。因聚居地處在**帶,還保留著祖先「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村落大都在平壩區近水之地。竹樓也成了傣族的乙個符號。

傣族人就住在高懸於地面之上的竹樓裡,一來可以防潮,二來可以防野獸,而且通風、日照良好,冬暖夏涼。屋裡的家具非常簡單,凡是桌、椅、床、箱、籠、筐,都用竹製成。

3、內蒙古地區:磚瓦起房,排列整齊

蒙古族農區和朝鮮、滿、錫伯(東北和新疆都有分布)、赫哲、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族的民居,在定居之後,基本上都是磚瓦房。滿族有四合院。朝鮮族的村落裡各家新建房多成行排列,布局非常整齊,帶有籬笆或柵。

4、維吾爾族地區:土坯建築,經濟實用

維族的傳統民居以土坯建築為主,多為帶有地下室的單層或雙層拱式平頂,農家還用土胚塊砌成晾制葡萄乾的鏤空花牆的晾房。

住宅一般分前後院,後院是飼養牲畜和積肥的場地,前院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間,院中引進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納涼,又可為市場提供豐盛的鮮葡萄和葡萄乾,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院內有用土塊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頂,梯下可存物,空間很緊湊。

5、土家族地區:吊腳樓起屋,適應地形

土家人結合地理條件,順應自然,在建築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勢,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觸地面少的房子,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同時,力求上部空間發展,在房屋底面隨傾斜地形變化,從而形成錯層、掉層、附崖等建築形式。這也確證了「巢居」是南方史前建築的基本形態。

3樓:各種怪

1、貴州吊腳樓

苗族民居的典型

建築。是一種純木結構建築,採用穿斗式結構,不用一釘一鉚,無論梁、柱、枋、板、椽、檁、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則蓋小青瓦或杉皮。

吊腳樓的造型為長方形和三角形的組合。可分內外兩部分,內部柱、枋、梁、檁互為垂直相交,構成乙個在三維空間上的相互垂直網路體系,奠定長方形結構的基礎。

2、侗族鼓樓

侗族的一種融合寶塔與亭閣風格於一體的特有建築物。可分為干欄式、樓閣式、密簷鐘鈴式、門闕式等構造。樓身全用杉木鑿榫銜接,結構嚴謹。

上部似塔,重簷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層,多可達11層;下部似亭,為一正方形廳堂,寬約二三丈見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設座,可容二三百人集會。

3、布依族石板房

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關鎮,絕大多數房屋都是石頭建造,三四層的石樓就有幾十棟。以石條或石塊砌牆,牆可壘至五六公尺高;以石板蓋頂,鋪成整齊的菱形或隨料鋪成鱗紋,石頭民居不僅不透風雨,而且古樸美觀,屋頂舉重若輕,安居而不壓抑。

4、長房子

雲南少數民族基諾族的長房子,這是一棟杆欄式建築,數十根柱子撐起一座長約50多公尺的房子,下層2公尺高,四周沒有圍欄。據史料記載,滇西北的少數民族獨龍族、少數民族怒族和滇西南的少數民族布朗族、少數民族基諾族,半個多世紀以前都住這種長房子。

5、竹樓

傣家竹樓為欄杆式的建築,造型美觀,外形像個架在高柱上的大帳篷。竹樓用各種竹料(或木料)穿鬥在一起,互相牽扯,極為牢固。樓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籬圍住,堂內用木板隔成兩半,內為臥室,外為客廳。

樓房下層無牆,用以堆放雜物或飼養禽獸。

竹樓具有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特點。樓室高出地面若干公尺,潮氣不易上公升到室內,水也淹不到樓室上。竹樓為四方形,樓內四面通風,冬暖夏涼。

傣家人喜歡在竹樓周圍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滿詩情畫意。

中國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建築 56個民族建築有哪些

4樓:林力

中國民居建築分布於祖國秀麗的山川之間,深深地扎根於各民族文化的沃土,異彩紛呈,多姿多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築形式。

如:草原的蒙古包,廣西壯鄉的麻欄,陝西高原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等。這些豐富的建築型別,既是勞動人民智慧型的結晶,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現和社會歷史的見證。

貴州山地區考察了眾多苗寨、侗寨、布依寨等少數民族村寨羌族的碉樓、**的石雕房、貴州布依族的石頭房,桂北地區壯族的干欄、傣族的干欄、苗族的干欄、侗族的干欄……

傣族民居建築因竹樓草頂或杉樹皮頂,顯得輕巧、活潑、通透;

侗族、壯族的民居建築因木樓瓦頂,顯得端莊、大方。

少數民族具有特點的建築。

5樓:v英國皇宮

1、皖南民居

粉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突出特點。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牆的功能,能阻斷火災蔓延。皖南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皖南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

這種以天井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這與山西民居有異曲同工之妙。

2、北京四合院

合院建築之一種,所謂合院,即是乙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所以叫作倒座。

一家人有錢或人口多時,可建前後兩組合院。

3、蒙古包

這一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曾被更早的亞細亞游牧民族所使用,後來許多游牧民族或長或短地使用過它或類似於它的住屋。

以木桿兒為主要支撐材料的人類早期建築形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大流派:一種是中國鄂倫春人的傳統建築歇仁柱式(在鄂倫春語裡歇仁柱為「木桿屋」之意),即尖頂、用獸皮或樹皮、草葉子做苫蓋。

西伯利亞埃文基(鄂溫克)人的住屋、美洲印第安人的梯比和北歐薩公尺人的高阿邸或拉屋等均屬這一型別。另一種是蒙古包式的,即穹頂圓壁,主要用毛氈做其覆蓋物。

4、土家族吊腳樓

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吊腳樓半為陸地,半為水。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臥室。

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杆。「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

擴充套件資料:

北京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它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北京四合院,天下聞名;舊時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觀廟壇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築,便是那數不清的百姓住宅。

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

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6樓:匿名使用者

藏族的布達拉宮,傣族的竹樓、壯族的吊腳樓,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納西族的麗江古城,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莊園,瑤族的歇山頂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銅鼓坪、蘆笙堂、妹妹棚、跳花場,侗族的鼓樓、花橋、戲樓、祖母堂,布依族的涼亭、歌台。

從建築的樣式來說,雲南少數民族的建築可謂豐富多彩:有平頂的,例如哈尼族的「土掌房」;有吊腳的,例如傣族、景頗族的「竹樓」;有分層的,例如寧菠納西族和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還有白族、彝族由重簷瓦房發展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以及彝族的「一顆印」等等。

少數民族的特色房屋,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房屋

羌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乙個古老民族,人口 多萬,居住在岷江上游,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壩州汶川縣 理縣 茂縣等地。他們的習俗 衣著 建築等都具有鮮明的民族 地域色彩。尤其是那以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民居,更是獨具特色。羌民一般是十幾戶至二三十戶聚居一處,修建時不用一磚一瓦,也不用如何測量工具,用石塊 石板...

各少數民族的特色物品是什麼各個少數民族的特色

維吾爾族東不拉。苗族服飾。土家蠟染。彝族的男式服裝。藏族哈達。各個少數民族節日 1 壯族 銅鼓節 蛙婆節 吃立節 農具節 花婆節 牛魂節 藥王節 吃新節 莫一大王節 擂背節 嘗新節 跳嶺頭節 壯年 2 侗族 姓氏節 侗年 冬節 花炮節 3 仫佬族 4 水族 端節 卯節 5 彝族 開年節 護林節 跳弓...

中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景點有哪些?拜託各位大神

一 萬里長城 長城始建於西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線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二 北京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