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字描述是介於白話文與文言文之間嗎?感覺不是很像現在的

2021-03-23 10:02:24 字數 3009 閱讀 9652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請參考下面一段話:

玄德心神方定。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

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

「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公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

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

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

」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

「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

「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

可以說是「介於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

2樓:匿名使用者

想看介於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的,你可以找一些**時期的**讀讀,比如張恨水的《金粉世家》 。其他如五四前後的作品也可以。比如魯迅的**集。

魯迅不是浙江人嗎?怎麼寫的作品都是白話文?白話不是只有廣東才說嗎?還有白話文還我門說的白話一樣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魯迅想拯救文學,那會好像是文言文變白話文時期,他們說的白話文和我們的不一樣,畢竟有些字眼還是文縐縐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文不是白話,白話是粵語,白話文其實就是文言文加現代文。

5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文是對比古文來說的,和你說的廣東的白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魯迅寫的白話文為什麼能解救國人思想?為什麼不是文言文呢?

6樓:夕振英業媼

問題都有點抽

這個其實看過他的書的人知道,實際上不是白話文,而是半白半文言的

古白話和文言文的區別?古白話如何產生的呢 ?

7樓:交友三千

首先說一下文言文的來歷:

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了能在「一捲」竹簡上記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將不重要的字刪掉。

可以說「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錄「壓縮」格式。

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

第乙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乙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和用「書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

「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裡,「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

再說一下古白話的來歷

古白話是唐宋以後在北方話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書面語。如唐代的變文,敦煌通俗文學作品,宋人話本,金元戲曲,明清**等都是古白話的代表。古白話雖說是白話文,但不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白話文,一般都是以口頭語為基礎而夾雜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語,由於區域性和時代性的差異,今天讀起來也不那麼容易,因此,我們稱之為「古白話」.

所以說,文言文一產生,就是和口語截然不同,簡潔明瞭,一般沒文化的也是看不很懂的。

文言文到了秦漢是成熟時期,所以有「文必秦漢」之說,這裡的文就是指文言文。至於到了隋唐及之後,科舉產生了很多半成品秀才文人,上不來下不去,處於文化的邊緣,逢人還愛拽文,介於文言文與白話之間,這估計是古白話的乙個源頭。再加上有些傳統禮儀用詞(文言),在生活口語中大量使用,又迎合普通人的文化需求,古白話就產生了。

至於,唐宋明清的古文運動,都是為了保持古文化(文言文)的純潔性,在正規書面行文紀事上倡導文言文,排斥古白話和口語的舉動,相當於現在文化屆的「反三俗」

而我中華民族的口語即日常用語,是漸變的,但總體上變化不大,即使秦始皇復活了,和我們對話,除了許多名詞他不知道外,日常話比如「吃飯沒有?」「身體還好?」還是可以交流的。

以上,僅是一孔之見,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有謬誤,還請勿怪。要有其他疑問,咱們可以再交流。

8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開頭講的,「交友三千」先生說的「文言文只是一種壓縮文體」的說法只是一種猜想,以前魯迅也說過。但是語言學界不這麼看,仍然認為文言是先秦以至兩漢時候的口語(並非當時語言的壓縮品),以及唐宋以後文人模仿這種語言而寫作的文章,而古白話是六朝以後尤其是唐宋以後的漢語口語。「言文分離」的原因可能比較複雜,但是圖書出版業的不發達導致讀書人的寫作習慣必然受到閱讀習慣的影響,中國人「信而好古」的保守傳統,以及唐以後科舉制度、官方文書對於文言的特殊規定,都應當作為重要因素考慮進去。

9樓:麟決龍

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

魯迅支援白話文還是文言文?他在章太炎支援白話文的時候寫文章批判,但是他卻用白話文寫狂人日記。為嘛?

10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支援白話文。且他對章太炎支援白話文的文章持百分百的支援態度。

魯迅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背景是,章太炎課堂上問文學的定義如何,魯迅答道:「文學和學說不同,學說所以啟人思,文學所以增人感。」章太炎不太支援這個觀點,但魯迅堅持己見,於是才說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

跟章太炎的支援白話文文章沒有任何關聯。

1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既然都知曉魯迅批判章太炎寫白話文,問這個問題豈不是小兒科。但我感到懷疑的是,章太炎為魯迅師長,魯迅雖桀驁,卻不是逆師之人,而且經常稱其為吾師太炎。不知樓主的觀點從何而出,祈請賜教。

12樓:午夜景藍

新文化運動時期是白話文的

自相矛盾白話文的意思,自相矛盾白話文

自相矛盾的意思就是比喻乙個人說話 行動前後牴觸,不一致。也可以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衝突。樓主你好。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翻譯 楚國有乙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說 我的盾是最堅固的,任何...

西遊記的白話文的精彩句子摘抄,白話文《西遊記》有什麼好詞好句好段可以摘抄?

西遊記精彩片段摘抄 1 血池獄 阿鼻獄 秤桿獄,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只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墮落千年難解釋,沉淪永世下翻身。乙個個緊縛牢栓,繩纏索綁,差些赤髮鬼 黑臉鬼,長槍短劍 牛頭鬼 馬面鬼,鐵簡銅錘。只打得皺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正是人生卻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過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

《狼蒲松齡的白話文急急急,狼三則 其三 的白話文,急急急!!!!!!!!

個屠夫傍晚行路,被狼 跟在後面受到狼的 逼迫。大路旁邊有夜裡耕田時所遺留下來的屋子,屠夫就跑進屋裡躲了起來。狼從麥桔桿中把爪子伸了進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讓狼逃不走。但屠夫也想到沒有辦法可以把狼弄死。屠夫只有一把不夠一寸長的小刀,於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來吹狼。屠夫用盡全身力氣吹了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