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鑑賞中的藝術手法 描寫手法 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有哪些

2021-03-22 20:22:27 字數 5921 閱讀 1256

1樓:百度使用者

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 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 修辭手法:比喻,借代,比擬,對偶,互文,誇張,反問,設問,排比,雙關。

藝術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 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 象徵)、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借古諷今、 烘托(襯托)、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 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白描細 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

麻煩採納,謝謝!

語文古代詩歌鑑賞

2樓:貓小禪

修辭手法: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3.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4.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5. 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6.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7.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8.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表現手法:賦、比、興、虛實結合、用典、聯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徵、對比、抑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3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手法和寫作手法是相同概念.都指將情感和思想表達出來的方法,可以說有無數種,一樓已列舉了很多,這兒就不贅言了.但順敘 倒敘 插敘 用典 想象 聯想應該不算表現手法.

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區分:前者就一句話而言,後者就整篇文章而言.說實話,現在很多老師往往並不真的清楚這些術語代表什麼意思.

大家有沒有覺得中學語文課本中,對主要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還有古代詩歌中的常見意象的介紹 20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技巧分三大類: 1、表現手法; 2、表達方式; 3、修辭手法。 1、表現手法:

常見的有:襯托(也叫烘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

對比:即正反對比。象徵:

抑揚:鋪墊與渲染:托物言志:

聯想與想象:白描與細描(工筆):粗筆勾勒:

用典:也叫用事。又分正用、反用、化用等幾種。

2、表達方式:有5種: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對古代詩歌鑑賞而言,「說明」不用,「敘述」與「議論」用得不多,所以主要是3種。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等。 3、修辭手法:

《教學大綱》規定的是12——15種;《考綱》上規定的是8——12種。主要的有:比喻、比擬(擬人、擬物)、誇張、對偶、對比、襯托、排比、設問、反問、反覆、借代、引用、雙關等。

5樓:冬熱夏寒

中學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記憶一一背誦

到高中時期就需要學會歸納、分析和觸會貫通了。

記敘文、散文、議**、詩歌、古文、古詩中的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定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7樓:匿名使用者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古代詩歌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8樓:砸牛小頓的蘋果

1. 比喻 也叫譬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為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主要包括如下四種形式:

(1)叫喻,即比喻的事物(喻體)和被比喻的事物(本體)同時出現,兩者之間有的有比喻詞,有的省略比喻詞,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2)暗喻,即將本體直接說成是喻體.語氣更肯定,感情更強烈,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孔雀東南飛》)。 (3)借喻,即詩中惜喻體代指本體.如「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李白《送友人》)。

(4)博喻,即連續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來說明或描繪本體,如「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2.借代 不直接寫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惜與之有密切關係的另事物代替。例如,「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紅」代指「花」,「綠」代指「叫」。再如,「辛苦遭逢起一經,十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過零丁洋》).「干戈」,泛指兵器,這裡代指戰爭。

3.誇張 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把被描寫的事物加以藝術地誇大或縮小,給人以強烈的、異乎尋常的感覺,從而增強詩歌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4 比擬 把人當物來寫或把物當人來寫。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 兵」(姜夔《揚州慢》),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何況於人!

5 雙關 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借助語音和語義的聯絡,使語句同時關涉兩種事物,達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效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晴」諧音「情」,一語雙關。

6 頂真 即用前句最末的詞語作為後句的開頭,上遞下接,環環相扣。頂真能使句子聯絡緊密,能表達同環復沓的思想感情,增強節奏感。例如,「返咸陽,過宮牆;過官牆,繞同廊;繞同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監;泣寒監,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馬致遠《議宮秋》),首尾相接,句句蟬聯,淋漓盡致地抒發了離人別後的傷感淒涼之情。

7 反覆 詩歌中重複出現某些句子,可以加強語勢。反覆可以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渲染某種氣氛,使讀者獲得深刻的印象,如「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問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佔》),「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間隔反覆,是曲中之眼。

8 對偶 用字數相等、結構相似、意義相對的組短語或句子來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例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 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杜甫《登高》),這四句是詩中的頷聯與頸聯,對偶很是工整。

詩人的羈旅愁思與孤獨之感,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達到了完美結合。

9.排比 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片語或句子併排。它可使詩歌節奏感加強,增強語勢,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例如,「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問,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漢樂府《江南》), 後四句以排比的句式,鋪排渲染,捕繪出魚兒們倏忽往 來、活潑嬉戲的動態,襯托出採蓮少女的活潑可愛及愉快心情。

10 通感 是指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通過變換感覺角度來描述事物性狀和情貌。例如,「綠楊煳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這一句的妙處,在於用聽覺的「鬧」來表現視覺感受,呈現出杏花盛開、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如「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者描寫霜林時,巧妙地把視覺的「秋叫紅」與人的感覺「醉」 溝通起來,情趣雋水,耐人尋味。

11 層遞 是指把事物按由小到大、由短到長、由低到高、由輕層層遞進的格式。例如,「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聽雨》),這首詞按照「少年、壯年(中年)、老年」這人生發展順序,抒寫了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聽雨的感受;少年不請十世事,故聽雨歌樓柔情蜜意;壯年感時傷世,故聽雨客州悲憤難抑;老年飽經風霜,故聽雨僧廬遁世不驚。這可說是詞人對自己一生經歷形象化的概括和總結。

怎樣鑑賞詩歌

9樓:life無明小魚

一、看型別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型別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

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

⑤閒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

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型別。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讚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閒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鑑賞的核心。

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擴充套件資料

特點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象。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古詩鑑賞中修辭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表現手法都有什麼

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設問 反問 借代 對偶 誇張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覆等 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 記敘 議論 描寫 抒情。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 描述 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 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

古代詩歌鑑賞之如何讀懂詩歌,古代詩歌鑑賞的方法?

首先你得了解一些常文言文中常用字的含義,其次,了解作者寫詩的背景。剛開始讀可以看一些詩詞的賞析,慢慢的自己也就讀懂了。加油!古代詩歌鑑賞的方法?學習詩中的秋片文章,我總結出作者讀懂古詩和欣賞古詩的一些方法是什麼?1 聯絡生活實際,將古詩讀懂讀通。2 想象畫面,入情入境。3 了解詩人身世際遇 4 不同...

詩歌用什麼手法,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1 對比 對照 錢起 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該詩通過 春殘 鳥稀 花盡 花飛 與 幽竹 的對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劉禹錫 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昔對比,抒發物是人非的滄桑變化之感。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